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柱仁
何謂腦梗塞
腦梗塞,俗語稱為“腦血管阻塞”,它是一個病理學名稱。
腦血管被阻塞的原因主要有兩大類。第一類,多是老年人由于腦動脈有粥樣硬化,導致血管內壁增厚,則血管腔狹窄、血流緩慢,血液內的有形成分便易于聚集,在該血管內便自身形成血栓、閉塞,而出現該血管支配的腦組織缺血壞死,進而出現相應的臨床癥狀。這就是所謂的“腦血栓形成”。若是年輕人,腦血栓形成則要多考慮是腦動脈炎(如結締組織病和細菌、病毒、螺旋體感染等)、煙霧病、肌纖維發(fā)育不良、藥物性及血液系統(tǒng)疾?。ㄈ缂t血球增多癥、血小板增多癥、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等)引起。第二類是各種外來栓子,隨血流進入顱內動脈,使該腦血管急性閉塞,而引起相應臨床征象。這就是“腦栓塞”。常見的栓子是心源性栓子(如心房纖顫產生的栓子);其次是非心源性栓子(如骨折、手術的脂肪栓子,空氣栓子,細菌和寄生蟲栓子等)。
腦梗塞病人的表現和急需的檢查
由于腦梗塞后,會引起該閉塞動脈布區(qū)的腦局部血流減少或供血中斷,則腦局部組織缺血、缺氧,導致腦組織軟化壞死,出現局部神經系統(tǒng)癥狀與體征。如:某肢體麻木、乏力或癱瘓,口角歪斜或語言障礙?;蛴幸曈X障礙,共濟失調或精神、意識障礙等。
病人一旦突然出現上述征象,應立即送醫(yī)院作有關檢查。其中最重要、最急需的檢查是頭部CT檢查。病灶區(qū)CT多呈低密度影,但有時CT因發(fā)病時間短(未超過24小時)則不一定會出現低密度影,且CT對腦干、小腦顯影不太好,故有時還須作頭部磁共振(MRI)檢查,才能確診。
腦梗塞的治療
由于腦動脈閉塞導致腦缺血,若超5分鐘就可發(fā)生腦梗塞。急性腦梗塞病灶由“中心壞死區(qū)”和“周圍的缺血半暗帶”組成。壞死區(qū)的腦細胞死亡無法救治,缺血半暗帶仍有側支循環(huán),尚有大量存活的神經細胞,若血流恢復,神經細胞仍可恢復功能。但血流恢復有時間限止(即再灌注時間窗),國外定為3小時,我國定為6小時。若超過此時間窗時限,腦損傷可繼續(xù)加劇,產生再灌注損傷。因此,大家必須知道這個時限,以爭取救治時間。
救治方法有以下一些:
1、搶救缺血半暗帶的關鍵是“超早期(3~6小時內)溶栓治療”——首先病人要符合溶栓的條件。溶栓藥物國內多選用尿激酶,國外多選用重組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物(γt-pA),一般療效很好,可使閉塞血液再通。最大的副反應是繼發(fā)性腦出血。
2、減輕再灌注損傷,是積極采取腦保護措施——應用自由基清除劑(如依達拉奉、維生素E等);阿片受體阻滯劑(如納絡酮);鈣通道阻滯劑(如尼莫地平、西比靈等)和興奮性氨基酸受體阻滯劑。
3、抗凝治療——對進行性缺血性卒中或溶栓后再閉塞病人,可早期、短期應用,以防止血栓擴展?,F一般用低分子肝素注射,少數病人亦有繼發(fā)性腦出血的副反應。
4、抗血小板凝聚治療——常用腸溶阿斯匹林、潘生丁或氯吡格雷,可降低腦梗塞的復發(fā)率,是一種預防性用藥。但不能與溶栓或抗凝治療時同時應用,對消化性潰瘍、出血病人亦不宜應用。
5、擴張血管藥、腦細胞營養(yǎng)藥的應用——藥物品種很多,可選用1~2種擴張血管藥應用,以緩解和改善臨床征象。但急性期有腦水腫時不宜應用,待用甘露醇緩解腦水腫后,再用擴張血管藥物。
6、血液稀釋療法——增加血容量、降低血液黏稠度,以改善血流速度。一般多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每天靜脈點滴500cc,共7~10天。
7、防治腦水腫——用于腦梗塞早期,尤其是梗塞面較大、病情較重時,常用20%甘露醇125cc靜點,每天2~4次,心腎功能不良者應慎用。
8、對癥治療與康復治療。這應視患者的具體情況,由主治醫(yī)生指導進行。
責編/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