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俊利
【摘要】語文課堂原本就是一個師生互動的過程,在“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的指導下,更要強調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使之積極主動地與教師互動。課堂互動時須遵循三個原則:針對性原則、實用性原則和和諧原則。
【關鍵詞】語文課堂;師生互動;針對性;實用性;和諧性
師生互動是語文課堂教學中的一個不可或缺的環(huán)節(jié),這是由語文課堂教學的目的決定的。語文課堂教學的目的就在于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激活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語文課堂原本就是一個師生互動的過程,在“以學習為主體”的教學理念的指導下,更要強調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使之積極主動地與教師互動。但是,新課標提出“以學生為主體”,并不表示教師的地位淪為次要,語文教師在課堂互動環(huán)節(jié)中的組織和引導作用尤為突出。因而,語文教師應具備一定的組織課堂互動教學的能力,而要使師生互動確實取得預期的效果,須遵循三個原則:
其一,針對性原則。課程的設計和互動方式的選擇,不僅要考慮到典型或普通學生的共性情況,也要考慮特定學生對象的具體特殊情況。例如,在高二語文課文《道士塔》這一課的課堂互動中,我在對待文科生和理科生這兩個不同的對象時,互動內容和互動方式都有所不同。針對文科生知識面相對廣泛,對史實的了解較為深刻這一現(xiàn)狀,在課堂互動中,先請一位學生用自己的話語講述“圓明園被焚”這一史實,然后導入敦煌莫高窟的悲劇,使學生不僅掌握了大量的史實,又對課文有了深入的了解,效果十分明顯;在互動方式上,針對文科生思維活躍的特點,采取“引導”為主的方法。而理科生對相關史實的了解十分有限,在互動時就可以通過多媒體途徑來導入新課,然后組織學生交流觀片心得,效果也非常好;在互動方式上,針對理科生思維不易發(fā)散這一客觀現(xiàn)狀,采取“啟發(fā)”為主的方法。至于學生的個性差異,我們可以在課堂提問的過程中適當?shù)卣{整難度,讓每位學生都敢說話,都有話說。
其二,實用性原則。師生互動必須在明確語文課程目標的前提下,認真分析各類語文課程資源的性質和特點,選擇對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具有重大作用的互動內容和形式。簡言之,語文課堂互動必須實用,必須適合課堂教學的進程,符合教學目標的要求,能為教育教學服務。否則,師生互動如果不能起到實際的作用效果,哪怕氣氛再好,也是失敗的。因為我們組織課堂互動的目的在于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激活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其他一切與此目的相悖的東西我們都須舍棄。很多同行在處理互動的內容和形式的關系上不甚明了,一味追求形式多樣,整個課堂就像演一出鬧劇。只有心領神會的分享和共鳴,才是最高的境界,才可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形式”無疑應有效地為“內容”服務,所以,形式不能脫離內容而存在,如果學生在課堂上過多關注形式,而忽略了最本質的東西,那我們語文教師就實在是罪莫大焉了。
其三,和諧性原則。師生互動的過程不僅是一個認知活動的過程,更重要的是一個共同參與的過程。因此,互動內容與形式的選擇與調配,不能僅僅從認知角度出發(fā),還必須善于營造一種良好的人際、情感氛圍,使語文課堂互動教學在促進學生身心發(fā)展、人格健全方面得到和諧發(fā)展。而適當?shù)慕虒W評價則是促進和諧的最直接手段。以語文閱讀教學為例,我們課堂教學的重要載體是教材,可以以“對話”的互動方式充盈教材資源,互動的過程就是教師、學生、文本的對話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我們應引領學生走進文本的言語深處,傾聽文本的聲音,觸摸作者的心靈。對于學生的個性化觀點,語文教師要“兼容并包”,多肯定,少否定,多鼓勵,少打擊,疏而不堵。教學評價語言力求豐富委婉,不斷地啟發(fā)學生發(fā)散思維,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