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和實踐研究中無法回避的重要研究內容。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忽略對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內涵和邏輯結構的理解與把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種社會文化現(xiàn)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形態(tài)之一,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具有重要的理論指導意義。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是指:人類思想政治教育實踐中創(chuàng)造的文化,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規(guī)范、原則、思想政治教育意識、思想政治教育的組織和實施、思想政治教育運作的過程和方式、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和研究。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研究;理論綜述
中圖分類號:G4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08)011-0224-02
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和實踐研究中無法回避的重要研究內容,對近年來有關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研究進行及時整理,避免思想政治教育與文化的簡單疊加,克服該問題研究過程及內容的感性化傾向,是相當有必要的。其實自20世紀80年代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起步以來,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問題研究已經被越來越多的學者所關注和探討。通過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的粗略統(tǒng)計,從1989年始,思想政治教育學科領域中直接指涉文化問題研究的論文有300多篇,專著、博士論文4部,有10多部專著進行了專節(jié)研究,這凸顯出這一研究問題的現(xiàn)實價值[1]。但是,面對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問題的研究熱潮,我們更需要熱問題冷思考,一方面,要構建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問題研究的內涵和邏輯結構,另一方面,要對其研究的重點和盲點進行反思,這對于推動這一研究的系統(tǒng)化、科學化具有重要意義。
一、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研究的總體審視
關于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問題的研究由來已久,有的學者從文化底蘊探討思想政治教育,認為思想政治教育的發(fā)展,根植于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沃壤之中,并從傳統(tǒng)文化與現(xiàn)代文化的相互激蕩中獲得發(fā)展的文化動力[2]。有的學者從文化環(huán)境的角度去探討思想政治教育,認為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環(huán)境就是指圍繞并影響思想政治教育和人的思想的文化要素的總和。進而對其進行了系統(tǒng)分析,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環(huán)境的結構、特征、功能和運行等[3]。有的學者將思想政治教育放入整個文化系統(tǒng)進行思考,努力從文化建設與發(fā)展的大背景觀察思想政治教育[4]。有的學者是從文化整合功能視野去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認為發(fā)揮文化整合功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歷史使命,也是促使社會文化體系關系和諧、增強和提升社會自身有序性的重要手段和途徑。并進而討論了我國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整合功能的路徑選擇[5]。有的學者認為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功能體系是一個由眾多衍生功能組成的復雜結構,精神文化功能是核心功能,物質文化是作用對象、外顯、載體和基礎,是思想政治教育引領精神文化,發(fā)揮文化建設功能的外顯和結果,是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物質平臺[6]。有的學者認為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引領功能就是指思想政治教育主體及其活動對一定時期、一定社會的文化的建構、塑造和導引的作用、影響、能力及其結果[7]。有的學者甚至提煉出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力的概念,認為所謂的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力,是指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一種文化品類所具有及發(fā)揮的作用力,是思想政治教育立足于人的本質與整體,在教育者與受教育者之間雙向互動過程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主觀能動之力;它是教育者借助人性通悟而啟發(fā)受教育者對生活意義追問與反思所形成的精神生產之力;它是思想政治教育整合文化場力對人們的影響而激發(fā)出來的意志創(chuàng)造之力[8]。還有的學者從社會主義和諧文化[9]、高校網絡文化視野[10]等角度去探討思想政治教育。
從以上論述中,我們可以看出上述觀點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把思想政治教育與文化看做是兩個相對獨立但內容有所交叉的系統(tǒng),進而討論思想政治教育與文化二者之間的關系,表現(xiàn)為或從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特定場景中去看文化,或從大文化的特定場景中去討論思想政治教育的具體理論內容。這就忽視和遮蔽了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自身的內涵和邏輯結構。而本文則試圖構建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本身的邏輯內容。
二、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研究的領域
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問題研究的領域旨在回答研究對象及其研究范圍是什么。它是以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概念為核心構成的一組概念體系,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學的學科性和專屬性。要想了解思想政治教育文化,首先必須先了解文化的內涵。我國學者占主導地位的觀念是將文化視為人類活動的結果和產物。我國學界的“文化”概念大致可以分為三類:廣義的文化觀將文化定義為人類創(chuàng)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中義的文化觀是將文化定義為精神財富;狹義的文化觀將文化定義為意識形態(tài)。在這里,我只認為最可取的是廣義的文化觀。廣義的文化相對于“自然”而言,“文化”即“人化”,是人活動的成果及其活動的模式。在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的具體內容時,許多學者往往從某一種具體的文化形態(tài)進入這一領域,并研究其功能、特征及其與思想政治教育的關系,如思想政治教育與校園文化、網絡文化、文化安全的關系等。但如果僅僅局限于這種宏觀和表層的研究,將使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的研究形式化和感性化,因此,需要從微觀上對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問題研究進行理論建構。
所謂的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是指:人類思想政治教育實踐中創(chuàng)造的文化,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規(guī)范、原則、思想政治教育意識、思想政治教育的組織和實施、思想政治教育運作的過程和方式、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和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有其自身的邏輯結構,主要包括三個層次:(1)思想政治教育具體內容的有形客觀存在,其表現(xiàn)為看得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規(guī)則、原則以及技術層次等。這是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中最表象的、為人感知的層次。這個層次即通常所講的“思想政治教育”。這第一個層次包括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總體精神或價值以及這種精神內涵得以表達的方式——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以及過程。(2)思想政治意識或者觀念形態(tài)的思想政治教育文化。這第二個層次是第一個層次的萌芽及其觀念化。它承擔著雙重的任務:一是將社會總體文化精神轉換成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的一個部分——思想政治教育意識,同時思想政治教育意識又表現(xiàn)客觀形態(tài)的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使客觀文化發(fā)揮社會功能,即它承擔著思想政治教育文化體系中輸入和輸出的雙重功能。(3)運轉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或者叫做思想政治教育的手、腳、牙齒及其活動方式,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組織、實施、運轉方式。這個層次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在社會中生存的方式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對社會調整的方式。
三、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的特點與功能
對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的特點與功能的理解和把握,可以更好地理解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的具體內容,推動本學科領域理論體系的完善。
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具有差異性和流變性。不同個體和社會群體對思想政治教育的認識和評價存在很大的差異,但是這種差異并非完全對立,而是異中有同。同樣,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的流變性也不是毫無連續(xù)性的變動著的,而是動中有靜,變中有不變,表現(xiàn)為文化發(fā)展的連續(xù)性。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與其他文化是相互滲透和影響的。道德觀念與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也是不可分割的,道德觀極大地影響了思想政治教育觀念。
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具有三大功能:認識功能、創(chuàng)造功能和踐行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的認識功能指思想政治教育意識認識、了解、評價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人們認識思想政治教育不是簡單的表象的過程,而是能動地反映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這個過程是以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識為前提的,人們只能在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識結構中才能了解思想政治教育“是什么”。
思想政治教育的創(chuàng)造功能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意識創(chuàng)制、完善、改變思想政治教育規(guī)范體系等的功能。創(chuàng)造功能主要表現(xiàn)為兩個方面:一是將社會需要轉化成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需要,并設計、選擇合理的思想政治教育調整方式,而后在社會實踐中創(chuàng)制新的規(guī)范或者改變舊有的規(guī)范,從而達到更新思想政治教育體系的目的;二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學者們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的研究過程中,可以提出新的調整方法和方案,或者是吸收外域先進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的精華并內化到現(xiàn)有的理論中去,從而達到本學科理論體系的再創(chuàng)新。
思想政治教育的踐行功能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意識指導人們實踐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并推動其實現(xiàn)的功能。當人們選擇某項與思想政治教育有關的行為的具體行為方式時,有關思想政治教育知識及其評價便會參與決策的過程;當人們選擇某項目標時,思想政治教育意識便會做出相應的評價,從而決定取舍。
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問題研究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發(fā)展的現(xiàn)代視角之一,是理論命題和實踐命題的統(tǒng)一。學界之所以對思想政治教育文化進行了深入的探討,是希望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能夠更好地指導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研究和實踐,更好地利用科學的方法來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而這需要對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內容及其邏輯結構的微觀把握,它需要在借鑒其他相關學科的基礎上,用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范式進行理論建構和實踐探索。唯有如此,才能凸顯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問題研究的學科屬性和獨特性。
參考文獻:
[1] 周琪.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問題研究的再思考[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7,(8).
[2] 張耀燦,等.現(xiàn)代思想政治教育學[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69.
[3] 張耀燦,等.思想政治教育學前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97.
[4] 沈壯海.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視野[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5] 朱志剛.論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整合功能[J].理論學刊,2007,(11).
[6] 王革慧.試論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功能[J].理論導刊,2007,(5).
[7] 劉先進,李經綸.試論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引領功能[J].求實,2007,(5).
[8] 李煥明.論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力[J].山東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5).
[9] 鄭永廷,聶立清.論社會主義和諧文化建設的基礎與價值取向——兼論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視野[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7,(5).
[10] 鄭重.高校網絡文化視野中的思想政治教育[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5,(8).
[責任編輯陳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