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長志 史葉軍
[背景分析]
本課是江蘇省“常州市體育教育李長志名師工作室”開展的課堂教學診斷活動之一,目的是讓工作室成員通過研制的《體育課堂診斷分析表》,對課堂的各個方面進行專項診斷分析,系統地關注教學的每個環(huán)節(jié),提高觀課、評課者的理性思考,改善教學行為,提高體育課堂的教學水平。
[主題內容]
本課設計以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一五”規(guī)劃重點資助課題科研成果《田徑類運動教學案例設計》(專著)小平二(四年級)跨越式跳高教學單元中的第一課時為藍本,以培養(yǎng)學生對體育活動的興趣,提高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為主要目標。依握學生的身心特點、認知與運動技能形成等規(guī)律,確立“運動參與”為本課的主目標。因此,本課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與教學方式的選擇以及評價要點的確立,都是圍繞“運動參與”這個主題目標來設計的,在主目標的統領下實現教學目標的多元化,從而為學生更好地完成整個單元教學目標打下良好的基礎。
基于以上分析,確立本課的教學重點是:知道起跳腿起跳時腳的滾動式起跳,掌握助跑與起跳的銜接動作。難點是:兩腳依次跨過皮筋,做到動作連貫、輕盈。
[案例描述]
一、教學內容
跨越式跳高和游戲:“跨過去爬過來”。
二、教學目標
1.知道起跳腿起跳時腳的滾動式起跳,掌握助跑與起跳的銜接動作。
2.用習慣腳起跳,擺動腿積極上提、兩隊依次過墊的動作,并做到動作連貫、輕盈,發(fā)展靈敏、協調和彈跳力等身體素質。
3.享受體育活動的快樂,具有團結協作和遵守規(guī)則的優(yōu)良品質。
三、教學過程
1.身心導入:導入主題、活動身體。
教師:同學們,在上課之前,我們先來考考大家:奧運會比賽中都有哪些田徑項目,你們知道嗎?
學生:跨欄、跳遠、跳高、接力賽。
教師:大家了解得真多,今天史老師就和大家一起來學習跨越式跳高。
(教師組織學生繞米字形場地進行慢跑熱身并穿插輔助練習,如前踢腿跑、后踢腿跑。采用奧運模仿操進行專項準備活動,如跳水、前舉重、射擊等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提高練習熱情。)
2.嘗試體驗:自主體驗皮筋的各種玩法。
活動一:單腳腳尖正踢面前皮筋上系扣的短繩。
活動二:半蹲鉆繞皮筋。
活動三:放低皮筋,組織學生自由玩耍。
活動四:組織學生單腳依次跨過皮筋。
3.技能學習:初步學習跨越式跳高動作??紤]到安全因素,將跳高架收攏,利用小折墊進行教學。
活動一:上一步過桿。
教師:同學們,剛才你們玩得很開心,想出了許多種玩法。接下來就學習跨越式跳高,學會后,你們就能輕松地跨過面前的障礙物,你們想學嗎?
學生:想。
教師:先學習一步過桿。首先站在豎放折墊的走后方,左腳在前,右腳一步跨過墊子,左腳依次過墊。(講解示范,組織集體練習后學生分散練習。)
活動二:上三步過桿。
教師:同學們掌握得非???接下來我們將學習三步過桿。
學生:老師,三步是多少距離啊?
教師:從剛才一步起跳的位置向后跑三步,面向墊子還是左腳在前,右腳在后。(講解示范,學生模仿練習。)
活動三:兩腳依次過桿。
教師:老師剛才發(fā)現很多同學用雙腳跳過去,也有同學用左腳先過墊。這些都是不正確的過桿方法。應該擺動腿即我們的右腳先過,起跳腿即左腿跟過去。(學生模仿練習兩腿依次過桿動作,教師再次組織學生練習。)
4.團結合作:“跨過去爬過來”游戲。
教師:同學們,剛才我們初步學習了跨越式跳高,接下來讓我們用所學的技能進行游戲,好嗎?
學生:好。
教師:我們把跳高架擺回原位,把墊子放在皮筋下面??邕^皮筋后再從皮筋的下面爬過來比一比看哪組快。(學生游戲活動)
5.調節(jié)恢復:放松練習與小結。師生齊做放松活動:游戲——“幸福拍手歌”,學生在歡快的音樂聲中放松了身心。
[診斷意見] 本節(jié)課雖然基本符合《體育課程標準》所倡導的“以學生發(fā)展為中心,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的教學理念,教學目標基本達成。但從課的設計、教學方法、重難點把握等方面來看,還存在很多不足之處,現對本課作如下診斷:
1.理解目標統領內容的涵義,合理制定教學目標。一個切實可行的目標可以幫助教師選擇恰當的內容,采用合理的方法,通過一定的練習完成目標。本課目標制定過大,就四年級第一課時來說,不需要達到丈量步點的要求,只需學會起跳的動作和兩腿依次過桿就行。跳高、跳遠都一樣需要把水平速度轉化成向上速度,其中難就難在“轉化”上。在教學與訓練中,這個轉化就是“助跑與起跳的銜接動作”,即起跳動作。因此,跨越式跳高的教學重點應該是助跑與起跳的銜接動作,難點是兩腿依次過桿。對于第一課時,主要是助跑3~5步起跳,所以不用達到“丈量步點”的難度,而3~5步是在教學中循序漸進地由“上一步起跳”到“上三步起跳”過渡而來的,所以教學目標中不需要體現。在確定教學的重點、難點之后,教學目標以及教學內容、教學手段的選擇就可以有更強的針對性。
2.掌握準備活動選擇的要求,服務教材重點內容。準備活動是通過各種訓練,提高人體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性,使它達到適宜的水平,加強各種器官的活動,克服各種技能活動的惰性,從而為課的主要內容做好機能上的準備。良好的準備活動,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緩解心理壓力、活躍課堂氣氛,同時還可以縮短身體的適應過程,使學生的注意力從其它方面轉移到體育活動上來,避免運動傷害事故的發(fā)生。
跨越式跳高的準備活動應有擺腿練習和柔韌性練習,這主要從“健康第一”的理念出發(fā),預防學生拉傷,其次也是為技能學習服務。本課的準備活動中雖有這方面的安排,但是腳踝和膝關節(jié)的活動不多,需要加強。另外,本課安排的奧運模仿操對跳越的針對性不強,可以適當多一些簡單易模仿的動作,如騎馬(活動腳踝)、原地扣籃(縱跳)等,在活動關節(jié)的基礎上滲透主教材的練習元素。
本課在專項準備活動這一環(huán)節(jié)中主要是讓學生兩腿依次踢短繩,但學生的興趣在“踢玩”本身,在技能的掌握方面作用不大??缭绞教叩募夹g要點主要是助跑起跳和兩腿依次過桿,在準備活動后首先要結合滾動式起跳動作和擺腿進行放步練習。一般是上一步起跳到上三步起跳,從走步起跳過渡到助跑起跳,也可以通過模仿“剪刀式”動作練習兩腿依次過桿動作。
3.尋找整合課程資源的途徑,精心設計場地器材。在體育教學中,教師一般會采用“一種器材貫穿整課”的設計。器材的開發(fā)利用是決定一節(jié)課能否出彩的關鍵因素,使用什么器材決定了情景的創(chuàng)設、內容的確定、教法學法的運用。本課采用皮筋和小折墊兩種器材進行練習,在器材的搬運與調整過程中出現了很多問題,影響了課堂效果。因此,選擇一種器材應針對跳高設計更多的練習方法。
合理的場地布置能使一堂課組織得更流暢,更具實效性,如米字形和口字形等均是跳高教學中常用的組織形式。如果器材足夠的話,米字形最好擺放成中間留出直徑3~4米的圓形場地,設一組跳高架做示范,這樣比較大氣,練習的空間大,也安全。本課中直接用米字形,缺少教師示范區(qū),而且不便于教師巡回指導與觀察。再者,課中涉及到器材的搬運與調整,在借班上課情況下學生沒能達到老師的預設要求。因此,在借班上班的情況下,場地布置要考慮多功能,盡量避免過多地搬動器材而帶來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