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歷史步入十六世紀中后期,在歐美大陸,一個國土只有兩個半北京城大的國家,依靠海上貿(mào)易運輸崛起了,它就是荷蘭。荷蘭北方航運博物館館長的一個故事深深感動了我。
1596年到1598年的某一天,一艘荷蘭商船起錨了,船上是船長巴倫支和他率領(lǐng)的17名水手。此行除了客戶委托的貿(mào)易業(yè)務(wù),還有一項重要任務(wù),就是試圖找到從北面到達亞洲的海上通道。帶著水手的冒險精神,他們在海上航行探險,克服了一個又一個艱難險阻。但是在經(jīng)過俄羅斯一個叫三文雅的島嶼時,他們被冰封的海面困住了。
他們只能等到春天到來,才能完成剩余的旅程。三文雅地處北極圈內(nèi),冬天的氣溫只有零下40度。要在如此惡劣的環(huán)境中生存談何容易。嚴寒加上食物?淡水?衣服?藥品的短缺,他們的生命受到嚴重的威脅。他們只要打開船上的那些貨物,那些衣服和藥品就足以挽救生命。但巴倫支和他的伙伴們卻做出了驚人的決定,就是死也不能動這樣的念頭。
巴倫支帶領(lǐng)17名水手,在冰天雪地里依靠打獵勉強維持生存。用獵物肉充饑,皮毛做衣服御寒。終于是難以為繼,一個個伙伴相繼病倒,連船上的甲板都被拆掉燒火取暖。這一等就是8個月,這是何等漫長的冬季。巴倫支和他的伙伴在死亡的邊緣苦苦掙扎,即便他們動用了貨物,相信誰也不會指責(zé)他們。生命是第一位的,以生命為代價堅守道德底線是不明智的,放在今天也許被嘲笑為迂腐。但400多年前的幾位荷蘭商人,就是這樣做了。8名水手死去,而那些貨物依然完好無損。
冬去春來,冰雪消融。幸存的9人終于把貨物帶回了荷蘭,他們衣衫襤褸?面容枯槁,但把貨物完好無損地交到了委托人手中。他們令人匪夷所思的壯舉震驚了世界,也感動了世界。他們用生命為代價堅守的信用,成為后來的商業(yè)法則。人們記住了巴倫支的名字,歷史也記錄下這感人的一頁,荷蘭人為此驕傲。
葡萄牙與西班牙的海上運輸壟斷被動搖,巴倫支與他的伙伴做出的犧牲,為荷蘭人贏得了源源不斷的商機。他們幾乎占有百分之八十的海上運輸貿(mào)易,后來創(chuàng)建的東印度公司,足跡遍布歐美?非洲和亞洲。
荷蘭人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家銀行,為了保障銀行的信用,阿姆斯特丹市通過立法規(guī)定:任何人不能以任何借口限制銀行的交易自由。所以當(dāng)荷蘭與西班牙戰(zhàn)爭期間,荷蘭的銀行還在合法地貸款給自己的敵人。荷蘭人就是這樣堅守誠信之本,時至今日,我們可以深切體會到,這種商業(yè)誠信是何等重要。
這樣一個小國的崛起,絕非偶然。
(孫敏芝薦自《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