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省淳安縣北面的村莊中,村民們每逢清明節(jié)來臨時,都有做清明粿這一習俗。因為在海拔1400余米的千畝田盆地上長著許多藥食兩用的野牛蒡,村民們便就地取材,用它的葉子做清明粿,不僅好吃,還能強身健體。
相傳,用牛蒡葉做青粿的習俗跟朱元璋有關。元末年間,朱元璋的義軍駐扎在千畝田。這支隊伍中有一小部分士兵是從附近山村招來的,他們便想去采摘小艾葉做青粿??墒牵М€田的小艾葉數(shù)量極少,根本不夠用。后來,炊事兵毛?;鹣肫鹎М€田盆地上長著另一種植物,土名叫牛蒡,它的葉子像蒲扇一樣又大又綠,可以代替小艾葉,最重要的是數(shù)量夠多,于是就叫士兵摘野牛蒡葉,用來代替小艾葉做青粿。
炊事兵們由著自己的愛好放入各種餡,有咸的、甜的,還有什么餡都沒有的,接著用蒸籠蒸熟或用鐵鍋烘烤至熟。香噴噴的美味出鍋后,士兵們嘗了嘗都覺得很好吃。后來,用野牛蒡葉做青粿的習俗就保留了下來。由于在清明前后,野牛蒡葉正好鮮嫩可食,后來當?shù)厝吮阌门]蛉~來做清明粿。
用牛蒡葉做清明粿時,要先將牛蒡葉的中間粗莖去掉,清水洗凈后放入鐵鍋中焯一下,焯的時候放點堿水。接著將焯過的牛蒡葉用冷水清洗干凈,也可放進水桶內浸泡,待到用時再取出。
接著一個步驟就是和面團。和米粉面團也有講究,要先在鍋中燒開水,倒入適量的米粉,再用木棍攪拌,接著用木勺舀起倒在面板上,用力反復揉搓成團。然后將洗凈的牛蒡葉放入石臼中搗軟、搗細,摻入米粉面團中揉搓均勻即成面皮。
清明粿的餡料多種多樣,有的用菜餡,做成咸清粿;有的將芝麻炒熟,做成甜清粿;還有什么餡都不放的,叫淡清粿。清明粿的形狀也各不相同,有圓的,也有兩頭略尖、中間稍大的,土名叫“梳子粿”。
除了做青粿,野牛蒡葉還可炒食、涼拌或做湯。20世紀60年代,山里人缺少糧食吃不飽,只得想方設法去山上尋找可食用的原料加工成食物飽腹,野牛蒡葉就是其中之一。我的父親也曾幾次到千畝田采摘一擔擔的牛蒡葉,回家曬干后加工成食物,幫助一家人度過饑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