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磚到硯、從石頭到樹葉,他玩著玩著竟玩到了落葉上,即在落葉上治印。牛刀小試,效果卻出乎意料,落葉刻印,有方有圓有隨形,有文有圖有邊框。這落葉印,形狀各異,色彩繽紛,落葉成印,別具一格。那為何要叫落葉印,而非樹葉???2月21日,黃河印社創(chuàng)社社長、山西書法家協(xié)會原纂刻委員會委員張燈對《科學導報》記者說:“葉片到落時其色彩最豐富、最深沉、最穩(wěn)定,也最有韻味。此外,就道法自然的觀念來說,葉子落地,走完一生,可謂功德圓滿。只撿落葉而不摘新葉,是注重生態(tài),更是保護環(huán)境?!?/p>
留住落葉自然生命最后的輝煌,開啟落葉新的藝術(shù)生命篇章,變廢為寶,化腐朽為神奇。“刻制落葉印,何樂而不為?落葉印,我之所好?!睆垷粜χf道。
年幼的張燈成長于晉中市榆次區(qū),初中時每逢放學都會路過一個刻章鋪子,那時他稱之為“刻戳戳”,還沒有“篆書”“治印”的概念,也不知道那些不認識的反字是怎么刻到戳子上的。直到有一天,他恰好遇到刻戳的人把字先寫在紙上,再對到要刻的戳子上,這一刻他才恍然大悟為什么字是反的。而這件小事,讓他對纂刻有了濃厚的興趣,在學習之余他閱讀了大量的書籍,開始深入地了解起這門“手藝”。
大學畢業(yè)后,張燈在太原市參加了工作,當?shù)弥〕菚∶以谖幕^舉辦書法篆刻展,他便去參觀了。不久,太原市南郊區(qū)文化館也要舉辦書畫展,他躍躍欲試,卻沒印石,便就地取材,找了塊青磚,鋸成小方塊,用小鋼鋸磨了把小刀,刻了幾方磚印,沒想到成功入選。
之后,張燈被調(diào)到山西省政協(xié)工作,得知書法纂刻家水既生是省政協(xié)委員,他便鼓起勇氣上門請教。時間久了,水既生發(fā)現(xiàn)他不是玩玩而已,便不再客氣,開始直指他的錯誤?!澳菚r,我剛開始自學治印不久,連基本的術(shù)語、行話都不懂。但我不氣餒,不懂就問,不會就學,我相信,功夫不負有心人?!睆垷粽f。
在落葉上治印是9年前的事情,張燈在微信上看到老同學轉(zhuǎn)發(fā)的一組攝影作品,背景是各種形狀的樹葉。他便突發(fā)奇想,到院子里撿來幾片落葉刻起印來。對于此時已有多年治印功夫的張燈而言,在落葉上刻畫已是手到擒來。于是,“吉祥”“秋”“猴年吉祥”3枚落葉印刻作品相繼呈現(xiàn)在眼前。在這個過程中,張燈發(fā)現(xiàn)了一個問題,落葉雖稱印,卻只能觀看不能鈐印。為此,他又開始了新的探索,終于找到了較厚的落葉,經(jīng)過一番試刻,刻出了既能拓又能印的落葉印,也成為了他獨創(chuàng)的落葉印。
張燈的作品中,有一枚“思念”印,是他和家養(yǎng)白色波斯貓的故事?!凹邑埑舫簦簧鱽G失,晝夜尋找,三日不得,思之念之,愁困憂傷,何以解憂,唯有印章。遂刻‘思念’二字,并為其造像?!边@是張燈刻制這枚落葉印寫的話。此印,印文二字陽刻,小貓肖形陰刻,圖文皆用家傳引針扎就。看思念,曚曚昽昽,迷迷茫茫,像是在苦苦掙扎;看臭臭,毛茸茸的,暖突突的,似乎有了生命一般。因動情而動刀,又因動刀而留情。于是,又刻制了“刀下留情”的印,并生發(fā)了“刀下留情,方為印人”的感慨。
張燈治印多為大印,而且越來越喜歡刻磚印,越刻越大,大至盈尺,卻從未刻過小印。花甲過后,“能治小印否”倒成了疑問。為此,他決意一試。于是凝神靜氣,小心翼翼,拈刀就石,緩緩而刻,遂成一批小印。最小的長方形印為0.5厘米×0.2厘米,如一粒大米,最小的方形印邊長也只有0.38厘米,比高粱顆粒稍大點?!安恢现痢北闶瞧渲幸环?,也不足1厘米。經(jīng)過試刻,張燈深有體會:治小印,不在眼,而在手,更在心。
“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睆垷粲兄贻p人的好奇心,不拘一格,勇于探索,已經(jīng)嘗試用多種材質(zhì)治印三千多方,多以古璽、秦漢印的風格與形式為主,制磚印則多刀、錐并用,鑿、擊、沖、切、剜、剔等隨機而發(fā),以意領(lǐng)之、心思所在、意緒所到,就像一個灑脫的少年,心滿意足地在方寸之間綻放著生命之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