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仲安
記得剛來美國的那個冬天,我和先生應邀參加一個同學家的感恩節(jié)餐會。飯后,他與妹妹和兩位弟弟以提琴、笛子和鋼琴等樂器,即席表演了幾段小合奏。令當日的晚宴錦上添花,也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當時,我認為他們一定上過專門的音樂學校,只有非常富足的家庭才有如此能力栽培孩子。后來了解到,其實美國普通的公立學校就開設音樂課,既教樂理也教樂器。從小學四年級起,大中小提琴、笛子與各色銅管以及打擊樂器均可以免費學習。所以美國孩子幾乎都會擺弄一兩樣樂器。不過,公立學校的經費有限,許多情況下全部樂器都由一位音樂老師教授,通常只能引導至一定的程度。學生如有興趣進一步深造,則可以請私人家教更專業(yè)地輔導。
由于音樂課屬于選擇性項目,占用的是其他常規(guī)課程的時間。所以需要學生自己與各科老師協(xié)商,無形中也鍛煉了他們合理安排事務的能力。我的大女兒為了在午間上合唱課,主動以自備的三明治來節(jié)省中餐排隊吃飯的時間。只要她能妥善調節(jié)自己的日程,我們也鼓勵她多多利用這樣良好的學習機會。所以對從剛開始學的小提琴到兩年后加學的長笛,以及最近開始學的黑管,她都樂此不疲。竟然集“吹、拉、彈、唱”于一身(鋼琴在家學),這是我這個音樂盲的媽媽所始料未及的。
最有趣的要數每天早上,男生女生、高矮胖瘦、不同膚色的孩子們,除了書包外還紛紛提著大大小小、各種各樣的樂器盒來上學,形成了一道別致的風景。由于校門口的車輛總是大排長龍,我常常無奈地目送消瘦的女兒,肩背小提琴、左提管樂箱、右拖大書包、脖子掛了午餐袋,搖搖晃晃地消失在校門內,同時暗自慶幸:還好她沒有學大圓號,不然非得推個小板車了!
對于價格昂貴的樂器,暫時不愿自己買或者負擔不起的學生,可以向學校低價租用。出租的樂器有專人負責保修和消毒,使家長沒有后顧之憂。美國中小學的暑假十分漫長,從六月中旬一直放到九月初。這期間將樂器借回家,只需繳納象征性的幾元錢。所以在夏日的傍晚,女兒要好的同學常帶了各自的樂器來小聚。雖然這些孩子的個人技藝比專業(yè)的相差甚遠,但是合奏起來的效果倒還挺不錯,讓我們隨時有機會欣賞到一場小小的音樂會。
在校學習樂器的好處是可以進行團體排練。學生們按進度被分為初級和中級弦樂隊或管樂隊,每年又在他們中間選拔一部分人進入學生交響樂團,另一部分則為銅管樂隊。常有機會在附近社區(qū)的各項文娛活動和廟會上演練才藝、一展身手。美國歷史悠久的元旦玫瑰花車大游行,幾乎每部花車之間都有一個由學生組成的銅管樂隊方陣,而且每年都在更換不同的學校,可見其群眾基礎之雄厚。
我們住處所屬的學區(qū),每年春天有一個大型的音樂匯報演出。區(qū)內十幾個學校的音樂學生聚在一起,場面熱鬧非凡。我的女兒曾因為在合唱團、弦樂隊、管樂隊和交響樂團之間頻繁串場,而成為晚會上“最忙碌的演員”。在我看來,父母們的最大開心,莫過于看見自己的孩子坐在天鵝絨簇擁的舞臺上,伴隨著柔和的燈光,由身穿燕尾服的老師指揮著,有模有樣地演奏莫扎特和斯特勞斯那些膾炙人口的世界名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