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海關放行
也就是耐克訴銀興制衣廠侵權的2000年,CIDESPORT公司除了在浙江有代工廠以外,在我國東部的其他地區(qū)也加工了一些服裝系列樣品,帶有自己的“NIKE”商標,并得以順利通過海關朝西班牙發(fā)貨。
2000年6月30日,CIDESPORT公司委托KLM航空公司在上海接運該系列產品,以便經過SCHIPHOL(荷蘭地名)向巴塞羅那——CIDESPORT公司所在地發(fā)運。
然而,當這些產品運至SCHIPHOL后,作為非歐盟產品,被存放于海關倉庫,等待過境放行。此時,根據(jù)耐克公司的請求,荷蘭海關向荷蘭反偽造協(xié)會發(fā)出通知,依據(jù)所謂的反盜權法令(歐盟第3295/94號決議),對這批“有知識產權爭議”的進口貨物進行兩次為期十天的扣留。
2000年7月28日,耐克公司向CIDESPORT公司提出將這些產品封存。
2000年8月25日,CIDESPORT公司向荷蘭HAARLEM區(qū)法庭提起上訴,請求法院通過判決對被封存的產品進行啟封,并由耐克公司向CIDESPORT公司支付庭外費用,約2500佛羅林(Florin,貨幣名);并由耐克公司支付該次法庭費用。
CIDESPORT公司認為,耐克的封存是非法行為。根據(jù)Benelux(比利時、盧森堡與荷蘭三國經濟聯(lián)盟)統(tǒng)一法第13A第1款規(guī)定的BMW(經濟關系商標權),這些被封存的產品并未產生任何侵權問題,因為它們是運往西班牙銷售的;在這個案件中,也并不存在侵犯商標權的事實。
HAARLEM區(qū)法庭認為,也許在SCHIPHOL出現(xiàn)過境品牌商品,根據(jù)荷蘭法律可以認為是在荷蘭使用商標,但這里只是涉及在貿易關系上使用商標,而被封存產品的現(xiàn)狀——過境非歐盟產地產品,目的地是巴塞羅那,CIDESPORT公司作為收貨人——卻使得這種“在貿易關系上使用商標”的看法無法令人接受。同時,耐克公司并沒有闡明CIDESPORT公司具有在荷蘭市場上開展和上述被封存產品有關的任何重大經濟活動的意圖存在。因為是過境產品,而在產品接受國——西班牙——可以合法銷售,因此,HAARLEM區(qū)法庭認為,在任何情況下CIDESPORT公司都沒有偷偷利用耐克公司的商標知名度的侵權惡意,“根據(jù)雙方在西班牙相互訴訟的現(xiàn)狀,從各方面來看均有理由接受CIDESPORT公司的申請?!?/p>
由于貨物是新產品系列的樣品,CIDESPORT公司急切希望并僅向西班牙零售商展示,而且SCHIPHOL事件后,CIDESPORT公司也表示不會再冒與耐克公司在西班牙境外的其他某個國家發(fā)生沖突的危險。于是,2000年9月8日,HAARLEM區(qū)法庭作出以下判決:立即對被封存的產品予以啟封,不受耐克公司妨礙地將被封存產品運往西班牙市場。判罰耐克公司支付2500佛羅林的庭外費用和支付該次法庭費用。
盡管耐克公司力爭相反的結果,但是它沒有任何理由支持在這個基礎上維持封存。
在這個案件中,HAARLEM區(qū)法庭特別提到,不能排除CIDESPORT公司在中國侵犯耐克現(xiàn)有權利的可能,因為系列產品是在中國加工和標明商標的。
西班牙:耐克敗訴
在荷蘭法庭對案件作出裁決時,耐克公司和CIDESPORT公司在西班牙的官司的最終判決結果曾被作為借鑒對象。那么在西班牙,兩家公司間的恩怨又是如何呢?
早在1932年,Mrs.Flora Bertrand Mata在西班牙注冊了NIKE商標,其中包括一個著名的雕塑的圖像,據(jù)說NIKE是一個希臘神話中的女神。后來商標持有人將使用權轉讓給了西班牙CIDESPORT公司。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CIDESPORT公司卻漸漸淡忘了這個標記,一直未曾使用。
據(jù)好事者透露,NIKE這個商標最早發(fā)源于西班牙,是一個家族創(chuàng)立的。后來這個家族有人移民到美國去,然后再在美國創(chuàng)立了美國的NIKE商標。
中國的律師孫焱告訴記者,“兩個NIKE之間頗有淵源?!庇浾卟]有獲得耐克公司對這一說法的證實。無論事實如何,仍然可以看出在兩家公司多起在多國的訴訟中,并不是單純和孤立的。
1990年,耐克公司進入西班牙市場。礙于NIKE商標標識已被注冊,耐克公司不得不和CIDESPORT公司簽署了商標使用權轉讓協(xié)定。
值得一提的是,美國的商標法不同于其他大多數(shù)國家。大多數(shù)國家考慮的是“先入為主”,而美國商標法更多認可的是一種所謂的“習慣法使用”,即某個商標即使沒申請注冊也具有某些權利。正是基于對商標法的不同認識,隨后不久,美國人的耐克公司在西班牙注冊了“NIKE”商標,并終止了它和CIDESPORT公司的商標使用權轉讓協(xié)定,且在美國控告CIDESPORT公司商標侵權。
而在另一方面,CIDESPORT公司在西班牙也提起訴訟,要求取消耐克公司在西班牙的注冊商標。作為報復,耐克公司也在西班牙提出反控,要求取消CIDESPORT公司的注冊商標。
西班牙馬德里,1999年9月15日,西班牙最高法院民事法庭做出了以下判決:
禁止耐克公司在生產、批發(fā)或零售的產品外觀上有與第88.222號商標(CIDESPORT公司注冊的NIKE商標)一致或者類似的標記或名稱;禁止耐克公司供應具有“NIKE”標記或名稱的產品,銷售這些產品或以此目的對這些產品進行儲存或提供服務;禁止耐克公司在有關產品的商業(yè)和廣告文件上使用“NIKE”標記或名稱……
西班牙最高法院民事法庭進一步指出,耐克公司可以在鞋上使用它的“勾形”標記以及名字,因為CIDESPORT公司不生產鞋類。耐克公司和CIDESPORT公司針對商標權的是是非非,在西班牙長達十年的相互訴訟,至此宣告完結。
境外媒體在對此事件的報道中特別強調,這件案子反映了各個國家之間不同的商標法,所以如果CIDESPORT公司先申請了并且繼續(xù)在使用這一商品,那么耐克只能自認倒霉。
華爾街日報還報道說,CIDESPORT公司聲明它在古巴、喀麥隆、突尼斯和安道爾都擁有NIKE商標權,并且它還向其它國家提交了申請。這的確給耐克公司擺了個大難題,它將來有可能不得不使用另外一個名字來賣它的服裝,這將給市場營銷帶來很大的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