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云哲
當前,經濟學成為我國考生爭相填報的熱門專業(yè)。這種熱潮會持續(xù)多久,如何才能保持這種“熱”狀態(tài)?大概有人認為這種擔心是多余的。在經濟方面有著無限發(fā)展?jié)摿Α⑶熬暗闹袊?,大學的經濟系必將一直成為今后相當一段時間內的熱門學科,并且吸引大量優(yōu)秀學子踏入經濟學大門。但只要看看日本大學的現狀,比較中日兩國學生的需求之異同,就會發(fā)現那種擔心和疑問不是多余的。
那么,當今日本經濟學系學生們的需求到底是什么呢?
成人時入研究生院,其需求較為明確。或者希望掌握在企業(yè)中自己所任職務有關的、必要的知識;或者希望得到一些改行所必備的新知識。無論是抱有哪種希望,其在研究生院所要學習的課程內容都十分明確,所以只要院里合理安排講座,他們就會滿意。
而進入經濟系的本科生的需求是什么呢?經日本有關專家的觀察、調查發(fā)現,學生們的需求主要集中于兩點:一是就符合現實社會的一些主題進行討論的“事例研究法”課程的設置,另外一點則是以取得某些資格為目的的“實際業(yè)務教育”課程的安排。
首先,我們來看看“事例研究法”。那些被稱為日本近代經濟專家的人,有很多并不關心現實的經濟問題。他們認為討論現實的經濟動向不該是學者所做的事情,學習著名經濟學家所著的經濟學理論那才叫經濟學。對此,東京大學尖端科學技術研究中心教授野口悠紀雄曾評論說:“那些經濟學者認定盡量不與現實問題產生聯系的學問才是高級的學問?!笨墒?,我們仔細想一想,這并非“經濟學”,而該稱之為“經濟學學”,即研究誰曾說過什么、誰的理論是什么等等一些關于經濟學的學問,而并非研究與實際經濟相關的學問。
處于現代社會的學生們所需要的不僅僅是那些“古老”的理論,更需要用現代社會中的新現象、新事物作為新鮮的血液補充進來,這樣才能更具活力、朝氣。例如,學生希望通過因特網取得經濟規(guī)劃部、總務部公布的各類景氣指標,以這些數據為基礎,就日本商情的實際狀況同老師進行討論。還有諸如以企業(yè)有價證券報告書為基礎,討論經濟方面的問題及企業(yè)前景的課程;就日本的財政赤字和現狀等問題進行討論的課程;就亞洲經濟現狀及美國經濟的繁榮可持續(xù)的時間,以數據為基礎進行分析和討論的課程等。雖然這只是一種意向,但卻顯示了學生們對事例研究法的需求傾向。
當然,要設置這種課程,必須事先學習必要的經濟理論??墒牵绻鳛榉治鲞@些情況的工具而學習的話,學生們也許不再認為它枯燥無味,不愿接受,而是樂于掌握。
學生不希望靠一種“填鴨”式的授課方式,而是希望得到用自己的頭腦分析現實、學會思考方法的機會。正如一所大學教授米倉誠一郎所說的一樣:“關鍵問題不是進了哪一所大學,而是在大學學習期間是否掌握了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方法?!?/p>
另外,就是“實際業(yè)務教育”了。在日本,經濟學系所開設的課程中差不多都是基礎理論。換言之,其實質不是在培養(yǎng)實業(yè)家、商人,而是在培養(yǎng)不同門類的經濟學家。從這點來看,增設一些實際業(yè)務教育科目是十分必要的。
第一方面是會計、經營、金融、貿易等實際業(yè)務性學科及民法、商法、壟斷禁止法等有關經濟法的學科。增設這樣的學科,不僅使學生精通自己所學專業(yè)的知識,對外國相關的學科知識也要求有一定的了解。
第二方面是以英語為代表的外語學科。學生所希望學到的是既能夠順利通過資格考試,又能夠自由地同對方進行交流的具有實際意義的語言,而不是應付完學校的考試后就只能丟到一旁的“旮旯知識”、“應試知識”。
第三方面是通過計算機處理信息的操作。計算機已由當初的新鮮事物轉變?yōu)楝F今忙碌的社會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面對社會的要求,大學生也自然希望在校學習期間便能夠掌握計算機的有關知識,而且還希望熟練地通過計算機來獲取、分析、處理信息。
以上內容是依據調查得出的日本學生學習經濟學科時所希望學到的知識。但改革速度似乎沒能跟得上社會前進的步伐,以致學生需求得不到滿足,從而產生了學生對學校教育的不信任,認為在學校所受的教育與社會需要相差太遠,最終結果便是報考經濟學系的考生人數不斷下降,而考試難度也不得不逐漸降低。據統(tǒng)計,1998年日本大學的升學考試中,經濟、經營、金融、商學的報考人數比1997年減少了8.6萬人,減幅達10.4%。
這種情況與目前的中國正好形成了一個鮮明的對比。經濟改革方興未艾,經濟浪潮席卷著中國,無限潛力等待人們去挖掘,這便使得經濟學系一躍成為熱門學科??墒牵高^這些表面的熱,我們似乎應該使頭腦冷靜下來想一想,這種熱能不能夠持續(xù)很久?中國的經濟學系在未來會不會不出現與今日日本同樣的局面?有人或許認為是杞人憂天,因為中國正在開始實施教育改革。但是,根深蒂固的傳統(tǒng)教育方式、方法,是否能夠通過教育改革迅速得到改善呢?其實,日本學生的需求不正是不遠的將來我們中國學生所要提出的要求嗎?因為中國也是個極為重視理論教育的國家,學生們雖有著極深厚的理論功底,但在動手、實踐方面卻很欠缺,要解決這樣一些問題,恐怕真要進行一場全面的、徹底的教育改革才行,滿足學生的求知欲,與社會需求緊密結合,使學生有良好理論基礎的同時,對當前問題能夠靈活地運用理論進行分析、解決,真正做到學以致用。并且,這場教育改革要有速度、有效率,事實告訴我們,一些新的政策、方針制定之后,實施中就必須果斷、雷厲風行,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作者單位:吉林大學外國語學院
(長春130012)
責任編輯:袁海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