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保坤
摘要 目的:探討腹腔手術后應用腹膜透析液腹腔灌洗對腹腔粘連的影響。方法:選取我院普外科49例第2次開腹探查患者,25例首次手術時應用腹膜透析液術后灌洗腹腔為觀察組,未應用者為對照組(24例)。結果:與對照組比較,灌洗組均能降低術后腸粘連的程度(P<0.05)。結論:腹膜透析液術后腹腔灌洗,具有減輕、預防術后腸粘連的作用,且不會發(fā)生酸堿平衡及電解質紊亂,無腹水發(fā)生。無凝血障礙及過敏反應,術后持續(xù)灌洗效果佳。
關鍵詞腹膜透析液術后灌洗 腹腔粘連預防
本研究欲證實透析液有預防粘連的作用,通過進一步研究改進可考慮應用于臨床,特別是粘連性腸梗阻術后的病人,通過置管(可用透析管)連續(xù)灌洗達到減輕再粘連的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隨機選取我院普外科49例第2次開腹探查患者,男27例,女22例;年齡22~76例,平均48. 3歲。其中消化道出血3例;Milles手術后因骶前腹膜關閉不全致小腸梗阻2例;急性膽囊炎3例;胃癌7例;結腸癌17例;結腸造瘺口還納4例;腹膜后脂肪肉瘤手術后復發(fā)1例;直腸癌10例;卵巢癌腹腔轉移2例。其中25例首次手術時應用腹膜透析液術后灌洗腹腔為觀察組,未應用者為對照組(24例)。
1.2腹膜透析液術后腹腔灌洗方法
常規(guī)壞死組織清除術并關腹后,利用上腹腔手術部位引流管作為入水管或于左(右)上腹置入靜脈高營養(yǎng)管作為入水管;于盆腔或右(左)下腹腔置引流管作為出水管。術后第2天開始行腹腔灌洗,灌洗液采用上海華源長富藥業(yè)(集團)有限公司的腹膜透析液: 規(guī)格為每袋2 L, 濃度2.0%,其基本成分為(每100 ml含):葡萄糖1.5g、氯化鈉538mg、氯化鈣25.7m g、氯化鎂5.06mg、乳酸鈉448mg,并視血電解質具體監(jiān)測情況加入鉀鹽,視患者灌洗時間及所處病程 (急性反應期、全身感染期、腹膜后殘余感染期) 加入抗生素和或肝素。將腹透液與灌洗系統(tǒng)相連, 液體靠重力作用從進水管快速滴入沖洗腹腔, 每天灌洗量以灌洗液轉清亮為準。本組每人每天2000~6000ml,開始幾天出量少于入量,分流的部分從下腹部引流管流出。灌洗平均5~7天后,創(chuàng)面腹膜化后出入量基本平衡。停止灌洗的指征:根據(jù)Beger 等[4 ]標準,即全身中毒癥狀逐漸減輕,體溫、血象正常,灌洗液初始量轉清,灌出液中淀粉酶正常,細菌培養(yǎng)陰性。本組灌洗時間14~30天。在腹腔灌洗的同時,常規(guī)手術后處理相同。
1.3腹腔粘連的評估
分級標準參考Nair[1]所報道的五級分類法確定,大致為0:完全無粘連;I:內臟間或內臟與腹壁間一條粘連帶;II:內臟間或內臟與腹壁間二條粘連帶;III:多于2條粘連帶,而內臟未直接粘連到腹壁;IV:內臟直接粘連到腹壁上,而不管粘連帶多少。
2、結果
術中見觀察組腹腔粘連程度為I級(無腹腔粘連,手術部位創(chuàng)面愈合良好) 11例;II級(腹腔內網膜或小腸間僅有1~2處薄膜狀無血管粘連) 9例,III級(粘連范圍超過II級,粘連呈中等厚度,分離時有滲血,伴有限的血管) 3例;IV級(粘連廣泛致密而增厚,伴有豐富的血管, 分離困難) 0例;對照組分別為1例、5例、17例及3例。兩組輕度粘連率分別為87%和23%,重度粘連率(III~IV級)分別為13%和77%,組間比較,P均< 0.01。
灌洗并發(fā)癥情況:灌洗組無一例發(fā)生酸堿平衡及電解質紊亂,無腹水發(fā)生,無凝血障礙及過敏反應。
3、討論
腹部外科手術后導致腹腔粘連是當今外科領域中尚未解決的難題。雖然腹腔粘連是由于創(chuàng)傷, 異物感染等多種原因引起,但在諸多形成腹腔粘連因素中,因腹部外科手術后所形成的粘連者約占86%一93%左右[2],所占比重最大,且可導致嚴重的臨床并發(fā)癥 如腸梗阻、腹腔和盆腔疼痛、不育癥等,而再次手術可能繼發(fā)更為嚴重的粘連。給病人帶來巨大的痛苦, 治療過程中花費更多錢財,以及發(fā)生進一步并發(fā)癥的潛在危險。國外調查發(fā)現(xiàn),54%一74%小腸梗阻是由腹腔粘連引起,5%以上婦女盆腔粘連是由婦科手術引起[3],一般導致手術后腹腔粘連的因素主要是局部的,如腹膜破壞,形成粗糙創(chuàng)面局部缺血、感染、纖維素沉著,異物刺激等,使?jié){膜層激惹所產生的一系列病理生理變化,因此,采用局部用藥的方法可減輕或防止?jié){膜層的變化以防止粘連的形成,從而預防了術后粘連性腸梗阻的發(fā)生。
腹腔手術出血,腸管暴露長久或紗布敷料接觸損傷腹膜,滑石粉等異物帶如腹腔,腹膜撕裂、缺損、腹腔引流管的放置,腹腔或腹壁切口感染等,均是促成粘連的因素[4]。引發(fā)腹膜修復反應,血管通透性增加,使纖維蛋白滲出增加并腹膜沉著,同時成纖維細胞增加明顯,分泌膠原纖維,導致粘連帶產生,形成腸粘連。此外腹膜含有大量的吞噬細胞與中性粒細胞,手術中的任何刺激都可激活這些細胞,導致系列的免疫反應而有各種細胞因子。炎癥介質如腫瘤壞死因子、成纖維細胞因子、轉移生長因子,血三烯等的產生,誘導組織產生炎癥免疫反應。。腹膜透析液腹腔灌洗預防腹腔粘連的作用機制可能如下[5]:①手術終時,大量無菌等滲透析液沖洗腹腔,(不存留在腹腔內)盡量清除腹腔內已存在的那些異物與滲出物,包含己分泌到腹腔內的細胞因子,炎癥介質,將有利于減輕腸粘連的程度。同時透析液可.避免水、電解質紊亂的發(fā)生。②另外,腹腔灌注液起到水化漂浮作用,也可使腸管間接接觸到固定位置的時間縮短,起到隔離腹膜的作用,粘連形成便自然減少。稀釋局部纖維蛋白的濃度,保持局部纖維蛋白溶解酶原液活劑及干擾多形核白細胞表達,粘附分子等。且無腹水發(fā)生,無凝血障礙及過敏反應。③一般來說腹膜再上皮化需要3-5天,而腹腔內保留的液體,由于腹膜強大的吸收功能,很快就被吸收干凈。故術后持續(xù)灌有助于洗解決這一問題。④本研究結果證實短期腹腔灌注,透析液不會引起腹腔的化學性炎癥,纖維化和粘連性并發(fā)癥。透析液灌洗有明顯的防粘連作用,對照組粘連嚴重,兩組輕度粘連率分別為87%和23%,重度粘連率(III~IV級)分別為13%和77%,組間比較,差異有顯著性(P<0.01)。
總之,本研究表明,腹膜透析液術后灌洗對腹腔術后腸粘連有一定預防作用。因其易于掌握、推廣、且易被患者接受,可存留腹腔,無明顯并發(fā)癥。所以認為對腹腔手術病人,除術中仔細操作,防止缺血及異物留存外,術后持續(xù)灌洗不失為一項有效的措施。
參考文獻
1 Naiv SK,Bhal ZK,Aurora AI.Role of photolytic enzymes in the prevention of post一operative intra一peritoneal adhesions. Arehswrg; 1974,108:849.
2 黎介壽,改善粘連性小腸梗阻手術的質量,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00,20(8):450一452.
3 楊惠民,鄭樹森,林水泉等.強酸化電位水腹腔灌注對腹腔粘連影響的研究,中華實驗外科雜志.2003,20(8):728一729.
4 李會晨,王夢炎,候連兵等.常通口服液對大鼠術后腸粘連的預防作用,第一軍醫(yī)大學學報.1999,19(5)
5 曹文剛.腹膜粘連的發(fā)生及其預防,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01,21(3):170一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