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劍輝
看著試驗生產(chǎn)出來的產(chǎn)品,楊鑫宇激動萬分:2年多的工夫總算沒白費,這技術成了!以后就等著賺錢了。楊鑫宇是鑫宇公司的老板,他這技術,就一個字——“獨”!普通板材經(jīng)過這種技術加工,就能產(chǎn)生仿古、仿浮雕的效果。在市場上,他這還是獨一份!他趕緊申請了專利,就等著專利證書下來,好抓緊時間生產(chǎn)。1994年,該技術被科委授予“科技成果二等獎”。
宏圖建材廠老板張宏圖得知后,樂得一蹦,帶上技術員,開車直奔鑫宇公司。這一考察就是2個月,產(chǎn)品、技術、市場,全摸了個透。2005年1月5日,雙方簽訂了3年期的聯(lián)合生產(chǎn)專利產(chǎn)品合同書。合同約定:甲方鑫宇公司將技術傳授給乙方宏圖建材廠;技術作價18萬,作為甲方聯(lián)合辦廠的投資;乙方定額分成給甲方,第一年2萬,第二年3萬,第三年4萬,每年7月1日交一半,12月1日一半;乙方向甲方支付技術培訓費、培訓材料費3萬元;甲方收到3萬元后,為乙方培訓,直到學會為為止。
合同簽訂后,張宏圖立馬交了3萬培訓費。楊鑫宇也是麻利人,第二天就派出技術員進駐宏圖建材廠,一呆就是20多天。到2月份時,宏圖建材廠的工人已經(jīng)全部掌握了生產(chǎn)技術,產(chǎn)品合格率也達到了要求。產(chǎn)品一上市,訂貨的人提著錢袋子排隊!宏圖建材廠兩班倒生產(chǎn),張宏圖錢賺瘋了。按照合同的約定,7月份,該是與宏圖建材廠分成的時候了。楊鑫宇打電話給張宏圖:“張總,您看什么時候方便,咱們把款結一下。”讓楊鑫宇沒想到的是,張宏圖不但不認賬,還急了:“拉倒吧!你可把我害苦了,你技術沒交明白,我10多萬打了水漂。我正要找你算賬,你倒跑我這來要錢來了!”
2005年7月13日,宏圖建材廠在一紙訴狀把鑫宇公司告上法庭。張宏圖稱:被告的技術根本沒有取得專利證書,只有申請?zhí)?,和我簽專利合同,這本身就是騙人,合同是無效的。我交了3萬元,可被告就是不按合同辦事,培訓不負責任,我們7月3日就干不下去了。被告的技術資料,不到1個月就拿回去了。期間,我派人去找,被告借口沒時間。我要求被告退還培訓費3萬元,賠償損失2萬元,給付違約金1萬元,解除合同關系。
張宏圖這么一折騰,楊鑫宇也火了:你這不是胡說八道嗎?在法庭上,楊鑫宇辯稱稱:宏圖建材廠是得知技術被科委授予“科技成果二等獎”時,主動和我方聯(lián)系的。無論是與我們洽談,還是對方去科委核查,原告均被告知技術只有專利申請?zhí)?。原告的產(chǎn)品賣得非?;?,說我們沒有培訓到位,這簡直就是誣陷!原告不但掌握技術,還曾帶著改進后的資料到我方進行反培訓。再者,我也從來沒有收回過技術資料,5月份時,我又給了他們一份新技術資料。原告這么做,就是想學會技術后,把我們蹬開,獨吞市場和利潤。
法院認為:技術雖然沒有取得專利資格,但是通過了科協(xié)的鑒定,并經(jīng)生產(chǎn)實踐證明是成熟可靠的。合同是雙方自愿達成的,是有效合同。產(chǎn)品上市銷售,說明原告已掌握了技術,被告的培訓、指導義務已經(jīng)完成。原告拒絕支付分成,屬于原告的違約,合同的履行已成為不必要,合同終止履行。原告應支付分成費和模具款。2005年9月6日,法院判決:聯(lián)合生產(chǎn)合同書終止履行;宏圖建材廠支付鑫宇商貿(mào)公司定額分成費1萬元、模具款1.6萬元;宏圖建材廠返還技術資料,不得再使用、轉讓該項非專利技術成果,并負有保密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