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武塵
在舊中國的藏書大家中,素有“北楊南瞿”之說,所謂“北楊”,是指山東聊城楊氏的“海源閣”;所謂“南瞿”,就是蜚聲中外的常熟瞿氏鐵琴銅劍樓。藏書樓在城東的古里鎮(zhèn),但樓主瞿氏在城內(nèi)亦有居所。戴逸的家,就在瞿氏城內(nèi)寓所的斜對面,是近鄰。
戴逸自幼喜愛文史,小學時就讀了不少這方面的書籍,也從家長和老師的口中知道了不少有關鐵琴銅劍樓及瞿家的情況。人中學、大學后,他更癡迷于文史了,而鐵琴銅劍樓這座知識寶庫,像種子一樣也在他的心田里生了根。
戴逸離家數(shù)十載,但始終情系桑梓,心懷故里?!拔母铩苯Y(jié)束不久,他回常熟探望。當他經(jīng)過斜對門的瞿家舊居時,得知樓主第四代傳人的遺屬陶桂芬老太太的生計困難,靠看自來水賣水牌度日,他感到不是滋味。
在談到這件事時,戴逸概述了解放前中國幾家藏書樓的情況。他說,除了“北楊南瞿”之外,還有浙江陸氏的百宋樓和錢塘丁氏的八千卷樓。其中“南瞿北楊”之名最盛。北楊之藏書,都被日本人奪去了;陸氏百宋樓所藏古籍,也被日本人悉數(shù)購去;錢塘丁氏的八千卷樓,因丁家經(jīng)商失敗破產(chǎn)、全部藏書賣給了當時正在籌建的江南圖書館。唯鐵琴銅劍樓的藏書在瞿氏手中仍保存完好。對此,日本人更是時刻覬覦,曾提出以50萬銀元購買,但被瞿家嚴辭拒絕。在這種危急關頭,瞿家通過鄭振鐸、陳叔通等社會賢達的幫助,多次冒著生命危險,將藏書分批偷偷運到了一些較可靠的地方秘藏起來,使這批寶貴的文化遺產(chǎn)沒有流失異國。解放后,瞿家主動將藏書無償?shù)鼐璜I給了國家,由北京圖書館收藏。1976年,第五代傳人瞿耀邦先生又將抗戰(zhàn)時期窖藏的564方印章、玉象棋一副、庫銀兩錠一百兩全部捐獻給了常熟縣文管會。
戴逸說,倘若不捐獻,如今拿一些出來賣賣,完全可以過上錦衣玉食的生活,絕不會像現(xiàn)在這個樣子。我感到有責任,應向有關方面呼吁,扶助這家對保護國家文化遺產(chǎn)貢獻不菲的人家。
回京后,他通過曾在人大讀書的烏蘭夫的女兒烏蘭其其格,向時任中央統(tǒng)戰(zhàn)部長的烏蘭夫轉(zhuǎn)呈了一封反映有關瞿家情況的信。烏蘭夫見信后批示給有關部門,每月給瞿家的老太太40元生活補助費。
過了若干年后,戴逸又回老家,得知在物價漲了數(shù)倍之后,瞿家老人的生活補助費仍是40元,這已不夠開銷了。他再度向有關方面反映。有人對他說,瞿家的書捐獻給了北京圖書館,應該由北京圖書館承擔補助。他遂將此事告訴了北圖館長任繼愈先生。任館長說,鐵琴銅劍樓捐獻的書是北圖的國寶,扶助瞿家老太太,是北圖義不容辭的責任!當即拍板每月補助400元,直至老太太辭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