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東輝
關鍵詞 腰椎后關節(jié)紊亂手法治療
腰椎后關節(jié)紊亂癥為推拿門診之常見病。筆者運用舒筋正骨手法治療該病62例,效果良好,現(xiàn)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1. 1一般資料:本組病例共62例,其中男性46例,女性16例;年齡最大52歲,最小24歲;病程1天~1周。
1.2治療方法:手法共分二步。首先,舒筋通絡。此法目的是放松患者腰部肌肉,改善局部血液循環(huán),適度減緩疼痛,為下一步操作打下基礎。取患者俯臥位,術者施滾法于患者脊柱兩側,從肩背部至腰骶部,上下往復約3遍。再以腰部為重點施以輕柔的滾、按、揉等手法,以患者能忍受耐而不覺疼痛加重為度。其次,正骨理筋。本法目的在于糾正腰椎后關節(jié)的解剖異常,治病求本。手法以斜扳法為主。患者取側臥位,患側在上,患側下肢屈膝出髖,健側下肢下位伸直,術者一手按于患者肩部,另一手肘關節(jié)按住腰髂骨上部,雙手同時反向用力,可聞及"咔嗒"聲,手術成功,但不可強求聞聲。然后患俯臥位,從上向下分理雙側腰肌,輕輕牽抖雙下肢結束手法。
1.3治療結果:①治愈為患者腰部活動功能恢復,疼痛消失,共51例。②好轉為患者腰部活動功能基本恢復,疼痛減輕,共11例。③無效為患者腰部活動功能未恢復,疼痛減輕不明顯,無。
2討論
腰椎后關節(jié)紊亂癥是由腰部活動不當導致脊柱內外受力系統(tǒng)失衡,繼而產生腰痛、腰部重滯、腰活動功能障礙等一系列癥狀的疾病。本組病例起病前多有腰部扭、挫等外傷史,患者一般以腰部疼痛,俯仰起坐等腰功能受限為主訴,檢查時可發(fā)現(xiàn)患者腰部肌肉,壓痛較明顯。
我們在進行手法治療時,十分注意手法的刺激量。初診患者手法宜輕不宜重,過重的刺激可能會導致肌痙攣進一就加重,從而使患者疼痛感加劇。在運用斜扳法時宜輕巧明快,不宜粗暴反復多次施用,當中病即止。這是由于患者一般腰肌張力較高,局部血液運行狀況較差,多次斜扳可導致腰椎小關節(jié)、肌肉、韌帶的損傷進一步加劇,從而導致病情惡化,甚至纏綿難愈。
我們還發(fā)現(xiàn)對患者進行正確的功能指導有助于提高手法對本病的療效。在首次手法治療后,我們均要求患者絕對臥板床休息1~2天,這樣可以有效減輕腰椎后關節(jié)的壓力負荷,促使患部血液運行狀況的改善,緩解疼痛。期間確需起床的,囑其用腰圍護腰,以免再次損傷。對于一些伴有腰椎生理曲度變淺、變直的患者,我們均要求其實行分步墊枕仰臥法,促使其腰椎生理曲度漸進恢復,使脊柱正常的應力傳導功能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