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描述】
在一次數(shù)學競賽輔導公開課上聽到這樣一題:
哇!老師真聰明!全班同學同時發(fā)出贊嘆!
“你該告訴我們你是怎樣想到的?為什么這樣添輔助線?有人在嘀咕.
【困惑與對策】
“是呀!”聽課的我也在納悶:老師是解題高手(有可能是昨晚備課看了答案),但教師的高明不是把學生考住、難住,關鍵在于要傳授學生思考問題的方法,一提到數(shù)學競賽就急功近利,大搞題海戰(zhàn)術!苦了自己也害了學生.要加強對數(shù)學問題的本質理解,要抓住數(shù)學問題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對題目的由來及解答不能空穴來風,要水到渠成.下面是研討組對此問題的另一種處理辦法.
學生可能更無從下手!教師不妨作如下啟發(fā):我們先探索它的值是多少?這是任意三角形內的任意一點,我們不妨作特殊化處理有兩條路可走:
1.變三角形為特殊三角形;
2.變點為特殊點.
即使三角形是正三角形,如圖3,結論也不是顯然可得!
那該是怎樣的特殊點呢?
可能會讓學生想起重心定理,
三式相加猜想得證.
教師不妨再提問:能用面積法解釋重心的情形嗎?
容易得到,仿照開篇講法,是可以迎刃而解的.
教師追問:此時H不是重心,結論還成立嗎?
哦,命題得證.
其實本題還可派生出許多問題,比如:如圖6,點H是正三角形△ABC內任一點,求此點到三邊距離和?
【思考與呼吁】
其實有些封閉題是完全可以設計為探索題,表面看起來似乎是興師動眾,迂回曲折,費盡心機!但筆者認為完全值得,這是真正的數(shù)學教育!不止停留在把題目解出來,而是告訴學生思考的方法,研討組所采用的是:一般問題→特殊化思想,類比思想,回歸特殊問題→一般的結論.
這其實也是科學研究的方法,把這種思維方式教給學生才是終身受益的,比只講解答不暴露思維過程的一百個問題還要好!我們的教師不要只停留在教書匠這個角色上,不要以為用某個問題難住學生就是技高一籌!要善于抓住問題的本質把一串問題拎出來,可以用同一個思想來作答,并向學生說明為什么會這樣思考,這才是我們值得驕傲的!也是學生所喜歡的!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數(shù)學課程標準(實驗稿)[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 黃曉學. 讓鮮活的思想在數(shù)學課堂中流淌[J]. 數(shù)學教育學報 , 2005,(01).
[3] 王余根. 學生參與數(shù)學課堂學習活動探究[]. 中國科技信息 , 2005,(01).
[4] 李祎. 數(shù)學教學生成研究 [D].南京師范大學, 2007 .
作者簡介:吳立建,男,1971年2月生,中學高級職稱,樂清市初中數(shù)學教研員,主要從事數(shù)學教學研究. 教學案例《用教材教,還是教教材》榮獲浙江省教學案例評比壹等獎;在《中學數(shù)學雜志》、《數(shù)學教學》、《數(shù)學通報》、《中國數(shù)學教育》、《中學數(shù)學教學》、《中小學教學研究》發(fā)表數(shù)十篇論文.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