朱明洪 周文彬 朱新平
摘要通過野外調(diào)查和查閱文獻資料得出,慶元縣有藥用蕨類植物89種,隸屬于30科50屬,占慶元縣蕨類植物總數(shù)的38.53%。按藥物作用和功效,分為清熱解表類、祛風除濕類、其他藥用類等7類,并提出了保護和合理開發(fā)的建議。
關鍵詞藥用蕨類植物;種類;開發(fā)利用;浙江慶元
中圖分類號 S682.35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1007-5739(2009)19-0133-01
慶元縣位于浙江省西南部,地處亞熱帶南緣,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溫暖濕潤,冬暖夏涼,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8.1℃,年平均降水量1 427.0mm。地貌以丘陵山區(qū)為主,境內(nèi)山地起伏,山巒重疊,立體小氣候復雜多樣,地帶性植被類型屬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藥用蕨類植物豐富。為此,筆者慶元縣藥用蕨類植物進行調(diào)查,提出保護和合理開發(fā)藥用蕨類植物的建議。
1調(diào)查研究方法
通過野外調(diào)查、查閱資料和訪問相結(jié)合方法,參考文獻資料[1-4],確定藥用蕨類植物和利用價值。
2慶元縣藥用蕨類植物資源
通過調(diào)查統(tǒng)計,慶元縣蕨類資源豐富,野生蕨類植物231種,隸屬于67個屬36科,其中具藥用價值的就有89種,隸屬于30科50屬,占慶元縣蕨類植物總數(shù)的38.53%,按藥用功效不同分為如下幾種。
2.1清熱藥蕨類
該類藥用蕨類主要具有清熱解毒、清熱利濕、涼血的功效,能治療瘡毒、黃疸、感染、咽痛和燙傷等,是慶元縣藥用蕨類植物的重要組成部分,如蛇足石杉(Huperzia serrata)、烏蕨(Sphenomeris chinensis)、貫眾(Cyrtomium fortunei)、江南卷柏(Selaginella moellendorffii)、翠云草(S.uncinata)、蔓出卷柏(S.davidii)、蛇足石杉(Huperzia serrata)、貫眾(Cyrtomium fortunei)、狗脊蕨(Woodwardia japonica)、鳳丫蕨(Coniogramme japonica)、紫萁(Osmunda japonica)、槐葉蘋(Salvinia natans)、金雞腳(Phy-matopsis hastate)等。
2.2利水滲濕藥蕨類
該類藥具有利水滲濕、通淋、消腫、鎮(zhèn)痛的功效,能治療尿路感染、尿路結(jié)石、水腫、腹腔積液等,如海金沙(Ly-godium japonicum)、石韋(Pyrrosia lingua)、水龍骨(Polyodiodes ni-pponica)等。
2.3祛風濕藥蕨類
該類藥具有祛風燥濕、舒筋通絡的功效,能治療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等,如石松(Lycopodium japonium)、狗脊蕨、胎生狗脊蕨(Woodwardia prolifera)、圓蓋陰石蕨(Humata tyermanni)、槲蕨(Drynaria fortunei)、滿江紅(Azolla imbricata)、水龍骨(Pol-ypodiodes nipponicum)、蜈蚣草(Pteris vittata)、江南星蕨(Micu-sorium fortunei)等。
2.4止血藥蕨類
該類藥有卷柏(Selaginella braunii)、江南卷柏、伏地卷柏(Selaginella nipponica)、里白(Diplopterygium glaucum)等。
2.5婦科藥用類
該類藥有紫萁、芒萁(Dicranopteris pedata)、石蕨(Saxi-glossum angustissimum)、石松(Lycopodium japonicum)、卷柏、瓦韋(Lepisorus thunbergiana)、鱗瓦韋(L.oligolepidus)等。
2.6止血類
該類藥有華東蹄蓋蕨(Athyriopsis nipponicum)、扇葉鐵線蕨(Adiantum flabellulatum)、井欄邊草(Pteris multifida)、鳳丫蕨(Coniogramme japonica)等。
2.7其他藥用類
其他藥用主要有深綠卷柏(Selaginella doederleinii),能消腫、止血生肌、抗癌;細葉卷柏(Selaginella labordei),能止血、定喘;節(jié)節(jié)草(Hippochaete ramosissimum)能明目退翳、止咳平喘;芒萁和里白,能止血止咳、接骨;槲蕨(Drynaria fortunei)、書帶蕨(Vittaria flexuosa)能補虛;狗脊蕨能殺蟲、散瘀;滿江紅(Azolla imbricata)能解表;紫萁、鐮羽貫眾(Cyrtomium balansae)能驅(qū)蟲;金雞腳(Phymatopsis hastate)、瓦韋能治蛇傷等。
從蕨類植物的藥用部位來分析,植株矮小、生于蔭濕和隱蔽處者,大都為全草入藥;植株高大、生于疏林下或向陽坡地者一般是根壯莖或葉片或孢子入藥。
3慶元縣藥用蕨類植物開發(fā)利用的建議
3.1加強基礎研究
蕨類植物自古以來就是傳統(tǒng)中藥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目前已被開發(fā)利用的只是很少一部分,絕大多數(shù)種類還有待進一步研究。尤其是藥用蕨類的化學成分、藥理的研究,以挖掘慶元縣蕨類在中藥市場的利用潛力,對其進行更深層次的開發(fā)利用。有些蕨類具有較強的生理活性,如江南卷柏、井欄邊草、烏蕨等單方或復方配伍可用來治療食管癌、胃癌、腸癌以及宮頸癌等;紫萁多糖的抗菌消炎作用等,均有進一步研究開發(fā)的價值。
3.2建立保護措施
蕨類植物大多屬林下植被,它們的生存依賴于其特殊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如果森林遭到濫砍亂伐,必將破壞蕨類植物生存環(huán)境。因此,必須加強生態(tài)系統(tǒng)環(huán)境以及資源的保護,同時應逐步建立繁殖試驗基地,促進科技成果的迅速轉(zhuǎn)化,力求資源的可持續(xù)利用。
3.3重視綜合開發(fā)利用
蕨類植物作為一個特殊的高等植物類群,可作為指示植物、環(huán)境凈化植物、觀賞植物、實用蔬菜等,目前備受人們的關注。其獨特的景觀價值和多樣化的生態(tài)適應性,對城市綠地植物多樣性具有獨特的意義。蕨、貫眾、井欄邊草等都是耐堿性很強的陸生蕨類植物,對堿性土壤具有指示作用。石松、芒萁、紫萁、海金沙等對酸性土壤具有指示作用。石韋、卷柏、水龍骨等石生附生蕨類,在石景建造中有一定的應用前景。蘋、槐葉蘋、滿江紅等水生蕨類,能夠作為園林水景。另外,蕨類在野菜食用、工業(yè)原料、飼料等方面也有廣泛的功能。因此,應根據(jù)其特點加以綜合利用。
4參考文獻
[1] 張朝芳,章紹堯.浙江植物志(第一卷)[M].杭州:浙江科技出版社,1993.
[2] 福建植物志編委會.福建植物志(第一卷)[M].福州:福建科技出版社,1982.
[3] 《浙江藥用植物志》編寫組.浙江藥用植物志[M].杭州: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1980.
[4] 丁恒山.中國藥用孢子植物[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