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湛峰
科學發(fā)展的道路是曲折的。科學上的一些重大發(fā)現(xiàn)和發(fā)明往往需要幾十年、幾百年甚至上千年的艱苦努力。然而,科學的進步除了經(jīng)歷大自然的重重磨難,有時還會為人類自身設置的種種障礙所阻。這實在為世人所憾、所思。
耐人尋味的一場騙局
1893年2月,曾在氟化學、發(fā)明和應用高溫電爐方面作出過重大貢獻的法國化學家莫瓦桑異常激動地向科學院和報界報告了一項重大成果:他和他的助手共同努力,制成了世界上第一顆人造金剛石,實現(xiàn)了多年來人們試圖把平常的石墨轉(zhuǎn)化為高貴的鉆石的夙愿,打通了“點石成金”的道路。
當時,這一成果轟動了整個科學界,人們奔走相告,莫瓦桑更是興高采烈,陶醉在勝利的歡樂之中。許多正在探索人造金剛石的科學家,也因此而中斷了自己的研究工作。
1906年,在瑞典科學院舉行的一年一度的諾貝爾獎評選中,莫瓦桑以1票的優(yōu)勢戰(zhàn)勝了創(chuàng)建化學元素周期律的俄國科學家門捷列夫,獲得了該年的諾貝爾化學獎。
翌年,莫瓦桑因病去世,人們期望他的研究成果能盡快轉(zhuǎn)化為實用的生產(chǎn)技術。為此,許多科學家按照莫瓦桑的設計去重復實驗,卻從未獲得成功。于是,人們不得不對莫瓦桑的成果產(chǎn)生懷疑。后從莫瓦桑的遺孀那里了解到,莫瓦桑的人造金剛石是假的。原來,莫瓦桑的助手對無休止的、繁重的重復實驗感到厭煩,就偷偷地把過去實驗剩下來的一顆金剛石顆?;斓綄嶒灢牧现腥ィ瑥亩鴮е铝诉@一騙局。
可憐的教授至死也不會想到,他自己受了騙,而且還以他的名義蒙騙了世人!
順便提一句,人類歷史上第一次人造金剛石的成功是美國通用電氣公司的一個研究小組使用一種高壓裝置,在催化劑的作用下,在1600℃高溫和95000個大氣壓下,于1955年取得的。
發(fā)明乙醚麻醉劑的風波
18世紀以前,由于沒有麻醉劑,外科手術是一件非??膳碌氖虑?。為了做手術,有的醫(yī)生用絞勒的方法使病人暫時窒息;有的醫(yī)生則用放血或壓住頸部血管的方法使病人的大腦暫時缺血而昏迷;有的醫(yī)生干脆用一根木棒猛擊病人的頭頂,使病人失去知覺……這些野蠻的做法給病人帶來了巨大的痛苦:有的病人在手術中突然驚醒痛得大喊大叫,有的病人在手術后留下了腦震蕩等后遺癥,有的病人甚至因此而喪失生命。
19世紀初,英國化學家戴維發(fā)現(xiàn)笑氣(一氧化二氮)對神經(jīng)有興奮作用,亦具有麻醉止痛作用。后來,美國牙科醫(yī)生維爾斯用笑氣作麻醉劑,成功地給不少患者做了拔牙手術??墒?,1844年的一天,維爾斯在美國波士頓做拔牙公開表演時,由于笑氣用量不足,手術沒有成功,病人痛得大聲呼叫,一群保守的人就此把維爾斯當做騙子,將他趕出了醫(yī)院。
當時,維爾斯有個學生名叫莫頓。一個偶然的機會,莫頓聽到化學教授杰克遜說,有一次在做化學實驗時,他不慎吸入一大口氯氣,為了解毒,他立即又吸了一口乙醚。不料,開始他感到渾身輕松,可不一會兒便失去了知覺。聽了杰克遜的述說,勤于思索的莫頓深感興趣。他大膽設想,能否用乙醚來作為一種理想的麻醉劑呢?于是,他便動手在動物身上試驗,以后又在自己身上試驗,結(jié)果證明乙醚的確是一種理想的麻醉劑。
1846年10月的一天,世界上第一次使用乙醚進行麻醉外科手術的公開表演成功了。從此,還是醫(yī)學院二年級學生的莫頓出名了。乙醚麻醉劑亦逐漸成為全世界各家醫(yī)院手術室里不可缺少的藥品。
乙醚麻醉劑的發(fā)明是醫(yī)學外科史上的一項重大成果。然而,當莫頓以乙醚麻醉劑發(fā)明者的身份向美國政府申請專利時,他的老師維爾斯和曾經(jīng)啟發(fā)他發(fā)明的化學教授杰克遜都站出來與莫頓爭奪專利權(quán)。后來,這場官司打到法院,但多年一直毫無結(jié)果。他們?yōu)榇硕急桓愕美仟N不堪。最后,杰克遜為此得了精神病,維爾斯自殺身亡,莫頓則患腦出血而死去。
乙醚麻醉劑的發(fā)明造福于人類。可是,因發(fā)明減輕人們痛苦的3位科學家卻因名利的爭奪而在科學史上演出了一場令人遺憾的悲劇。
火山腳下的一場鬧劇
一種是“水成論”。18世紀,以德國弗萊堡礦業(yè)學院教授魏爾納為首的一批學者,由于在德國山區(qū)看到了大量的水成巖,就把天下的巖石都說成是由原始的海水或洪水中的沉積物形成的,即都是水成巖,形成了“水成派”。
一種是“火成論”。以英國的地質(zhì)學家郝屯為首的一批學者,由于生活在火山地區(qū),則認為天下的巖石都與地下的巖漿作用有關,是由高溫的巖漿冷卻結(jié)晶而成,即都是火成巖,便形成了“火成派”。
在英國愛丁堡召開的一次學術會議上,兩個學派在愛丁堡附近的火山腳下,對那里的地層結(jié)構(gòu)成因展開了激烈的現(xiàn)場辯論。由于兩派都以偏概全,只相信自己,各執(zhí)一詞,因而導致了雙方互相攻擊,互相謾罵,最后竟然拳打腳踢,企圖用武斗來解釋學術問題,演出了一場科學家互相打罵的丑劇。后來的研究證明,巖石的成因是多元的,不僅有水成的沉積巖,有火成的巖石,還有些是由天外來的隕石生成的。它并不因“水成派”和“火成派”的沖突而改變這一客觀真理。
法拉弟的幸運與不幸
英國化學家戴維是科學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因發(fā)現(xiàn)鉀、鈉、鋇、鎂、鈣等化學元素而名揚世界。
1801年,23歲的戴維被聘為英國皇家研究所教授。從那以后,他開始舉辦通俗化學系列講座。他的講座既通俗易懂又風趣,吸引了不少有識之士。當時,聽眾中有一位名叫法拉第的裝訂工人,對戴維教授深入淺出的講座很感興趣。于是,冒昧給戴維寫了一封信,表達了他對科學研究的強烈興趣。同時,一并寄去了自己整理和裝訂好的聽課筆記。
1812年圣誕節(jié)前夕,法拉第收到了戴維的招賢信。次年2月,法拉第便到皇家研究所充當了一名實驗員,主要做些雜務工作。然而,平凡的工作顯露出了法拉第的卓越才能。正當法拉弟在科學園地里辛勤耕耘、并在科學領域里頻頻取得成就、聲望有可能超過戴維時,嫉妒在戴維心中產(chǎn)生。他起初是倚老賣老、不平等待人,以后逐漸發(fā)展到為法拉第的進步屢設障礙。1824年,身為英國皇家學會會長的戴維竟投票反對法拉第成為英國皇家學會會員。
顯然,戴維既是法拉第的老師、引導者,又是法拉第成名以后的嫉妒者和反對者。事實上,戴維晚年不能謙遜待人,別人很難與他合作,因而影響了他在科學上的發(fā)展。
科學技術的發(fā)展歷史與人類文明、進步的歷史是密切相關的。兼?zhèn)涞隆⒆R、才、學,對一個從事科技工作的人來說至關重要。一個科學家,首先應是一個道德高尚的人,一個愿為人類崇高事業(yè)奉獻一切的人。那種追求金錢、地位,充滿虛榮甚至品格低下的人,終究會給社會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同時也必然毀滅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