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純電公交車逐漸成為公交車主力型號。然而,因使用了鋰電池,純電公交車的火災危險性有所提升。為更好地應對純電公交車火災事故,本文首先分析了這類火災的事故特點,之后根據(jù)現(xiàn)有研究成果提出了應急救援對策。結果表明,純電公交車具有突發(fā)性強,燃燒劇烈、煙氣大,火災蔓延快等特點。通過分析應急救援對策,從有效的煙氣處置和滅火策略等角度提出了提升滅火救援工作的相應對策。這項工作對提升消防救援隊伍的滅火救援效率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純電公交車 火災事故 火災特點 滅火救援對策
為實現(xiàn)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我國制定了“雙碳”政策。在交通領域,由于動力鋰電池在環(huán)境保護方面的優(yōu)勢,電動車已經(jīng)逐漸走進大眾視野。公交車作為一項便利出行的選擇,在城市交通運載方面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近年來,隨著綠色理念的逐漸深入,許多城市都推進交通運輸領域大規(guī)模設備更新過。以杭州市為例,為大力發(fā)展綠色公共交通,構建綠色低碳的交通網(wǎng)絡,純電動公交車也逐漸成為公交集團的主力,并取得了明顯成效。
然而,我們必須看到,純電動公交車在給人民群眾帶來廣泛便利的同時,它的火災事故也屢見不鮮。例如,例如,2024年6月4日,大連發(fā)生一起新能源公交車火災。公交車由于載客量較大,同時空間又較為封閉,出口少,一旦發(fā)生火災容易造成嚴重的傷亡,帶來嚴重的社會影響。此外,由于使用鋰電池作為驅動力,相比普通公交車火災,純電動公交車具有鋰電池火災特性,如火災蔓延速度快,煙氣大,滅火困難等特點。這些特征不僅給乘客的逃生增加了困難,也給滅火救援工作帶來了新挑戰(zhàn)。面對純電公交車火災,如何快速有效地采取措施以最大限度地拯救人員生命和降低財產(chǎn)損失是消防工作者的一項重要任務。在此背景下,本文首先分析了純電公交車的火災事故特點,其次,從滅火救援的角度出發(fā)討論了火災事故的應對措施。文章的結果對于提升消防救援隊伍的應急處置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1 純電公交車火災事故特征
在討論純電公交車火災事故之前,首先應該明確事故對象的定義和邊界。新能源公交車是指使用鋰電池作為能源的[1],完全依靠電機驅動的客車。按照動力來源分,目前城市公交用車主要分為燃油公交車、純電公交車、混合動力公交車和燃料電池公交車。以杭州市為例,目前公交集團的新能源電動車以純電動為主。
1.1 突發(fā)性強
純電公交車火災的突發(fā)性強主要源于鋰電池在特定條件下容易發(fā)生熱失控,并迅速導致火災或爆炸。熱失控是電池內部一系列自加速化學反應的結果,其觸發(fā)機制復雜,可能包括以下幾方面:機械沖擊(如交通事故導致電池包破裂或短路)、電氣異常(如過充、過放或電池組內部不均衡)、熱環(huán)境影響(如外界高溫或散熱不足)等。由于鋰電池單體間高度緊密排列,一旦熱失控發(fā)生,其釋放的大量熱量會迅速蔓延至相鄰電池單體,形成鏈式反應,使火勢在極短時間內擴大。此外,鋰電池內部的電解液高度易燃,與正極和負極材料反應后會釋放可燃氣體(如一氧化碳、甲烷等),這些氣體在密閉或半封閉的車輛內部空間迅速聚集,極易引發(fā)二次爆炸或助燃[2]?,F(xiàn)有電池管理系統(tǒng)(BMS)盡管能監(jiān)測電池組的溫度、電壓等參數(shù),但對于內部隱性故障(如隔膜損傷或微短路)難以有效監(jiān)測,導致潛在危險難以及時預警。特別是在公交車運行環(huán)境中,復雜的動態(tài)振動和電氣負荷波動進一步增加了系統(tǒng)失效的概率。一旦火災發(fā)生,由于突發(fā)性強、傳播速度快,乘客和司機通常難以在短時間內有效逃生,從而造成更大的安全隱患和社會影響。這種火災的突發(fā)性不僅來源于技術層面,也受到運行條件和管理手段的限制,形成多因素疊加的復雜風險。
1.2 燃燒劇烈,煙氣大
由于公交車內部結構材料和車輛構件包含了許多有機高分子材料,這使得火災事故具有燃燒劇烈,煙氣大的特點,而且煙氣具有很強的毒性 [3]。首先,構成車輛動力系統(tǒng)的鋰電池本身就是主要可燃物,燃燒時會釋放大量的高溫煙氣和有毒氣體,例如一氧化碳和氟化氫等。這些氣體會對人體造成較大傷害。此外,由于鋰電池正極材料的特殊性,高溫下會分解并釋放出氧氣,這不僅加劇了可燃物的燃燒效率,還會增快火情蔓延的速度。其次,車輛本身包含了大量的高分子可燃材料,如塑料車座、密封構件、橡膠輪胎等。這些都是易燃物,極容易著火釋放大量熱量。相關錐型量熱實驗表明,可燃物的單位熱釋放速率可達500kW/m2,整車燃燒的峰值熱釋放速率可達25.4MW[4]。這些材料在高溫下迅速分解并產(chǎn)生大量煙霧和毒性物質,進一步增加逃生難度。
更為重要的是有毒要害的高溫煙氣進一步增加了人員逃生的困難。根據(jù)研究結果,火災一般分為燃料控制和通風控制兩類。公交車具有較為密閉空間結構,屬于通風控制型火災。當火災發(fā)生時,由于較少的開口,浮力作用下的熱煙氣需要向外溢出而新鮮空氣在內外壓差的作用下需要流入公交車內部。兩種不同作用機制的氣體流動形成了一種競爭機制,共同控制公交車火災的煙氣水平。一般認為,流入公交車的新鮮空氣不足以使可燃物發(fā)生完全燃燒,因此公交車火災具有較大的煙氣。可燃氣體和煙氣容易在車內迅速積聚,形成高濃度的毒性環(huán)境,短時間內即可致人窒息或中毒。同時,由于公交車在設計上以乘客容量和結構強度為主,通風條件有限,加上火災時濃煙的熱上升特性,使得煙氣迅速擴散到整車的每一個角落。再者,如果車輛火災發(fā)生在隧道、車庫等封閉空間中,煙氣的擴散和稀釋受到進一步限制,可能導致周圍環(huán)境毒性進一步升高,危及更多人群。
1.3 火災蔓延快
純電公交車火災具有“火災蔓延快”的顯著特征,這與鋰電池的熱失控特性、車體材料的高可燃性以及公交車特定的結構設計密切相關。有學者研究表明,純電公交車火災可以分為起火、火災蔓延、火災快速發(fā)展和轟燃等4個階段。研究顯示,火災后的2分鐘左右即可發(fā)生轟燃。這無疑反映出純電公交車火災失控速度非??靃3]。
首先,鋰電池的熱失控效應是火災迅速蔓延的核心原因。鋰電池在遭受機械沖擊、過充、過放、電池單體短路或高溫環(huán)境影響時,會發(fā)生熱失控,迅速釋放大量熱量。由于電池組內電池單體通常高度密集排列,熱失控的熱量和燃燒產(chǎn)物會快速傳導至相鄰電池單體,形成鏈式反應,使火勢在短時間內迅速擴大。實驗表明,單體電池熱失控可能在數(shù)秒內點燃整個電池模塊,而整個電池包的燃燒僅需幾分鐘便可完全失控。其次,車體材料的高可燃性進一步加劇了火勢的蔓延速度。公交車內部大量使用塑料、橡膠、泡沫等高分子材料作為內飾或隔熱層,這些材料在高溫下極易分解并助燃,釋放大量的熱量和可燃性氣體。尤其是在封閉的車廂環(huán)境中,這些可燃物質會與燃燒產(chǎn)生的高溫氣流共同作用,使火焰迅速擴展。此外,公交車的結構特點也為火災蔓延提供了便利條件。公交車通常具有較大的車廂空間和多層內部結構,火焰可以沿著座椅間隙、地板下方電纜槽、通風管道等路徑快速傳播。車頂往往是電池包、線路或空調系統(tǒng)的集成位置,一旦電池起火,火勢可能迅速向整個車頂蔓延,并通過車內的電纜、管道將火災擴展到其他部位。
2 基于事故特點的應急救援對策分析
2.1 煙氣處置對策
制定煙氣處置對策對于理解公交車火災中的煙氣運動規(guī)律和優(yōu)化逃生與救援措施具有重要意義。從現(xiàn)有研究來看,一些學者重點分析了車內火災煙氣的流動特性以及敲擊公交車窗戶的最佳位置,以便于排煙和降低車內溫度。這些研究不僅為乘客自救提供了指導,也為救援人員的破拆操作提供了理論依據(jù)。
公交車潛在起火位置多樣,通風條件復雜,不同的火災場景和燃燒條件可能會導致煙氣運移規(guī)律發(fā)生變化。例如,公交車內部具有較多的座椅,可能會對煙氣流動具有一定的阻擋作用;此外,公交車內的窗戶多,燃燒損毀窗戶的位置和順序會顯著影響煙氣的排放效果。此外。研究還指出,消防救援人員的破拆的位置和方法應結合火源位置和燃燒發(fā)展階段[5]。早期火災中,破拆適當?shù)拇皯粲兄跍p少煙氣濃度,但在火災已進入猛烈燃燒階段時,過大的通風可能反而使火勢擴展更快。因此,破拆窗戶的操作應基于實時的火災動態(tài)評估。此外,研究結果表明,破拆公交車中后部的窗戶能夠有效排除有毒煙氣,同時降低車內溫度,從而為乘客爭取更多的逃生時間。然而,這種操作也可能帶來一定的負面效應。破拆窗戶后,通風面積增加,外部新鮮空氣進入車廂,雖然可以稀釋煙氣,但也可能加速燃燒過程。外界氧氣的補充可能導致可燃物燃燒更加劇烈,從而縮短火災達到轟燃(flashover)階段的時間。這一現(xiàn)象在火災動力學研究中得到證實,表明破拆窗戶操作需要謹慎權衡其排煙與助燃的雙重效應。
總結來看,破拆窗戶排煙的策略具有合理性,但其效用存在復雜性和雙重性。為優(yōu)化這一措施,建議在實際救援中結合以下幾點:一是基于車內煙氣流動和火源分布選擇破拆點;二是監(jiān)控破拆后的火災行為,防止因通風不當導致火勢惡化;三是加強針對公交車火災煙氣規(guī)律的實驗和模擬研究,為救援人員制定更科學的破拆方案提供數(shù)據(jù)支持。這不僅有助于提高火災救援效率,也能為乘客自救提供更安全的操作指導。
2.2 滅火策略分析
純電公交車在火災特性上既包含傳統(tǒng)公交車的特點,又因鋰電池系統(tǒng)的存在,表現(xiàn)出不同的火災特性。因此,其滅火策略需結合鋰電池的特殊性進行調整。從整體上看,鋰電池火災通常被歸類為E類火災(帶電火災),但由于鋰電池組件的復雜性,其火災特性實際上涵蓋了多種火災類型。具體而言,電池的隔膜材料和電極材料在燃燒時表現(xiàn)為A類火災(固體可燃物火災);電解液因其高易燃性屬于B類火災(液體火災);而在熱失控過程中釋放的氫氣和其他易燃氣體又使其具有C類火災(氣體火災)的特征。這種多元化的火災特性使得鋰電池火災更加復雜,撲救難度顯著提高。從燃燒學的角度來看,燃燒需要同時具備可燃物、助燃物和點火源三要素,而鋰電池本身完全符合這三個條件:電極材料和電解液構成可燃物,電池化學反應釋放氧化劑構成助燃物,熱失控過程的高溫和電弧可視為點火源。因此,鋰電池火災一旦發(fā)生,其自我支持的燃燒機制使得抑制更加困難。
針對鋰電池火災的撲救,現(xiàn)有滅火劑主要分為氣體、水基和固體類。然而,純電公交車火災通常規(guī)模較大且場地復雜,氣體滅火劑難以覆蓋整個火場,固體滅火劑對大面積火災的使用效率較低。因此,水基滅火劑仍是最有效和常用的介質。水具有優(yōu)異的冷卻性能,通過降低電池溫度來抑制熱失控的蔓延,同時消防栓等供水設施也為大規(guī)模火災的持續(xù)滅火提供了便利條件。研究表明,水噴霧是撲救鋰電池火災的較佳選擇,其滅火機理主要依靠冷卻和窒息作用[6]。噴霧形式能夠覆蓋更大面積,提升冷卻效率,同時對明火具有較好的撲滅效果。在實際滅火操作中,當消防救援隊伍到達現(xiàn)場后,應優(yōu)先組織滅火組對著火的鋰電池組進行持續(xù)冷卻。推薦使用多噴頭布置以確保覆蓋面積,同時應提高噴霧流量,增加冷卻效果。噴水角度的選擇也十分關鍵,應確保水流均勻覆蓋電池組表面,尤其是電池熱失控區(qū)域,以有效阻斷熱量傳播。此外,由于鋰電池火災會釋放大量有毒氣體(如氟化氫、一氧化碳等),消防人員必須配備防護裝備,如防毒面罩和防化服,以防止吸入有害氣體或接觸高溫材料帶來的身體傷害。同時,救援指揮人員需實時監(jiān)測火勢和煙氣擴散情況,避免因滅火過程中通風改變引發(fā)火勢擴散或次生危險。
3 結語
開展純電公交車火災事故特點分析,制定應急救援策略對提升消防救援效率,降低財產(chǎn)損失和拯救人民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義。通過事故分析、文獻調研發(fā)現(xiàn),純電公交車火災事故具有突發(fā)性強,燃燒劇烈、煙氣大,火災蔓延快,社會影響大等顯著特點。這些事故特點給消防救援工作帶來了極大的不便。在總結事故特點,文獻研究結果的基礎上,我們在事故應對策略方面提出針對性的應對措施,如煙氣處置和滅火策略分析。對于煙氣處置,雖然破窗能夠加快排煙速度,但也應當注意新鮮空氣的補入也會增加燃燒強度。對于滅火策略,使用細水霧是一項有效措施,加大流量和增加覆蓋面積對抑制鋰電池燃燒具有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毛正松,林永發(fā),王皓,等.新能源公交車純電動力總成系統(tǒng)匹配技術研究[J].傳動技術,2018,32(03):14-18.
[2]周寶慶,朱錦波,高林峰.鋰離子電池熱失控及滅火技術綜述[J].勞動保護,2024(10):68-70.
[3]徐大用,蔣會春,馬建斌,等.純電動公交車火災事故數(shù)值模擬與應急處置研究[J].城市公共交通,2020(06):29-36.
[4]朱凱,楊亞鵬,孫峰,等.純電動和燃油公交車的火災發(fā)展特性數(shù)值模擬研究[J].安全與環(huán)境學報,2024,24(08):2904-2910.
[5]楊曉雨,趙瑞彬.不同開窗對公交車煙氣排出的研究[J].中國公共安全(學術版),2018(02):57-61.
[6]張淇厚,李思成,劉佳玲.抑制鋰離子電池火災的新型滅火劑研究進展[J].消防科學與技術,2024,43(08):1138-1144.
[7]黃江,金建泉,趙梁,等.鋰離子電池火災滅火劑及滅火策略研究進展[J].工程科學學報,2024,46(11):2121-2132.
[8]朱難難,王學輝,余佳靈,等.全尺寸電動汽車火災特性試驗研究[J].消防科學與技術,2023,42(01):3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