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梅
小學作文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是學生識字、寫字、用詞造句、謀篇布局的綜合練習。因此,作文教學一直被公認為語文教學的難點,是一座久攻不下的“堡壘”。說起作文,無論是學生,還是教師,都會流露出畏難情緒。學生怕寫。教師怕改。作文課上,教師講得津津有味,而學生則感到枯燥無味,真可謂“隨其學而疲其師,苦其難而不知其益也?!弊魑慕虒W中。少、慢、差、次。一直是困擾大家的難題。為了改變作文教學這一弊端,我校于去年四月申請加入了“全國百所小學作文教改實驗?!毙辛小V髯ソ虒W校長親自掛帥,組織教導處主任、各年級教研組長和語文學科帶頭人,成立專項課題研究小組,以“激情引趣,快樂作文”為研究課題,制定了小學作文個性化訓練的目標及實施方案。在《21世紀小學生作文》雜志社的支持和幫助下。我們堅持以作文教學改革為突破口,確立各年級段作文教學目標體系,降低作文門檻,打破傳統(tǒng)作文被動寫作。疲于應付的局面,還作文教學以本來面目,消除學生作文的畏難情緒,激發(fā)學生寫作熱情,拓展學生寫作思維,大面積提高了學生的寫作水平。
我們的訓練體系是:
一、自主交流,自由發(fā)展
作文是一種高難度的學習活動,要讓學生在困難和挫折面前知難而進,關鍵在于調動學生的作文內動力,也就是培養(yǎng)學生作文的興趣??陬^作文訓練便是一條行之有效的捷徑。眾所周知,語言表達能力是一種綜合能力。既包括口頭表達。又包括書面表達??陬^作文對小學作文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它不僅指一個人說話的技能和技巧,還包括說話人的思維能力、知識水平和其他智力因素,而思維的準確性、邏輯性和隨機性往往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響著語言的準確性、條理性、深刻性和靈活性。如何訓練學生的形象思維、邏輯思維、創(chuàng)造性思維,使他們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理呢?我們采用的辦法是利用晨讀時間,指導學生閱讀《21世紀小學生作文》雜志。我校近千名學生,20個教學班師生人手一份。一篇篇優(yōu)秀習作是引導學生寫好作文的良師益友,讀后能拓寬學生的視野,促進學生個性發(fā)展,使之感悟生活,從而自己去創(chuàng)作。
具體做法是:每周一、三、五晨讀時間,先讓學生自由閱讀《21世紀小學生作文》或其他閱讀材料10分鐘,然后選一名學生到臺上進行口頭演講,時間一分鐘左右。口頭演講結束后,學生可以隨意講評,時間為2—3分鐘。最后教師總結。時間為1分鐘左右??傮w訓練時間不超過20分鐘。這樣的訓練內容形式多樣。學生自己將讀書中的感覺、親身經(jīng)歷的事或耳聞目睹的事,簡要地、流利地敘述出來。做到自然大方、口齒清楚,有條理,有中心。對膽小、言語表達能力較差的學生,也能從多聽、多想中逐漸過渡到想說、說清楚、說完整、有條理、有主次。輔導老師每周總結一次。評出“小小演說家”和“步演講者”,加以獎勵,同時指出努力方向。
二、激情引趣,發(fā)展個性
在口頭作文訓練的基礎上,我們制定了第二階段的訓練目標:即著眼內容,激發(fā)學生寫作熱情。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寫作欲望。
(一)創(chuàng)設情境。寓教于樂
在指導學生寫作前,教師必須尊重學生的人格和個性發(fā)展,使學生被禁錮的靈氣釋放出來。正如著名教育家贊可夫所說:“我們要努力使學習充滿無拘無束的氣氛,使兒童和教師在課堂上能夠自由地呼吸,如果不能造就這樣良好的教學氣氛,那任何一種教學方法都不可能發(fā)揮作用?!痹谧魑恼n教學中。我們將更多的活動空間留給學生。使他們寫作前有愉快感,輕松感和新奇感。另外。還將學生引入到美妙的藝術想象天地:閱讀或思考,或翻開自己的觀察日記,或游戲等。使學生能夠展開想象的翅膀,隨之而來的各種素材將在每個學生的腦海中,向蕩漾的湖水一樣此起彼伏。
(二)觀察生活,積累素材
要寫好一篇文章,必須要有作文的素材。素材來源于生活。因此,只要指導學生認真觀察生活中的人和事,就能做到文中有物。如何指導學生學會觀察生活并從中攝取素材呢?首先讓學生明確,生活是寫作的源泉。生活是作文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源泉,離開生活,作文便成了無水之源,無本之木。為解決作文無話可說的難題,我們經(jīng)常組織學生深入生活,搜集生活中所見所聞所感,從生活挖掘好的素材,并對其進行加工整理。再根據(jù)寫作要求。有選擇地把觀察到的事物和自己的感想一起表達出來。
三、循序漸進,體會快樂
快樂作文的特點是讓學生在學習作文過程中體會快樂,變“苦學”為“樂學”。學生怕寫作文。根本原因是覺“沒啥可寫”,不知怎么寫。要幫助學生“找米下鍋”。他們就會找到寫作的樂趣。我們的做法是:(1)從日常生活中找快樂。小學生盡管閱歷淺,然而畢竟有一定的生活積累,關鍵在于挖掘。如學生在家庭中、在學校、在假期里經(jīng)歷的事很多。這些事需要梳理。需要再現(xiàn)。教師在作文課上讓學生互相交流,互相啟迪。這樣寫作材料就有了,他們寫文章就會覺得很快樂。(2)在日記中找快樂。讓學生在自己的日記中找一件最感興趣、最有意義或最難忘的事寫成文章內容,題材不限。(3)在“勞動”中找快樂。教師對學生的作文要充分肯定。就是差一些的文章也要“沙里淘金”。挖掘閃光點。讓學生體會“勞動”之樂。(4)抒發(fā)“真情”之樂。
四、互批互評,共同提高
我們認為:硬性規(guī)定每篇作文均精批細改是極不科學的,也是得不償失的。為此,我們改變了傳統(tǒng)作文的批改方法,將教師批改與學生自改、互改或集體修改相結合。教師起引導作用,把批改作文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充分發(fā)表自己的見解。這樣會增強學生之間的橫向聯(lián)系,取長補短,互相促進。共同提高。
具體做法:(1)把學生的習作發(fā)下去,打亂順序,互相交換。(2)要求學生認真閱讀,了解文章的內容。(3)根據(jù)本次作文訓練內容給出批改意見和建議。
五、初見成效。前景喜人
通過以上幾個階段的訓練,學生擺脫了傳統(tǒng)作文條條框框的束縛。學生在作文時。自由自在、無拘無束、自主交流。最大限度地發(fā)揮了寫作的潛能。我校各年級均成立了“小記者站”、“小作家班”,每周隊會時間由小記者們向全班報道本周要聞,為“小作家班”提供寫作素材。每周安排6名課題研究組成員對每個年級的“小作家”分別培養(yǎng)和指導。學校還成立了“紅領巾廣播站”、《嫩芽》文學社,及時廣播和刊登學生的優(yōu)秀作品。
實踐證明,本實驗課題符合小學生作文個性化發(fā)展的基本規(guī)律,使學生在愉快高效的氛圍中地完成習作。這就是作文教改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