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陶淵明與三個P

    2008-12-31 00:00:00農(nóng)
    博覽群書 2008年12期

    王元化先生的《清園書簡》(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是一本很好看的書:其中包涵了不少思想文化界的掌故,將來寫文化史的人肯定會從中取材;又多有見道之言,發(fā)人深思。例如在致劉凌的第四封信中談到人類情欲問題,介紹了一種三P說:power(權(quán))、propety(錢)、presting(名),然后議論道:

    三個P中,最后一個presting恐怕是最難渡過的關(guān)口。不少人對于權(quán)和錢的追求,并不怎么熱衷,這大概是受到儒家傳統(tǒng)思想影響的緣故吧。但在presting問題上,就不能這么說了。我們從小就受到“揚名聲顯父母”、“君子疾沒世而名不彰”等等這類格言的影響。為了名而不敢去做壞事,這也是事實。保持自己名節(jié)是好的。但追求名聲,卻往往使人變得虛偽可憎。在過去的士大夫和今天的知識分子中間,都可以找到利欲熏心、追求功名的人。很多讀書人直到今天還在熱衷當官。雖然由此獲得的名聲只限于眼前的榮耀,從真正的榮譽來看卻并不光彩。(《清園書簡》,第59~60頁)

    此論大有道理。按presting又可以分為生前身后兩種,王先生這里講的是生前之名,近視者更僅僅著眼于眼前;而古人則更重視身后之名——最佳狀態(tài)則如辛棄疾詞中所說,“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愿意拋棄身后之名更加不容易。

    明確表示要拋棄生前身后名的有大隱士大詩人陶淵明。他的《怨詩楚調(diào)示龐主簿鄧治中》寫道:

    天道悠且遠,鬼神茫昧然。結(jié)發(fā)念善事,黽勉六九年。

    弱冠逢世阻,始室喪其偏。炎火屢焚如,螟蜮恣中田。

    風雨縱橫至,收斂不盈廛。夏日常抱饑,寒夜無被眠。

    造夕思雞鳴,及晨愿烏遷。在己何怨天,離憂凄目前。

    吁嗟身后名,于我若浮煙??犊毐?,鍾期信為賢。 按龐、鄧二人都是基層政權(quán)機構(gòu)的僚佐,大約是陶淵明認識頗久可以談談的朋友。龐主簿名遵,字通之,《宋書·隱逸傳·陶淵明傳》曾經(jīng)提到此人,說是“江州刺史王弘欲識之,不能致也。潛嘗往廬山,(王)弘令潛故人龐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要之”。后來劉宋王朝的江州刺史王弘欲與陶淵明來往須通過龐為中介,由此可以推知陶淵明認識龐通之當在晉宋易代之前,而且關(guān)系比較好,這才成其為“故人”。陶淵明寫此詩時龐氏應已在江州充當主簿,與鄧治中為同僚。陶淵明自己不愿意繼續(xù)當官,不要權(quán)和錢(那時官俸比較優(yōu)厚)而歸隱了,但他并不厭棄尚在官場中的老朋友,他為人通達,一點也不偏激,不矯情。

    陶淵明在詩中大訴其苦,歷數(shù)自己的不幸,所說都屬實。例如第一任夫人的去世、遭遇火災,自然災害嚴重影響收成等等,都可以在他的其他作品和史傳材料中得到印證。此詩的言外大約有一點向龐、鄧二人求援之意——詩末提到“鍾(子)期”,以對方為知音,似乎是風雅地傳遞了這樣一種信息。但此詩的主要內(nèi)容并非求援,而是總結(jié)自己的一生,向友人傾訴,闡明自己的人生態(tài)度。

    時賢解析此詩,我以為是袁行霈先生在《陶淵明集箋注》中講得最好。他說:

    從結(jié)發(fā)時說起,結(jié)發(fā)如何,弱冠如何,始室如何,目前如何,頗有總結(jié)平生之意。種種貧困饑寒之狀,如“造夕思雞鳴,及晨愿烏遷”,非親歷者不能道也。雖曰一生之坎坷全在自己,而題取《怨詩》,一種不平之情藏在字里行間,足見天道之不足信,善事之不足為也?!坝踵瞪砗竺谖胰绺?。”此二句與前后似不銜接,本來敘述自己之饑寒,何以忽然說起身后名耶?蓋古之貧士,多有以安貧留名者,淵明欲表自己之安貧,非以此邀名也。(《陶淵明集箋注》,中華書局2003年版,第114~115頁)

    一般地來說,知識分子不為利比較容易,不為名則難,現(xiàn)在如此,于古為烈。陶淵明把人生看得很透,他認為人一死就完全結(jié)束,“身后名”根本沒有意思。這是他相當徹底的曠達處。我們記得先前的陶淵明并不是這樣的。他曾經(jīng)同古代一般士人那樣“病奇名之不立”(《感士不遇賦》),感慨過“四十無聞,斯不足畏”(《榮木》);而現(xiàn)在他對這些都覺得無所謂了。歸隱是陶淵明一生中的大轉(zhuǎn)折,此時他已充分認識到只有退出官場、拋棄power(權(quán))和property(錢)才能獲得自由;到晚年他思想上又有一番轉(zhuǎn)折進步,又進而認識到只有拋棄presting(名)包括“身后名”才能真正獲得自由。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怨詩楚調(diào)示龐主簿鄧治中》是陶淵明一生中繼《歸去來兮辭》之后又一篇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作品。

    當然,世界上也有三個P全要而單是不考慮身后名的人,那是最可怕的流氓;這同陶淵明式的徹底曠達完全是兩回事,這里不必去談那種人了。

    魯迅先生遺囑中有三條道:“趕快收斂,埋掉,拉倒”;“不要做任何關(guān)于紀念的事情”;“忘記我,管自己生活”(《且介亭雜文末編·死》)。他也是不要身后名的。三個P統(tǒng)統(tǒng)不要,連身后名亦即真正的榮譽也不要,魯迅和陶淵明由此獲得了最充分的心靈自由——而后人也沒有忘記他們。

    犍为县| 双江| 阿鲁科尔沁旗| 清镇市| 阜宁县| 顺昌县| 永福县| 申扎县| 南开区| 连江县| 孟州市| 天祝| 新宾| 东乡| 华蓥市| 子洲县| 神木县| 平果县| 泌阳县| 马尔康县| 邯郸县| 邯郸市| 游戏| 汝州市| 大名县| 榆林市| 铜鼓县| 北海市| 邯郸市| 泰安市| 神池县| 禄劝| 榆林市| 海淀区| 湖北省| 安泽县| 绥阳县| 镇坪县| 阳西县| 疏勒县| 兴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