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亮亮 查中林
《論語》是記錄孔子及其門人弟子言行的書,共20篇,反映了春秋戰(zhàn)國時期漢語的主要特點。其語言簡單明了、準確含蓄,并使用了一些疊音詞。據(jù)我們統(tǒng)計,《論語》中除卻引用《詩經(jīng)》中的疊音詞“穆穆”、“戰(zhàn)戰(zhàn)兢兢”外,共有疊音詞26個,出現(xiàn)了35次。本文主要討論的是疊音詞基式與相應(yīng)疊音詞間的意義關(guān)系以及疊音詞的重疊形式。
一、疊音詞基式與相應(yīng)疊音詞間的意義關(guān)系
在《論語》中,疊音詞基式與相應(yīng)疊音詞間的意義關(guān)系,大致可分為兩種:一種是意義之間有聯(lián)系,是詞的重疊;一種是意義之間無聯(lián)系,僅是音節(jié)的重疊。
1.基式與相應(yīng)疊音詞間有意義聯(lián)系的詞的重疊
這里的有意義聯(lián)系是指兩者的意義相同或者相近,這種重疊是一種構(gòu)形的重疊,重疊后形成的是合成詞。我們經(jīng)過逐一辨析,統(tǒng)計得這類疊音詞在《論語》中有23個,約占《論語》疊音詞總數(shù)的89%。如:
彬彬《論語·雍也第六》:“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敝祆渥ⅲ骸氨虮?,猶班班,物相雜而適均之貌?!卑矗骸墩f文解字》:“份,文質(zhì)備也。彬,古文份。”可見“彬”與“彬彬”義同。
侃侃 《論語·鄉(xiāng)黨第十》:“朝,與下大夫言,侃侃如也?!敝祆渥ⅲ骸霸S氏《說文》:‘侃侃,剛直也。”按:《說文解字》:“侃。剛直也,從 古文信,從川取其不舍晝夜?!墩撜Z》曰:‘子路侃侃如也?!笔恰百迸c“侃侃”義同。又按:《論語·先進第十》作“子路行行如也?!币稍S慎此處引用有誤。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亦疑許氏筆誤。
硜硜 《論語·子路第十三》:“言必信,行必果,硜硜然小人哉!”又《論語·憲問第十四》:“既而曰:‘鄙哉!硜硜乎!”朱熹注:“硜,石聲,亦專確之意。”按:《說文解字》:“磬,樂石也。硜,古文從坙。”段玉裁注:“蓋硜本古文磬字,后以為堅確之義,是所謂古今字。”是“硜”與“硜硜”義同。
需要指出的是,《論語》中有的疊音詞,看似基式與相應(yīng)疊音詞詞義不相干,其實是有通假的現(xiàn)象存在,也可以看作是詞的重疊。如:
郁郁 《論語·八佾第三》:“周監(jiān)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從周。”朱熹注:“郁郁,文盛貌?!卑矗呵濉ぶ祢E聲《說文通訓(xùn)定聲·頤部》:“郁,假借為戫(彧)”“彧”,有文采明盛的意義。又《直音篇·邑部》:“郁,文盛貌?!眲t“郁”與“郁郁”關(guān)系明矣。
便便 《論語·鄉(xiāng)黨第十》:“其在宗廟朝廷,便便言,唯謹爾?!敝祆渥ⅲ骸氨惚?,辯也?!卑矗呵濉ぶ祢E聲《說文通訓(xùn)定聲·坤部》:“便,假借為辯?!薄氨惚恪睂崬椤稗q辯”的通假。
《論語》中,除上述疊音詞外,還有“滔滔”“訚訚”“恂恂”“申申”“夭夭”“行行”“愉愉”“怡怡”“巍巍”“蕩蕩”“洋洋”“空空”“堂堂”“悾悾”“戚戚”“皇皇”“循循”“蹜蹜”等,基式與相應(yīng)疊音詞詞義相同。
2.無意義聯(lián)系的音節(jié)的重疊
這類疊音詞,其基式與相應(yīng)疊音詞的意義無關(guān),這種重疊是一種構(gòu)詞重疊,重疊后形成的是單純詞。據(jù)統(tǒng)計,這類疊音詞在《論語》中有3個。約占《論語》疊音詞總數(shù)的11%。如:
與與《論語·鄉(xiāng)黨第十》:“君在,踧踖也,與與如也?!敝祆渥ⅲ骸芭c與,威儀中適之貌?!卑矗骸墩f文解字》:“與,黨與也。從舁,從與。古文與。”其基式義與疊音詞義無關(guān)。
棲棲《論語·憲問第十四》:“丘何為是棲棲者與?無乃為佞乎?”朱熹注:“棲棲,依依也?!睏畈ⅲ骸懊β档臉幼??!卑矗骸墩f文解字》:“西,鳥在巢上,象形。日在西方而鳥棲?!驈哪荆?。”是“棲”與“棲棲”意義無關(guān)。
切切偲偲《論語·子路第十三》:“子曰:‘切切偲偲,怡怡如也。可謂士矣。”這個疊音詞比較特別,其基式“切偲”不成詞,與重疊后的意義無關(guān),而且與現(xiàn)代漢語中AABB式不同。如:現(xiàn)代漢語中“老實”與“老老實實” 義同;“干凈”與“干干凈凈” 義同,還有“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完完全全”等等。
二、疊音詞的重疊形式
1.AA式
這類疊音詞在《論語》中共7個,出現(xiàn)7次,包括:“怡怡”“戚戚”“皇皇”“便便”“蹜蹜”“悾悾”“彬彬”。
2.AA式加“乎、然、如、者”
《論語》中共有6個疊音詞后加“乎”,出現(xiàn)8次,如:“硜硜乎”“巍巍乎”“蕩蕩乎”“洋洋乎”“郁郁乎”“堂堂乎”。
共有2個疊音詞后加“然”,出現(xiàn)2次,如:“循循然”“硜硜然”。
共有10個疊音詞后加“如”,出現(xiàn)13次,如:“怡怡如”“恂恂如”“申申如”“夭夭如”“訚訚如”“行行如”“侃侃如”。
共有2個疊音詞后加“者”,出現(xiàn)2次,如:“滔滔者”“棲棲者”。
3.ABB式
在《論語》中只有一個“坦蕩蕩”,出現(xiàn)1次,而且“坦”與“蕩蕩”意義相同。
4.AABB式
《論語》中只有一個“切切偲偲”,出現(xiàn)1次,而且“切切”“偲偲”“切切偲偲”三者意義相同,但“切偲”不成詞。
可以很明顯地看出,“怡怡”既可以單用,其后也可以加“如”;“硜硜”后既可以加“乎”又可以加“然”;“蕩蕩”既可以后加“乎”又可以前加“坦”。
綜上所述,《論語》疊音詞構(gòu)成中,詞的重疊要多于音節(jié)的重疊;其重疊形式也是比較豐富的,現(xiàn)代漢語中的一些重疊形式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
參考文獻:
[1]朱熹.四書章句集注[M].北京:中華書局,1983.
[2]楊伯峻.論語譯注[M].北京:中華書局,1980.
[3]許慎.說文解字[M].北京:中華書局,1998.
(苗亮亮 查中林,西華師范大學(xué)文學(xu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