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 影 言 射
解縉(明代進(jìn)士,1369一1415)少有才學(xué),能吟詩作對,時(shí)人稱其為“神童”。相傳五歲時(shí)有人問他:“小兒何所愛?”解縉即出口成章、吟詩作答:“小兒何所愛,夜夢筆生花;花根在何處,丹府是吾家”。九歲時(shí),一次隨父在江邊洗澡,將衣服懸于枯藤老樹上,其父觸景生情,遂口出上聯(lián)“千年老樹為衣架”,解縉不假思索,即以“萬里長江作浴盆”相對。真乃出語不凡,令人驚嘆。作為文人學(xué)士,解縉在文學(xué)史上雖不曾頭角崢嶸,但其巧對奇聯(lián)的趣聞軼事卻有不少,至今仍在民間廣為流傳。
一字難煞趙貴翁
解縉年幼家境貧寒,依靠父親賣豆腐度日糊口。一年新春迎除夕,富豪人家懸燈掛彩,張貼楹聯(lián),好不熱鬧。解縉也想寫副對聯(lián),以示喜慶??墒菫檗讚?jù)的生活所困,苦于無恰當(dāng)?shù)膬?nèi)容可寫,正在這時(shí),對門趙貴翁家宅旁的竹園映入眼簾,于是他靈機(jī)一動(dòng),便揮筆寫下了這樣一副對聯(lián):
門對千竿竹
家藏萬卷書
趙貴翁一見頓生嫉妒,為了反難解縉,便命家人將竹林?jǐn)r腰砍斷。解縉并不著忙,只在上下聯(lián)的末尾各添一字,遂將對聯(lián)改為,
門對千竿竹短
家藏萬卷書長
趙貴翁沒料到解縉會(huì)有這一手,立即怒火中燒,急命家人將竹子連根挖掉,欲一軍將“死”對手。解縉見狀頗覺好笑,又在上下聯(lián)下邊各添一字,將其改成:
門對千竿竹短無
家藏萬卷書長有
這一下愚不可及的趙貴翁黔驢技窮了,直氣得頓足捶胸,說不出一句話來。
一曲方盡妙句成
解縉二十歲中解元后,一次偕友游山,因口渴入古廟向一位老道乞水解渴。老道聞知來者乃神童解縉,即捧茶請其對句曰:
一碗清茶,解解解元之渴
解縉一聽,知老道非等閑之輩,其間三個(gè)“解”字,三音三義,確實(shí)難以應(yīng)對,一時(shí)無計(jì)可施。但他并不著急,便有意岔開對聯(lián)同其攀談起來。從談話中,得知老道姓樂,曾作過朝廷樂府的官員;又見墻上懸有三弦琴,便懇請老道彈奏一曲。老道一曲《高山流水》剛終,解縉便脫口對出下聯(lián):
三弦妙曲,樂樂樂府之音
老道聽罷,不禁為之一怔,繼而頻頻點(diǎn)首,連聲稱絕。
妙語對出媳婦來
有位尚書大人聞知解縉出語不凡,想試探一下他的本領(lǐng),便命人邀其府上相見。但卻中門緊閉,讓其從偏門而入。解縉堅(jiān)不從命,聲言:“正門未開,非迎客之禮!”尚書聞報(bào),便出門對曰:
小犬無知嫌路窄
解縉應(yīng)聲答道:
大鵬展翅恨天低
尚書見解縉身著綠衣,便挖苦說:
出水蛤蟆穿綠襖
解縉見尚書老態(tài)龍鐘,身穿紅袍,立即反唇相譏:
落湯螃蟹著紅袍
尚書見解縉對答如流,便大開正門以至賓待之。當(dāng)其漫步官府花園之內(nèi),尚書又就園中的奇花異草口出一聯(lián):
蒲葉桃葉葡萄葉,草本木本
解縉環(huán)望花園,隨口對道:
梅花桂花玫瑰花,春香秋香
尚書又抬頭望天說:
天做棋盤星做子,誰人敢下
解縉則低頭指地道:
地作琵琶路做弦,哪個(gè)能彈
尚書見解縉果有奇才,名不虛傳,便把愛女許配給他。
佳句驚皇帝巧對斥權(quán)貴
蔣一葵在《長安客話》中記載:北京的大明門竣工后,明成祖朱棣命解縉題寫門聯(lián)。解縉略加思索,便欣然命筆:
日月光天德
山河壯帝君
對解縉這種妙手天成,倚馬可待的驚人才華,“成祖大喜,賜賚甚厚”。
一些達(dá)官世貴對性情剛直、不肯就范的解縉極為不滿,總想讓解縉當(dāng)眾出丑以發(fā)泄他們心中的悶氣。有一次,他們經(jīng)過精心策劃,擬好了上聯(lián),要解縉在宴會(huì)上當(dāng)眾對句,以達(dá)到戲弄、奚落解縉的目的。他們出的上聯(lián)是:
二猿伐木深山中,小猴子也敢對鋸(句)
解縉見對手不懷好意,便寸步不讓、針鋒相對,妙語雙關(guān)地回敬道:
一馬陷足污泥里,老畜牲怎能出蹄(題)
解縉此聯(lián)一出,滿座嘩然,權(quán)貴們騎虎難下,敗興而去。
(金田摘自《并州文化》1984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