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學語文以人文素質培養(yǎng)為中心,財經院校人才培養(yǎng)目標有其獨特定位:圍繞應用型、創(chuàng)新型人才目標,結合專業(yè)特色、師資隊伍建設和學生學習現狀,突出大學語文自身的獨特實用性。在大學語文教學改革中,應將實用性作為基礎教育和財經專業(yè)教育的鏈接點,以趣味性作為教師引導和學生學習過程的主線。
關鍵詞:財經院校;大學語文;實用性;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0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08)011-0222-02
自20世紀末國內開展反思語文教育的大討論以來,關于大學語文課程的重要意義、開設現狀、課程定位、教學改革及教材建設等問題的討論此起彼伏。尤其自教育部高教司2007年第38號文件將大學語文作為高校“全體學生”的“公共必修課”后,大學語文再次成為了教育界討論熱點。關于大學語文課程在整個教育體系中的基本定位,已經基本形成共識:大學語文是培養(yǎng)和提高大學生人文素質的公共基礎課。但我國教育現狀和模式的多樣化決定了千“校”一面的大學語文定位,在貫徹落實上并非能完成高校各自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安煌膶W校,人才培養(yǎng)的目標定位不同,大學語文課的目標定位也應有差別”[1]。
一、財經院校大學語文準確定位的緊迫性和必要性
(一)混淆大學語文與應用文寫作、文書學課程的功能性質。目前,大學語文逐漸成為了越來越多的財經院校公共基礎課,特別是湖南財經學院、福建財經學院、東北財經大學、河南財經學院等已具備多年開設大學語文課程的歷史,并將其建設成為精品課程,這充分顯示了大學語文課程建設的巨大成就。但部分財經類高職高專院校以應用文寫作、文書學等實用型課程代替大學語文,或者開設大學語文便“砍”掉應用文寫作。這說明部分院校在課程定位上,將大學語文等同于應用文寫作等課程,尚未清楚其獨立地位。
(二)大學生語文素養(yǎng)急劇下滑。在教育部高教司《普通高等學校經濟學、工商管理類本科人才社會需求和培養(yǎng)現狀調研報告》中顯示,教師和學生共同最重視的質量因素之一便是綜合素質。但筆者調查顯示,大學生寫錯常見字詞(例如“班集(級)體”、“踴(勇)躍”等)現象嚴重;語法、文面(例如文章寫作沒有行款、標點、段落)等語文常識缺乏;大部分大學生的閱讀興趣不是名家名作而是財經人物致富之路等暢銷書;近千名學生當中只有不到10人知道沈雁冰是茅盾……外研社對高校大學語文教材出版市場調查發(fā)現的兩個主要矛盾之一就是高校畢業(yè)生急劇下滑的語文素養(yǎng)與用人單位對大學生素養(yǎng)的期望值之間的矛盾。
基于此種現狀,我們看到雖然語文課程在整個教育體系中階段性明顯,很多人主張將大學語文定位在“回歸本身”或者“大語文”的性質,卻忽視了語文的工具性和基礎性。
(三)大學語文師資隊伍的數量和質量均有待提高。據筆者了解,在40余所財經院校、尤其是高職高專層次的院校中均缺少大學語文教師。甚至有的近萬名學生的大學僅有3、4名教授大學語文的教師。現在雖然很多財經院校都將漢語言文學作為了獨立招生的專業(yè),大學語文課程也由中文系學有專長的各個研究方向的老師輪流講授,但對課程建設缺少人力財力投資以及全面長遠的考慮。認真教授過大學語文的教師都知道,這門課程看似容易實則難。解放前,大學語文是由朱自清、葉圣陶等知識淵博、經驗豐富的大家教授。今天,雖然許多新畢業(yè)的博士、碩士進入了大學語文教學崗位,卻呈現出了知識專業(yè)化、隊伍年輕化和職稱結構低層次化現象[2],特別是年輕教師對當前中學語文教學內容不熟悉,使得他們未必能夠根據大學生語文知識現有水平對教學重點和方法等駕輕就熟。
二、與人才目標相適應,明確財經院校大學語文定位
目前,我國大部分高等財經院校都建設了各自的特色專業(yè),并設立模擬財務公司、模擬法庭、模擬銀行等專業(yè)實驗室。圍繞“應用性、創(chuàng)新型”人才培養(yǎng)目標,各校更注重培養(yǎng)學生運用所學專業(yè)知識技能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很多學生也傾向知識轉化為實際能力的“速成”效果。因此在財經院校大學語文教學中,,應強調語文在專業(yè)運用中的實用性,為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夯實就業(yè)實力和基礎。
“語文”從字面上理解即“語言”和“文字”,或者說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它可以培養(yǎng)學生“能說會道,能言善辯,能寫擅文”的能力[3]?,F代社會需要的不僅僅是只精通專業(yè)知識的人才,語言文字的規(guī)范熟練運用能力廣泛滲透在各行各業(yè)中,它能夠培養(yǎng)學生分析、品評、寫作各類文章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在交際過程中,面對不同類型人如何運用語言準確表達內心想法的能力,如何迅速獲取語言信息而從容應變的能力……總之,它能夠幫助學生在擁有專業(yè)知識的前提下,創(chuàng)造更多機遇,提高競爭力。有研究者調查發(fā)現,51.2%學生認為在大學語文中學到的最有用的東西是 “交際能力的提高”; 58%被調查者認為大學語文教學內容應根據市場需要,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使學生盡可能適應工作[2];為此,財經院校大學語文應在學生中加大宣傳力度,適當突出大學語文獨特的實用性,它不像專業(yè)知識一樣,掌握技能就可以見到立竿見影的“速成效果”,而是在長期過程后,逐漸顯露的“無形力量”。要使學生認識到大學語文的學習效果在轉化為直接生產力,轉化為經濟資源過程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圍繞財經專業(yè)特色,進行大學語文教學改革新探索
(一)使實用性成為基礎教育和專業(yè)教育的鏈接點
語文的教育功能在整個教育體系中具有明顯階段性。眾多學者對于大學語文“以人文素質教育為核心”的理念形成共識??捎醒芯空哒{查發(fā)現,學生認為大學語文中學到的最有用的東西是:“培養(yǎng)良好的人文素養(yǎng)”者僅占10.2%。這個巨大的反差使我們在財經院校大學語文教育理念上必須解決實用功能與人文功能的矛盾。
隨著傳統文化的復興日益高漲,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了學習傳統經典的重要性。但專業(yè)特色突出的財經專業(yè)學生,認為語文基礎課不如專業(yè)課與時俱進,新穎實用。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精選一些和財經專業(yè)背景結合緊密的名家名篇講授。例如在講授茅盾《子夜》時,我們可以將當時的“買空賣空”的期貨交易背景和今天的證券市場、股票交易比較,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專業(yè)特長,讓學生帶著專業(yè)學習的態(tài)度去學習文學作品。在講授蘇軾其人其文時,聯系宋朝當時的中央財政政策,使學生通過王安石變法時期各勢力在經濟政策上的矛盾焦點,來理解蘇軾作品中體現的曠達樂觀精神。通過這樣的方法,將專業(yè)教育和基礎教育緊密聯系,將實用性和審美性統一起來,做到了人文素質培養(yǎng)與專業(yè)能力提高“兩不誤”,從而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二)使趣味性成為貫穿教師引導教學的主線
古今中外的文學作品浩如煙海,對于大多數年輕大學語文教師來說,知識面不夠廣博,國學功底不夠深厚,再加上課時量限制,學生水平不同,利用課堂全面完成大學語文教育幾乎是不可能的。特別是文學作品“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特點和大學生喜好標新立異的特點,使教師不可能只講授“標準答案”。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性和學習主動性。在大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如同學生步入文學宮殿的引路人,其任務是打開文學宮殿的大門,而宮殿里面的富麗堂皇和琳瑯滿目則要學生自己去探索發(fā)現。因此,要使學生欣然跟隨老師至“大門”外,就要使學生產生學習欲望。而激發(fā)學生學習欲望的最好動力便是興趣。有材料指出,現在大學語文課存在著重“教育”輕“興趣”、重“傳授”輕“實踐”等突出問題[4]。因此,使學生對大學語文產生興趣是教學過程中的首要任務。
1.以實用目的促興趣。對于更注重實用性的大學生來說,提高實際能力才是他們的學習目的和興趣所在。因此,使學生知道大學語文的用處和好處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快捷途徑之一。如,在教學中我們可以運用上述在基礎課中貫穿專業(yè)背景知識點的新角度,調動學生興奮點。還可以運用學生應聘過程中因口頭語言、書面語言表達能力差而導致失敗的真實案例來使學生樹立語文學習是終身學習的理念,使學生真切意識到大學語文是值得學習的。
2.以點帶面重引導。大學語文史料知識的廣博,名人逸事的豐富,漢字演變的新奇,民俗風情的多樣等為課程的趣味性奠定了堅實基礎,但也為限時限量的課堂教學提出了問題。因此,在教學中可以采取“以點帶面,以文本分析帶專題解讀”的方法。例如,講授陶淵明詩歌時,我們從陶淵明生平出發(fā),精選魏晉名士趣事,透析魏晉時代風氣,使學生在自己反復閱讀陶淵明詩歌時感受魏晉時代背景下作者特有的精神境界。這種該改逐字逐句解讀為側重品味作者作品思想性,透過一篇作品,一個作家解讀一種文化思潮的方法,既調動了學生學習文學知識的興奮點,也緩和了大學語文內容多時間少的矛盾,更重要的是我們在充分發(fā)揮教師引導作用的同時,鍛煉了能使學生終身受益的自學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審美能力和鑒賞能力,提升了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
總之,財經院校大學語文開設廣,但定位模糊,只有圍繞專業(yè)特色、學生現狀,在教學內容上去粗取精,在教學方法、手段及教材建設不斷進行新探索,才能不斷完善“復合型”、“高素質”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
參考文獻:
[1] 陳治平.試論大學語文課程的現狀與出路[J].武漢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1):86-88.
[2] 劉詠梅.大學語文教學現狀的再審視——由高校千份問卷調查引發(fā)的思考.[J]大學時代,2006,(9):57-60.
[3] 楊定明.高職院校大學語文課程定位問題研究[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中國優(yōu)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2006.
[4] 彭書雄.大學語文教學新思維(一)[EB/OL]. http://www.cn-teacher.com/runwen/xklw/yw/200702/105590.html.
Positioning and Teaching Reform of Financial College Chinese Learning
WU Yuan-yuan, ZHANG Jian-dang
(HeBei Financial University,Hebei,Baoding071009,China)
Abstract: Humane quality training is center of college Chinese education. However, the talent trainingobjective of Financial university require that functional positioning of college Chinese should focus on application and innovative talents, combined with professional features,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learning, outstanding college Chineseunique practicality. In college Chinese teaching reform, application should linkprofessional education to basic education. Interesting should be the main line between teacher guiding and students learning.
Key words: Financial Uiniversity;college Chinese; application; teaching reform
[責任編輯陳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