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華爾街,拯救美國,拯救世界。先拯救,再主宰,是很多人關于中國取代美國成為世界之王的美好設想。但是,中國無法成為救世主,甚至,中國更需要自救。目前,中國經濟面臨著三座大山。
第一座大山,內需與外需失調。中國經濟的外需依存度達到了70%,是全球經濟大國中,對外經濟依存度最大的國家。中國一直沾沾自喜的所謂“全球第二大債權國”,正反映了其外向型經濟的特質。本次金融危機之后,中國的海外訂單將急劇減少,對經濟造成重創(chuàng)。在浙江,廣東等眾多靠出口拉動經濟的地區(qū),成千上萬的企業(yè)倒閉。受消費水平所限,內需不可能在短期內得到根本性改變。
第二座大山,產業(yè)結構的不平衡。本次中國的長期通漲,表面上看是熱錢過多,實際上則是因為產業(yè)結構極度不合理。大量的錢涌入地產等暴利行業(yè),真正需要錢的行業(yè),則資金緊張。造成實體的普遍萎縮。壟斷企業(yè)的膨脹與民營企業(yè)的萎縮,將傷害中國未來的經濟根基。
第三座大山,社會結構的不合理以及由此產生的畸形消費。最能說明中國消費結構畸形的是,極端富有者,追求畸形的高消費,而龐大的低收入者,則是一種大面積的低端消費。為什么中國企業(yè)遲遲不能完成產業(yè)升級?其根源,并非企業(yè)短視,而是因為中國的主流消費群體非常貧窮,他們并無足夠的購買力,只能消費低端產品。企業(yè)無足夠的利潤,自然無法完成產業(yè)升級。
我們非但無救世的能力,更需要先自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