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麗 王 宏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第五單元。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結合具體的事物(或圖形),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周長。
(2)能測量并計算三角形、長方形等圖形的周長。
(3)培養(yǎng)學生觀察、操作、抽象概括的能力,運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動,認識周長,理解掌握其含義。
3.情感與態(tài)度:
能積極地參與到認識“周長”的操作活動中,通過自己的感悟體驗,獲得對“周長”的理解與掌握,增強學習的興趣與信心。
教學重、難點:
根據(jù)以上的分析,不難看出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是知道周長的含義;教學難點是理解周長的概念。充分運用直觀手段,特別是加強教具演示及學具操作,讓學生眼看、腦想、手動,使他們在多種感官的協(xié)調活動中積累感性認識,發(fā)展空間觀念,從而更好地理解、掌握周長的概念。
教學方法:
在教學中我主要采用了直觀演示、實驗操作等教學手段和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注重學生在操作中感知知識的形成過程,鞏固加深對數(shù)學知識的理解和體驗。注重與生活聯(lián)系,從學生熟悉的生活事例人手,結合要為同學們做秋裝的情境,讓學生感知周長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教學中給學生提供足夠的合作交流機會。例如,實踐活動中,讓學生小組交流測量的過程,在練習中進行小組交流等。整節(jié)課學生的合作交流得到發(fā)展,也學會了與人溝通、相處,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感受到數(shù)學學習的樂趣。
教學流程:
一、情境導入
師:秋天到了,秋姑娘帶著禮物來到了我們身邊。想知道是什么禮物嗎?
生:想。
師:那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課件展示紛飛的落葉。)
師:對了,片片落葉像蝴蝶展開了翅膀,紛飛在我們的身旁,這就是秋姑娘送給我們的禮物,而且已經(jīng)輕輕地飄落在你們的桌子上了。你們喜歡嗎?
生:喜歡。
師:那就趕快選擇一片你最喜歡的葉子舉起來吧!(學生挑選自己最喜歡的落葉高興地舉起來。)
[評析:從學生喜聞樂見的秋姑娘送禮物的情境引入,充分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師:秋姑娘還托這件禮物給大家捎來一封來信,想知道這信的內容嗎?
生:想知道。
師:秋姑娘知道大家都很聰明,想讓大家自己動手找到這封信的內容,你們有信心嗎?
生:有信心!
師:那就請你把手中這片葉子的輪廓用彩筆描在白紙上。注意,在描的時候,可以同桌兩個人合作,筆畫不要重復。好,開始吧!(學生動手描葉子的輪廓。)
師:誰能說說你是怎樣描的?同學們注意聽,注意看。
生:我用手按住葉子的中間,然后用水彩筆從葉柄開始描,正好沿著葉子描了一周,就描好了。
生:我是從葉子的頂端尖尖的部分開始描的,也是正好描了一圈。
生:我先描了葉子的左邊,又描了葉子的右邊,也正好是葉子的一周。
師:剛才幾位同學描的都是葉子的一周嗎?
生:是
師:其實,不論大家剛才用的是什么方法,我們都是描出了這片葉子一周的長度,也就是這片葉子的周長。這就是秋姑娘信的內容,我們這節(jié)課就來共同研究什么是周長。(師板書課題:什么是周長。)
[評析:通過畫葉子的一周,巧妙地引出了“周長”,使學生感到周長并不一定是一筆畫出的,夯實了學生對周長概念的理解。]
二、探索新知
1.揭示周長概念。
師:小螞蟻也收到了秋姑娘的禮物,看,它在做什么?(課件播放小螞蟻繞葉子一周的動畫。)
師:圖形一周的長度,就是這個圖形的周長。
2.實踐活動:摸一模。
師:我們已經(jīng)接到了秋姑娘這封來信,就讓我們快點打開看看吧!
生:好!(課件播放秋姑娘的來信。)
師:按照秋姑娘的要求,老師先來摸一摸。(師邊摸邊說)你能像我這樣,找到一個物體,選一個這樣平平的面,然后細心地摸出它的邊線嗎?
(學生到前面匯報。)
生:我選擇了我的文具盒上面平平的面,摸出了這個面的邊線。
生:我選擇的是橡皮的一個面,這是這個面的邊線。
師:剛才我們摸出的這些面的邊線,它的長度,就是這個面的周長。
[評析:摸一摸的學習活動為學生提供了充分感知“周長”概念的機會。情境設計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使他們獲得大量的感性材料,學生在玩中學、樂中學,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3.實踐活動:量一量。
師:讓我們繼續(xù)來看秋姑娘的來信。
(課件播放動畫:天氣慢慢變涼了,秋風公司要為同學們定做又漂亮又暖和的秋裝,快把你們的尺碼告訴我們吧。)
師:現(xiàn)在就請大家利用手中的工具,想想辦法,同桌合作,測量填表吧!
師:生活中,我們買帽子要知道頭圍,那么買衣服的時候,除了知道身長,還要知道些什么呢?那就合作再量一量吧。(學生活動,并匯報結果。)
[評析: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測量,自主選擇測量的工具和方法,并交流各自的測量結果和體會。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和小組合作學習,進一步理解本課的難點——周長的概念,體會周長與現(xiàn)實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三、拓展應用
師:我也收到了秋姑娘的禮物,看看是什么?(出示一大一小兩個長方形)老師把這份禮物和大家一起分享,就在你們的桌子上。(左邊的同學桌子上是大長方形,右邊同學桌子上是小長方形)既然大家都知道什么是圖形的周長了,咱們就來描出這個長方形的周長,好不好?
生:好!
師:我們進行一次比賽,請你把邊描直,描完就立刻起立,看誰描得又快又好!(開始比賽,結果右邊的同學速度快。)
師:都是長方形,為什么這些同學描得這么快呢?想知道原因嗎?
生:(恍然大悟)哦,原來老師給他們組的長方形小,描起來當然快了。
生:這場比賽不公平。
生:小長方形的周長短,描起來很容易,用的時間也比較短。而大的長方形周長長,所以描的時候用的時間也長。
師:大家同意嗎?
生:同意。
師:看,這還有兩個平面圖形,哪個的周長長呢?(課件出示凹、凸圖)猜一猜。其實,這就是數(shù)學書上45頁的第3題。大家可以量,可以觀察,還可以動手操作,來親自驗證一下。為了方便同學們的操作,老師為大家準備了粘板,這上面的小棒都是可以挪動的。好,開始吧!(學生動手操作,得
出結論:凹形周長長。)
師:(課件演示)周長就在我們的身邊,那么,我們能不能找到身邊的物品,確定它的周長,并想個辦法測量出它的周長呢?(學生活動,并匯寺艮。)
[評析:分層次,有針對性的練習,不僅使新知識得到了及時的鞏固,而且學生在這樣的思維引導下完成相應的練習,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這不僅考查學生的觀察能力,更是拓展了他們的思維。]
四、課堂總結
師:同學們,這節(jié)課,我們收到了秋姑娘的來信,讀了這封信,我們學到了很多的知識。現(xiàn)在,把你們的感受和收獲用一句話寫下來,作為給秋姑娘的回信好嗎?那么在信中,你想對秋姑娘說些什么呢?
師:同學們,你們現(xiàn)在就像春天的幼苗,希望大家能夠吸收更多的知識,快樂的成長,在每個金色的秋天里,都能有更大的收獲,好嗎?
[評析:注重情境創(chuàng)設的首尾呼應,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總結本節(jié)課的收獲。]
反思:
課后我對“什么是周長”一課的教學設計與課堂教學進行了反思,取得理想效果的原因主要有:
1.重視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習興趣,巧妙突破難點。
新課開始,以“秋姑娘送禮物”的情境,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的熱情,通過描畫葉子的一周巧妙地引出了“周長”。課上我非常重視學生的直接參與,設計的活動都讓學生在操作中既掌握了知識又激發(fā)了學習興趣,突破了難點,使他們潛移默化地感受到周長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2.注重了學生的實踐與操作,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
在教學中,操作活動放在了十分重要的地位。例如,“描一描”樹葉的邊線,“摸一摸”具體事物邊線的操作活動,都是在引導學生操作實踐、自主探索、大膽猜測、合作交流中認識周長。在比賽描兩個長方形的活動中還滲透了“一般情況下,相似圖形的周長與它的大小有關?!?/p>
在教學中,我能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及時鼓勵學生。學生在描述周長時習慣用大小,我都能不厭其煩地給予糾正,并能及時抓住細微之處對學生進行數(shù)學語言的訓練。
通過反思,我也發(fā)現(xiàn)了在最初的設計和實施過程中需要完善的地方:
1.課程開始,學生描葉子時有個學生的紙?zhí)?,葉子過大,所以葉子的輪廓描得不完整。我在課后經(jīng)過反思后,認為應該讓學生判斷這是不是周長,并及時點撥這不是周長,周長應是完整的,可以幫助學生更加深入的理解周長的含義。
2.我沒有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用線繩、軟尺和直尺等工具去量規(guī)則圖形和不規(guī)則圖形的周長。若能在有效的教學時間內完成這一環(huán)節(jié),我想能幫助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周長的含義。該怎樣在有效的時間內更充分地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這將是我們今后工作中要重點解決的問題。
總評:
小學生思維的發(fā)展是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過程,他們的求知欲強,對新知識充滿了好奇心和興趣,學習熱情容易被激發(fā)。劉老師的這節(jié)課恰好抓住了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心理特點,主要體現(xiàn)如下:
1.創(chuàng)設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本節(jié)課劉老師以“秋天”為主線的情境創(chuàng)設貫穿整個教學始終。在情景導入中,劉老師從學生感興趣的“樹葉”這一具體的事物入手,既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數(shù)學的學習就在身邊,又充分地激發(fā)了學生想從“樹葉”探索數(shù)學知識的興趣。又在為學生做服裝的情境中,引導他們運用所學的知識動手實踐,在實際操作中體驗鞏固新知。
2.實際操作經(jīng)歷感悟新知。
通過“畫一畫,摸一摸,量一量”等具體的動手實踐活動,引導學生感悟什么是周長。劉老師在本節(jié)課充分發(fā)揮了學生主體作用,引導學生畫一畫,摸一摸身邊的物體,使學生感知到物體周長的不同。量一量,使學生具體領會到不同的物體、不同的面,周長大小的具體數(shù)據(jù)。通過這些具體的實踐活動,使學生在經(jīng)歷體驗中進一步感知周長。學生在自主探究和愉快的小組合作學習中感悟了知識形成的全過程,也體會到數(shù)學在生活中的應用。
3.拓展應用,彰顯學生的個性。
本節(jié)課教師的數(shù)學設計比較開放,設計的學法主要以小組合作學習、自主探究為主。在合作中培養(yǎng)了學生互動、交流的能力。自主探究中培養(yǎng)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自主性和創(chuàng)新精神。比如,給學生不同的學具,引導他們想不同辦法去操作,去解決問題。特別是在拓展提高中注意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尊重了學生的個性發(fā)展,使他們思維的獨特性和創(chuàng)造性得到充分體現(xiàn),彰顯了個性。
總之,這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充分體現(xiàn)了新課程理念在課堂教學上的有效實施。課堂教學做到數(shù)學問題生活化,教學方式活動化,教學活動開放化。教師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教學活動的參與者、指導者。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在合作探究中愉快地學習,教學效果好,是一節(jié)非常成功的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