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平
有落差的流水才能化為彩虹。
早晨上班坐公交車。車到下一站的時候,打開的車門邊探出一顆男人的頭來。“早上好!”響亮的問候。
“早上好!”司機回過頭去,“2 9路車?!庇纸又a充道。
隨著一聲“謝謝”,男人磨磨蹭蹭地上了車。隨后,那些一直在耐心等候的人們也陸陸續(xù)續(xù)地上來了。車輛啟動得異乎尋常地慢而平穩(wěn)。男人還是晃了一下,手上的那根棍子也隨即搖晃起來。目光隨著那根棍子移上去,看到了一雙盲人的眼睛。
不由自主地想要伸出手去扶他一下,可是,看著周圍的那些或坐或站著的人們,投去的只是些許關(guān)切的目光。于是,伸出的手又羞怯地縮了回來,心也不禁涼涼的。
當我和一個老朋友憤憤不平地說起這件事時,他的臉上漾起了一層“可以理解”的笑意。然后,他告訴了我一條關(guān)于“一米距離,兩米距離,三米距離”的理論。
“一米距離”給那些至愛親朋;“兩米距離”給同學(xué)等關(guān)系不即不離的人們;而“三米距離”則給那些陌生人,誰都不能越位。距離太近,讓人產(chǎn)生窘迫感,而距離太遠,又使人產(chǎn)生隔閡。就像那個盲人,他既然有勇氣獨自一人來坐公交車,以他上車的熟練程度,以及與司機之間的默契,一定不會是第一次。在他根本不可能倒下的時候,去扶他一下,侵犯他的“尊嚴距離”,也許這樣做,我們的同情心可以得到滿足,那他的自信,他的尊嚴何在呢?他會不會因此感到窘迫呢?
這時候,我們可以做的,也許只是像那個司機那樣,告訴他,在他面前停下的,是不是他要坐的車;啟動的時候,盡力平穩(wěn)一點;像那些不煩不躁的乘客,給他讓出條路,留出一些時間。
每個人在希望他人尊重你的時候,別忘了顧及他人的尊嚴與感受,哪怕是出于好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