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對于我國的實體經濟的負面影響,也已經開始顯現(xiàn),并且在今后一段時間內會更加突出,美國去年次貸危機剛開始爆發(fā)時,對美國實體經濟的影響還不是很明顯,但是隨著危機的擴大和惡化,各種對美國實體經濟的負面影響漸漸顯現(xiàn)出來,失業(yè)人數(shù)連續(xù)9個月上升,商品零售額已連續(xù)三個月下降,9月份工業(yè)生產創(chuàng)了4年來最大跌幅,房地產市場依然沒有出現(xiàn)拐點,股市同樣震蕩下跌,由于預計到美國將進入通常意義上的經濟衰退,國際上以石油為代表的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下降,石油從最初的147美元,已經跌去一半了,也可以講,整個全球經濟進入了下滑的區(qū)間。
我們國家的外貿依存度比較高,由于國外市場需求萎縮,對我國的出口會造成比較大的影響,雖然9月份出口增速仍強勁,但是估計第四季度出口要放慢。
前一階段,中央提出一保一控,當時有些爭論,究竟是以保持經濟增速為重點,還是以控制物價穩(wěn)定為重點?現(xiàn)在局勢已經明朗,物價上漲的趨勢放緩,9月份的CPI已經回落到4.6%,PPI也會隨著大宗商品價格下降而下降,為了保持經濟較快平穩(wěn)地增長,避免金融危機對我們的沖擊,中央已經出臺了一些政策,例如取消了5%的存款利息稅,降低了銀行準備金率和存款利率,估計在這方面中央還會出一些政策措施來促進內需。10月17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了十條措施,繼續(xù)保持經濟平穩(wěn)較快增長。
應該采取各種方法,進一步擴大居民的消費,首先要通過直接或間接的辦法來提高居民,尤其中低收入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例如提高居民所得稅起征點。
這里要特別指出的是,不要一提擴大內需,各地又開始不停地上大的生產性項目,雖然這樣短時間內GDP可以上去,但是由于擴大了產能,就會為下一輪的經濟周期的平穩(wěn)運行造成困難。所以政府一是要壓縮行政成本,二是要將資金投到有利于擴大居民消費的基礎設施,例如醫(yī)療衛(wèi)生、教育、社會保障等方面。
最后,從長遠來看,我們要關注西方各國各種“救市”措施可能產生的后果。目前各國都出手動用大量資金或直接收購金融機構股權或收購其不良資產,這樣就會增加市場上的流動性,雖然在短期內不會造成大問題,但是長期可能就會造成全球流動性過剩,這又會沖擊我國的資本市場和房地產市場,增加宏觀調控難度,這個問題必須加以關注。(作者為上海發(fā)展研究基金會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