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雷
香菇,又名香蕈、冬菇,不僅色香味美,而且是高蛋白、低脂肪的營養(yǎng)美饌,是名副其實(shí)的“山珍”之一。據(jù)古書記載,明太祖朱元璋奠都金陵時(shí),遇到旱災(zāi),戒暈食素,祈佛求雨。但這位吃慣了雞鴨魚肉的皇帝,面對青菜豆腐,苦無下筷之食。這時(shí),丞相劉伯溫獻(xiàn)上了“龍皇香菇”,朱元璋食后大喜,令每歲必備若干。從此,江南盛行種植香菇,并被列為貢品。
香菇艷影
原料:大小均勻的干香菇16個(gè),蝦泥150g,火腿末15g,熟蛋黃3個(gè),紹酒7.5g,精鹽0.25g,味精3.5g,水生粉5g,鮮湯150g,雞油10g,時(shí)令綠葉蔬菜少許。
制作:①干香菇去蒂,用溫水漲發(fā),洗凈后放入碗內(nèi),加入紹酒(2.5 g)、味精(1 g)、鮮湯(50g),放在旺火上蒸10分鐘取出,用筷子夾起香菇在原湯內(nèi)涮去浮沫,平擺在凈布上吸干水分。
②將蝦泥分別攤在16個(gè)香菇上,熟蛋黃研碎,嵌在中間,再均勻地撒上火腿末,然后上籠用旺火蒸5分鐘取出擺在盒內(nèi)。
③另取鍋一只,洗凈燒熱,倒入鮮湯(150g),放入綠葉蔬菜,加上精鹽(0.25g)、紹酒(5g)、味精(2g),燒開后用水生粉勾成薄芡,澆在香菇上面,再淋上雞油即成。
特點(diǎn):色彩艷麗,軟嫩純鮮,清香適口。
家常蒸香菇
原料:香菇20余個(gè),火腿片4片,白糖2.5g,醬油20g,精鹽少許,豆鼓泥2.5g,蔥段25g,味精2g,麻油1g,蒜茸1g,熟豬油15g。
制作:①香菇用溫水漲發(fā),剪去蒂洗凈,用干布吸干水分。
②調(diào)和糖、醬油、鹽、味精、豆豉泥和熟豬油,把香菇浸入約半小時(shí)(如喜食香口,可放入蒜茸一起浸漬);取蒸碗一只,用蔥段墊底,把浸過的香菇面朝上及調(diào)味料一齊放入,鋪上數(shù)片火腿,蒸約10分鐘即可。
特點(diǎn):色澤紅亮,香鮮嫩滑,四季皆宜。
七彩香菇
原料:水發(fā)香菇50g,青椒1個(gè),紅椒1個(gè),筍50g,銀芽150g,水發(fā)黑木耳25g,干粉絲25g。豬油400g(約耗150 g),味精1.5g,精鹽1g,鮮湯100g,水生粉5g。
制作:①木耳、香菇洗凈,與青椒、紅椒、筍一起切絲;銀芽掐去兩頭。
②取鍋一只洗凈燒熱,倒入豬油,待油溫至六、七成熱時(shí),將干粉絲投入炸透,撈出盛入盤內(nèi),倒去余油。
③將香菇絲、木耳絲、青椒絲、紅椒絲、筍絲、銀芽絲倒入鍋內(nèi)煸炒幾下,加鮮湯、鹽、味精燒開后,用水生粉勾芡,起鍋倒在炸好的粉絲上面,趁熱上席。
特點(diǎn):色彩繽紛,香美爽脆,可口不膩。
煎鑲香菇
原料:經(jīng)水發(fā)后直徑在5cm左右的香菇8個(gè),蝦泥100g,干生粉10g,油150g。
制作:①水發(fā)香菇去蒂,洗凈,在沸水鍋內(nèi)焯一焯后,用干布吸干水分,并撤上千生粉待用。
②將蝦泥均勻地分成8份,嵌進(jìn)菇內(nèi),蘸些冷水抹光表面。
③取凈鍋一只,倒油(150g)燒熱,將蝦泥香菇1只1只放入,用文火慢工煎熟即成。
特點(diǎn):色澤金紅,香鮮爽口。
和合香菇
原料:大小均勻干香菇36個(gè),瘦豬肉200g,熟火腿末408,雞蛋1個(gè),精鹽2.5g,紹酒10g,白糖10g,味精0.5g,鮮湯150g,干生粉25g,水生粉10g,麻油10g,熟豬油25 g,小蔥末15g,醬油20g。
制作:①干香菇放入溫水中泡發(fā),洗凈去蒂,用布吸干水分。
②豬肉剁成泥,把火腿末和蔥末一起放在碗里,放入雞蛋,再加干生粉(10g)、醬油(10g)、白糖、精鹽(1.5 g)、味精(0.25g)、熟豬油后拌勻成餡。
③取18個(gè)香菇,菇面向上,擺在臺(tái)上,撒上干生粉,每個(gè)香菇上放1份餡;然后,取另18個(gè)香菇蓋住放了餡的香菇,即成“和合”狀,逐個(gè)整齊地?cái)[在盤內(nèi),上籠蒸10分鐘左右取出。
④取鍋一只,倒入鮮湯,醬油(10s)、精鹽(1g)、味精(0.25g)燒開,再用水生粉勾成薄芡,澆在香菇上,淋上少許麻油即成。
特點(diǎn):形色悅目,入口芳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