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筱新
中國素有“禮儀之邦”的美譽。在中國古代社會,人們在舉行各種禮儀活動時,不僅要陳設(shè)相應(yīng)的禮器,還需穿著與之相符的禮服,因而古時的禮服有許多形制和名稱。如祭祀時著祭服,朝會時著朝服,行軍禮時著戎服,婚嫁時著婚禮服,兇喪時著喪服等,從而與禮儀制度相配套形成一套禮服制度。自西周建立禮儀制度后,幾乎歷朝歷代都設(shè)有“司服”一職?!八痉仆踔獌匆路?,辨其名物與其用事”(《周禮·春官·司服》),即司服負(fù)責(zé)根據(jù)禮儀活動的內(nèi)容,向帝王及后妃提供相應(yīng)的服飾。
根據(jù)《周禮》的記載,西周盼統(tǒng)治者按照行禮的性質(zhì),將禮分為吉、兇、軍、賓、嘉“五禮”,從而確立了中國古代禮儀制度的基本框架和結(jié)構(gòu)。
其中的吉禮為祭祀之禮,即敬奉鬼神的典禮。由于古人認(rèn)為自然界中的一切神靈都在主宰著人世間的一切,所以歷朝歷代的統(tǒng)治者都將祭祀鬼神視為關(guān)系國家前途命運安危的關(guān)鍵所在,而奉為“國之大事”,因此就將“吉禮”列在“五禮”之首。根據(jù)“吉禮”的規(guī)定,祭祀的對象可分為兩大類:其一為神,是人們想象中的存在于自然界中的諸神。主要包括吳天上帝、日月星辰、風(fēng)師雨師(風(fēng)神和雨神)、司中司明(兩顆星宿名)、社稷(分指土神和谷神)、五祀(指祭五種地神:春神句芒、夏神祝融、秋神蓐收、冬神玄冥、中央后土)、五岳(指五座名山,相傳群神多居住在此。今指東岳泰山、西岳華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古時,南岳曾指天柱山,北岳曾指今河北恒山)、山林川澤,以及四方百物等神靈。帝王祭神,既有“君權(quán)神授”的含義,又有祈求神靈保佑國泰民安的用意。其二為鬼,即為人們想像出來的人死后的陰魂。對于死去的親人,以及親朋好友,在世者總是懷著思念的情感,祭鬼實際正寄托了這種情感。帝王祭鬼,也有企盼先祖保佑自己長治久安的意圖。古代的祭鬼活動主要是祭祀宗廟。現(xiàn)存于北京的天壇(圖1)、地壇、社稷壇(俗稱五色土)(圖2)、先農(nóng)壇和太廟(圖3)等古代禮制建筑,就是明清兩朝皇帝祭祀神鬼的場所。
按照禮儀制度的規(guī)定,在中國古代社會政治生活中,但凡舉行祭祀儀式,就必須穿著祭服(亦稱吉服)。帝王和貴族的吉服是袞冕?!吨芏Y》規(guī)定,天子及諸侯、卿大夫等祭祀時,均須穿冕服。冕服的顏色為上衣玄色(即黑色),象征著天;下衣為裳,黃色,象征著地。冕服上繪有12種花紋,稱為十二章。因祭祀對象的不同和受等級制度的制約,冕服也有高下之分,可分為袞冕、鷩冕、毳冕、希冕、玄冕等“五冕”?!跋硐韧鮿t袞冕,享先公、享、射則鷩冕,祀四望、山川則毳冕,祭社稷、五祀則希冕,祭群小祀則玄冕”。“公之服,自袞冕而下如王之服:侯伯之服,自鷩冕而下如公之服;子男之服,自毳冕而下如侯伯之服;孤之服,自希冕而下如子男之服;卿大夫之服,自玄冕而下如孤之服”(《周禮·春官·司服》),即天子和公爵擁有“五冕”,侯、伯則擁有除袞冕以外的4種冕服。以下每低一等級,冕服就減少一種?!拔迕帷敝g的差異,具體體現(xiàn)在服裝上。不僅在于服裝上所繪花紋圖案的種類和數(shù)量不同,更表現(xiàn)在與服裝相配套的冕冠之間有較大的差別。
袞冕的冕冠是由冠和冕板、冕旒等組成。冕板,廣八寸,長一尺六寸,外面用外黑內(nèi)紅的絲帛包裹。冕板呈前低后高狀,架在通天冠之上。冕板的前后兩個短邊各有12旒,共24旒。每旒是用紅、青、黑、白、黃五色編織成的絲繩。繩上穿連12顆五色玉,每玉間相隔一寸。袞冕的冕旒共有288顆玉(圖4)。其他4種冕的形制與袞冕相同,只是旒的數(shù)量不同。其中,鷩冕的冕旒前后各少3旒,為9旒;毳冕的冕旒比鷩冕再少2旒,為前后各7旒;希冕比鷩冕又少2旒,為前后各5旒;玄冕再比希冕少2旒,為前后各3旒。
在“五冕”中,以袞冕的等級地位最高。在古代社會中,凡是新帝王即位,必定要先祭祀天神和先祖。在舉行祭祀儀式時,就要穿著冕服,配戴袞冕。也只有此時,他才能首次配戴這種最高等級的冕,自稱為“天子”,由此成為國家最高的統(tǒng)治者,而被稱為“登極”。(圖5)
辛亥革命勝利后,袁世凱竊取了革命成果。在一些帝國主義國家的支持下,他宣布復(fù)辟帝制。1915年底,為了能像皇帝一樣登極,袁世凱令原清廷工匠為其趕制一套冕服。配戴著袞冕,他于天壇舉行祭天儀,以示自己成為“天子”,并準(zhǔn)備在洪憲元年(1916年)元旦正式稱帝。在革命黨人和全國人民的強烈反對下,袁世凱被迫于1916年3月23日取消帝制。僅維持83天的“洪憲帝制”,便匆匆收場。這頂袞冕也因此成為一段荒唐鬧劇的見證,為后人所恥笑。
不過,冕服作為吉服,除朝廷大禮,如授群臣上尊號、冊封皇太子、元日視朝等典禮外,通常只是在祭祀時才穿著配戴。如是帝王親自祭祀,一般是在祭祀前,才在祭祀場所的具服殿更換冕服。待祭祀結(jié)束,再進(jìn)入具服殿更換回常服。所以,在一些影視劇作品中出現(xiàn)的皇帝在皇宮大殿上身著冕服的鏡頭,在現(xiàn)實中顯然是不可能的。
在西方的一些國家,凡新帝王即位,則要配戴象征權(quán)力和地位的王冠或皇冠。這與中國古代帝王的登極在形式上是相同的,所以也被稱為“加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