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艷玉 呂紅梅
[摘要] 復合性潰瘍60例,其中初發(fā)于十二指腸潰瘍53例,初發(fā)于胃潰瘍5例,無潰瘍病史2例。發(fā)現(xiàn)復合性潰瘍占全部消化性潰瘍的3.3%~7.0%,其癥狀多似胃潰瘍,出血發(fā)生率在30%~50%。,復合性潰瘍病情頑固,并發(fā)癥較多,首選內科治療,療程較單純性潰瘍長。
[關鍵詞] 消化性潰瘍;復合性潰瘍;并發(fā)癥
胃和十二指腸均有潰瘍發(fā)生者稱之為復合性潰瘍,本病約占消化性潰瘍的7%。男性多于女性。從病史上看多在初發(fā)潰瘍的基礎上反復發(fā)作,最終導致復合性潰瘍。我院2002年3月至2008年3月在上消化道內鏡檢查中檢出消化性潰瘍923例,其中復合性潰瘍60例(6.5%)?,F(xiàn)將本組病例資料總結分析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復合性潰瘍60例中男50例,女10例,男女之比為5∶1。年齡22~63歲,平均50歲?!?0歲者28例(46.7%),病程8個月~35年,平均22年,本組病例均經(jīng)胃鏡及活檢確診。有潰瘍病史58例,其中十二指腸潰瘍?yōu)槌醢l(fā)53例(88.3%),胃潰瘍?yōu)槌醢l(fā)5例;無潰瘍病史2例系因嘔血經(jīng)急診胃鏡證實為復合性潰瘍。臨床癥狀:有慢性、間歇性上腹部疼痛51例
[1] [2]黑龍江省鶴崗市鐵興醫(yī)院內科154101
(85%)。餐后1 h以內出現(xiàn)疼痛,至下次進餐前消失,即典型胃潰瘍疼痛性質與規(guī)律者34例(56.7%)??崭钩霈F(xiàn)疼痛,進食后緩解,即有典型十二指腸潰瘍疼痛性質與規(guī)律者14例(23.3%)。以出血為首發(fā)癥狀而就診者2例(3.3%)。病史中有嘔血和(或)黑便者25例(41.7%)。病史中其他常見的癥狀還有反酸、噯氣、惡心嘔吐、消瘦等。
1.2 X線檢查
60例CU中47例距胃鏡檢查前1個月內行X線鋇餐透視,診斷結果與胃鏡檢查完全符合者8例(17.0%),部分符合者(X線僅提示有胃或十二指腸一個部位的潰瘍)25例(53.2%),完全不符合(X線漏診)者14例(29.8%)。
1.3內鏡檢查
(1)潰瘍部位:60例CU中GU有69個病灶,分布于幽門管13例,竇部12個,胃角38個,體部5個,胃底1個,其中多數(shù)在小彎側(50個)。DU有63個病灶,其中球部前壁33個、后壁6個、小彎19個、大彎4個、降部1個。(2)潰瘍大小:GU直徑0.5~1.9 cm者62個,2.0~2.9 cm5個,>3.0 cm 2個。DU多數(shù)(59)直徑<1.0 cm,>1.0 cm者僅4個。(3)潰瘍形態(tài)與分期:GU以圓形或橢圓形者多見(61個),其次是不規(guī)則形、梭形或線形,處于活動期者56個,愈合期11個,瘢痕期2個。DU形態(tài)也以
圓形和橢圓形為主(30個),其次為不規(guī)則形(17個)、霜斑樣(14個)、線形(2個)?;顒悠?1個,愈合期10個,瘢痕期12個。(4)幽門形態(tài):60例中幽門明顯狹窄者29例(48.3%),伴膽汁反流者41例(68.3%)。(5)并發(fā)癥:60例中伴淺表性胃炎(CSG)者17例,萎縮性胃炎(CAG)15例,淺表萎縮性胃炎9例,胃糜爛8例,疣狀炎1例,食管炎2例。(6)內鏡下漏診5例,其中3例DU漏診,2例GU漏診,后經(jīng)手術確診。
1.4 幽門螺桿菌(Hp)檢測
本組有54例HP檢測,陽性49例,陽性率為90.7%,陰性5例,陰性率為9.2%。同期單純性胃潰瘍307例陽性209例,陽性率68.1%,單純性十二指腸潰瘍412例,有309例陽性,陽性率為75%。
1.5 病例檢查
60例均于胃潰瘍病灶處取活組織檢查,結果:有56例符合潰瘍,有4例見異型上皮增生無一例發(fā)生癌變。
1.6方法與結果
因嘔血量較大行外科手術治療2例,余58例均行內科治療。分別給予質子泵抑制劑、H2受體拮抗劑、鉍劑、抗生素等,療程4~8周,治愈49例(81.7%),好轉11例,無死亡病例。
2 討 論
復合性潰瘍系指胃和十二指腸同時發(fā)生的消化性潰瘍。男性多見, 其癥狀多似胃潰瘍,出血發(fā)生率高。復合性潰瘍發(fā)病年齡較單一潰瘍病要延遲若干年, 大多系十二指腸潰瘍在先
而胃潰瘍在后。本組病例均符合上述特點。
本組十二指腸潰瘍?yōu)槌醢l(fā)潰瘍者53例,初發(fā)于胃潰瘍5例。從病例資料分析看,本組支持文獻報道的CU發(fā)生機理的一些觀點[1]。由于潰瘍反復發(fā)作,可導致幽門狹窄或功能紊亂,而引起胃排空障礙和胃潴留,刺激胃動素釋放增加和胃酸分泌增多,從而發(fā)生GU或DU,說明幽門功能紊亂和狹窄在CU發(fā)生中起著重要作用[2]。
復合性潰瘍出血發(fā)生率比一般PU發(fā)生率高,為30%~50%[3]。這是由于復合性潰瘍發(fā)病年齡偏高,機體免疫功能和粘膜再生功能降低,致潰瘍既不易愈合又易復發(fā),故更易發(fā)生并發(fā)癥。國內文獻報道十二指腸潰瘍?yōu)?2.7%~20.3%,胃潰瘍?yōu)?0%~ 25%[4]。Hp是慢性胃炎的主要原因,是消化性潰瘍復發(fā)的原因之一,本組HP陽性率達90.7%,高于同期單純性胃潰瘍的68.1%和十二指腸潰瘍的75%,提示復合性潰瘍的癥狀重,并發(fā)癥多,內科治療差,潰瘍面愈合慢,復發(fā)率高與此有關,因此加強對HP的治療和根除,以提高復合性潰瘍的愈合率及減少復發(fā)率。
CU的惡變率:文獻指出CU中GU多數(shù)是良性,比單純GU的惡變率低得多。但對個體而言,并不能完全排除惡性,(特別對高齡患者。復合性潰瘍的診斷主要靠胃鏡。除非患者有特殊原因不能行胃鏡檢查,否則均應行胃鏡檢查。
文獻指出復合性潰瘍的病情較頑固、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高、治療較一般潰瘍困難[5]。對復合性潰瘍得治療,還是以內科治療為首選,特別是強化對幽門螺桿菌的殺菌治療,對長期內科治療病情仍反復發(fā)作且有嚴重及危重并發(fā)癥者,宜手術治療。
參考文獻
[1]安迪.潰瘍病出血最新研究薈萃.中華醫(yī)學信息導報,2007,22(7):5.
[2]黃柏鑫,王桂珍.2473例消化性潰瘍臨床分析.中華消化內鏡雜志,2001,18(1):27-29.
[3]祖毅,秦光梅,王新,等.消化性潰瘍的臨床分析.中華消化內鏡雜志,1999,16(1):40-41.
[4] 鄺賀齡.消化性潰瘍.人民衛(wèi)生
出版社,1998:208.
[5] 陳灝珠.實用內科學.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0:1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