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你看到“我的眼淚燙傷了銀河系”“他的眼神是淬了冰的刀”之類的句子時,心里難免會“咯噔”一下,尋思著說這些話的人究竟遭遇了何種非正常的事件,以至要使用如此“高濃度”的比喻,宣泄如此“極致化”的情緒。如果告訴你說前者是當(dāng)事人失戀使然,你或許還能夠表示理解,雖然心里會馬上將之貼上“瓊瑤式”的標(biāo)簽,但如果獲知后者遭逢之“冰刀”不過是地鐵上與陌生人對視了三秒,你還能平靜地將之歸入浮夸的言語嗎?或許,就在你想到“浮夸”時,便眼見這種齜牙裂嘴的修辭“撐破”了它。換言之,浮夸或矯情所統(tǒng)轄的領(lǐng)地已容不下這頭情緒無限膨脹的怪獸。就在老詞們紛紛退避時,新詞“咯噔文學(xué)”閃亮登場,試圖“圈養(yǎng)”這頭胡言亂語寂寞難耐的怪獸。
所謂“咯噔文學(xué)”就是你讀了心里會咯噔一下隨后又為這種“咯噔”的心理反應(yīng)深感不值的“文學(xué)”。其語言的機制如出一轍,無論何事何物引發(fā)何種思緒,都誓將詞語烘焙至腫脹之狀?!般y河”“宇宙”“黑洞”“靈魂”等詞語很快地成為“咯噔文學(xué)”的高頻詞,“咯噔文學(xué)”愛好者就在這種上天入地中體會著離心帶來的刺激,似乎只有啟動超豪華詞語的套餐才能帶來饕餮的滿足。據(jù)說圍觀“咯噔文學(xué)”的樂趣就是在一團(tuán)膨脹的語言迷霧中搜尋其情緒原點,如果能夠與這種小小的情緒有所共鳴,便算“不虛此行”。也有完全不用麻煩的情況,比如直接略過前面層疊的句子,直奔最后一句而去,便知其所云,因為前面所有煞有介事的鋪排,諸如“破碎星光”“銹蝕月亮”“苔蘚天空”都只為最后的亮牌——“今晚有一點點睡不著”。你讀完不必感到被欺騙,埋怨它把你的胃口吊得老高,因為這還算是“負(fù)責(zé)任”的,它雖把“為賦新詞強說愁”推到“最高級”的地步,但最終還是有點著落。還有完全不打算“降落”的更招打的情形,那就是通篇無“主題思想”,只有一個個魔幻的煙圈,像是徹底睡不著的巫婆把自己關(guān)在屋里折騰那幾口冒泡的鐵鍋,沒有目的,只想搗鼓,并在嘴角露出邪魅的笑容。你不能說它一定有害,但至少是無益的。
花里胡哨的“咯噔文學(xué)”也可以是情感的加密,是“猜猜我有多愛你”的文字游戲,如“你的微笑是我視網(wǎng)膜上的亂碼”,可見“咯噔文學(xué)”既可以是情緒也可以是情趣。總之,當(dāng)“咯噔文學(xué)”把“文壇”攪得“活色生香”時,貢獻(xiàn)的不僅是流量方程式,也是浪漫密碼本。至于地鐵對視一眼便引發(fā)情緒山崩海嘯的問題,也可以看作“咯噔文學(xué)”在增加情緒帶寬方面的努力,當(dāng)它以夸張化、擬人化、戲劇化的手法推動了語言的通貨膨脹時,也制造了笑料,它們通過手機送到你眼前,聊慰通勤路上的疲憊。其實,很多人都有在微末之物上浮想聯(lián)翩卻不足為外人道的經(jīng)歷,也許正是這種人類共有的對胡思亂想的難以抑制,使“魔幻現(xiàn)實主義”的“咯噔文學(xué)”免于詰責(z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