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安徽地域文化在歷史發(fā)展中孕育出了豐富多彩、絢爛瑰麗的神話故事。本文概述了古代安徽神話的起源,選取具有代表性的古代安徽神話故事進行分類解析,并探討其文化內(nèi)涵。
一、古代安徽神話的起源
安徽省位于中國華東內(nèi)陸腹地,長江、淮河貫穿安徽全境。長江以北,平原廣闊,阡陌縱橫;長江兩岸,河湖眾多,水土富饒;皖南山區(qū),重巒疊嶂,物產(chǎn)豐富。迥異的南北地貌使得安徽省擁有眾多名勝古跡、地域特產(chǎn)以及多樣的民俗文化。這片土地誕生了無數(shù)絢麗多彩的神話故事,值得人們細細品味。
古代安徽神話數(shù)量龐大,種類繁多。探究古代安徽神話的起源,需要結(jié)合先民的生活環(huán)境、思想觀念和宗教活動等多種因素,目前主要有以下幾種觀點:
一是古代安徽神話起源于“萬物有靈”的觀念。在原始社會時期,由于人們對諸如風雨雷電、森林大火、日月運行等自然現(xiàn)象無法給出合理解釋,他們便賦予這些現(xiàn)象和物體以生命特征,稱之為神,并將水、火、風、太陽、月亮乃至石頭、小草等視為崇拜的對象。這為神話的產(chǎn)生創(chuàng)造了條件。
二是古代安徽神話起源于儺術。儺是一種古老的祭祀儀式,即儺祭。起源于原始社會的圖騰崇拜,成型于商周時期。祭祀時,為了娛神,“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后面逐漸發(fā)展成了儺舞。加上簡單的劇情后,儺舞便發(fā)展成儺戲。
徽州儺,作為安徽地區(qū)一種古老的祭祀活動,一直在不斷演變。它融合了徽州地區(qū)的傳統(tǒng)文化與獨特的風俗民情?!白运未詠?,徽州儺已由原始的驅(qū)除疫鬼的初衷,發(fā)展成包容驅(qū)邪扶正、祭祀祖先、祈福求安、祝禱豐收等眾多的迎神賽會活動,娛樂成分不斷增強,幾乎一年四季都有儺祭活動?!?/p>
古代安徽神話數(shù)量多,歷史悠遠。袁珂先生認為神話領域包含了神話、傳說、歷史、仙話、志怪,有童話意味的民間傳說,來源于佛經(jīng)的神話人物和故事,關于節(jié)日、法術、寶物和地方風物的神話傳說以及少數(shù)民族的神話傳說這九部分。想要全面了解中國古代神話,必須以廣義的視角看待神話。
本文探討的古代安徽神話,均屬于袁珂先生所界定的廣義神話概念范疇之內(nèi)。如袁珂先生所說:“我們現(xiàn)在就是要擴大視野,把后代那些一般人稱之為神話的民間傳說故事都包括到神話的范圍來。問題不在乎名稱,而在乎精神實質(zhì),在乎我們承認后代和古代一樣也有產(chǎn)生神話的可能性的客觀條件?!?/p>
二、古代安徽神話的分類
(一)來源于風景名勝的古代安徽神話
安徽省簡稱“皖”?!都崱方忉屚顬椤懊髅病?。皖岳皖川,山明水秀。《江南通志》與《安慶府志》形容安徽勝景:“疊嶂層巒,拒云概日??涨喾e翠,萬仞如翔?!薄把瞿酉?,俯瞰廣野。瑰奇秀麗,不可名狀?!卑不盏娘L景名勝在李白、白居易、王安石的詩篇中均有描繪。許多神話故事都來源于安徽的風景名勝。這類神話故事極富想象力和浪漫主義精神,黃山“飛來石”神話與涇縣“琴高山”神話便是其中的代表。
位于安徽省黃山風景區(qū)的飛來石,其外形極為奇特,仿佛整塊巖石自天際降落至此。初見之下,它似乎隨時可能墜入懸崖,然而歷經(jīng)風雨,它依然屹立不倒,展現(xiàn)出了驚人的穩(wěn)定性。關于黃山“飛來石”的神話故事在民間有多種說法,其中一種說法為:
相傳在宋代的時候,有一個石匠叫作單福,他一生之中修過很多橋,做了很多好事。到了晚年他想給自己的家鄉(xiāng)修一座橋,但他膝下無子,只有一個女兒,叫作小姣。小姣看到父親這么累,非常想幫父親鑿山運石修橋。在她的苦苦懇求下,父親終于答應帶著她和三個徒弟一起去鑿石修橋。但是鑿了幾年下來,堆在河邊的石頭只有一點點。小姣很心急,請人寫了四個大字:捐身修橋,還在頭上插了一個草標。這時來了一個瘸子,也就是鐵拐李,他拔掉草標,飛到天上,拿扇子對著山體扇了幾下,就把石料運到了江邊。鐵拐李把最后一塊石頭運到空中的時候,就是現(xiàn)在的飛來石,單福說石頭夠了。鐵拐李就把這塊石頭落到了山崖上,給黃山增添了絕妙的一景。
吳培基在《涇縣民間故事》中提到了“琴高山”的故事。位于安徽涇縣琴溪的琴高山,自古即為風景名勝,傳說是“琴高仙人”的居住地。據(jù)《辭源》及《道教大辭典》記載,琴高仙人來自趙國,目睹長平之戰(zhàn)導致百姓流離失所,他立下修道之志,意在幫助黎民百姓。相傳他于琴高山上擇巖洞而居,潛心修煉道法,還擅長煉丹藥,用以防病治病,對鄰近的百姓也是有求必應。老百姓尊稱他為“琴高公”。琴高山東面有一條小溪,清澈見底,人們稱之為琴溪。相傳,有一年正值春荒,許多百姓揭不開鍋。琴高公見此情景深為同情,隨手將煉丹的藥渣倒入溪水中,藥渣化成無數(shù)小魚,當?shù)厝讼渤鐾猓甲呦喔?,百姓紛紛趕來捕魚。琴高公指點大家把小魚制成魚干,拿到集市上換錢糧,順利度過了春荒?!斑@種魚長不盈寸、龍頭鳳尾、果腹銀鱗,烘制后的魚干,色褐黃,四鰭圓平,置放不倒,尾鰭豎翅,兩目圓睜,猶如活魚。擱入茶中,沸水沖泡更是栩栩如生。奇妙的小魚不僅是品茶飲酒之上乘佐品,也是當時地方貢奉君王的貢品。因為此魚乃琴高公仙術演化,所以大家就叫它琴魚。”
(二)與道教文化相關的古代安徽神話
黃山相傳為軒轅黃帝得道飛升之處,黃山煉丹峰傳說是因軒轅黃帝與容成子、浮丘公在此煉制丹藥而得名。“點石成雞”的神話故事來源于淮南王劉安。相傳他在安徽八公山修煉時,用石頭變出了無數(shù)的雞來飼養(yǎng)。這些雞長大后,每天早晨都會大聲鳴叫,聲音響徹山谷。“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典故同樣源于劉安。相傳劉安服了靈丹后羽化成仙,他的雞和狗吃了丹藥也跟著他一同飛升。
(三)來源于傳統(tǒng)物產(chǎn)的古代安徽神話
安徽地區(qū)自古以來資源豐富,物產(chǎn)眾多,各地都有名產(chǎn)。這背后也有著不少有趣的神話故事?!八某叩ぁ迸c“太白韭菜”便是代表。
“四尺丹”是一種名貴的宣紙,據(jù)說是為了紀念宣紙祖師孔丹而命名。學者汪曉婧闡述了有關孔丹造宣紙的傳說,大致內(nèi)容為:
在東漢,蔡倫死后,他的弟子孔丹總想造出一種質(zhì)地更好的紙為師傅畫像,以此來紀念師傅,可是他在洛陽多次試驗也沒有成功。一天,孔丹在造紙,忽然一位鶴發(fā)童顏的老人拄著拐杖來到造紙工棚,說:“你們一群年輕人在此愁容滿面是為何故?”孔丹如實回答說:“老師傅,我們正為造紙之事發(fā)愁?!崩险哂謫枺骸坝惺裁措y事說出來,造紙之事我也略懂一二?!笨椎せ氐溃骸皩嵅幌嗖m,這撈出的濕紙不能重疊,一旦重疊就分不開,必須撈一張曬一張,工效極低,如何解決,您老有何高見?”老者聽后哈哈一笑,說:“此有何難!”隨即用拐杖在漿槽內(nèi)順攪三下,又反攪三下,說:“行了,你再試試看?!笨椎ず凸び褌儗瞥龅臐窦堉丿B起來堆成一垛,再壓出水分,很順利地一張張揭開。當孔丹倒上熱茶敬奉老者時,卻發(fā)現(xiàn)老者早已無影無蹤。
《涇縣民間故事》則記錄了“太白韭菜”的故事。韭菜大多生長在農(nóng)家的菜園里,然而有一種韭菜卻生在崗坡上,四季郁郁蔥蔥,無需栽培管理,卻出奇地香,令人垂涎。這就是生長在安徽桃花潭畔彩虹崗上的韭菜,人們也稱它為“太白韭菜”。說起它的由來,也是一個神話故事:
相傳唐天寶年間,涇縣縣令汪倫相邀李白來到安徽涇縣桃花潭,飲酒抒懷。李白沿青弋江乘舟而上,一路觀賞,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句,對涇川美景贊不絕口。李白在涇縣時,每日由汪倫相伴。一天,二人在石桌上對飲暢敘,美麗的風景和鄉(xiāng)野土菜讓李白陶醉。李白被感動之余,向崗上噴出一口酒,過后彩虹崗上居然長出了遍野的韭菜。臨別時,李白依依不舍,留下《贈汪倫》,世代傳誦,同時也留下了郁郁蔥蔥的“太白韭菜”?!疤拙虏恕苯o人們餐桌上留下了一道佳肴,也點綴著彩虹崗,點綴著桃花潭。
(四)反映愛情婚姻生活的古代安徽神話
在古代長期的封建統(tǒng)治之下,安徽民間流傳著很多關于追求美好生活與婚姻自由的神話。“七仙女與董永”“劉蘭芝與焦仲卿”的故事便是代表。
“七仙女與董永”的故事是安徽黃梅戲早期積累的“三十六大本”之一,也是黃梅戲的保留劇目,又名《天仙配》。作為一個家喻戶曉的故事,它集孝心、勞動、愛情三種古代神話元素于一身。其中,男主人公董永是中國農(nóng)民勤勞、淳樸與孝順形象的典型代表。他為了籌集父親的喪葬費用,不惜犧牲自我,甘愿賣身為奴。在遇到同樣心地善良、敢于沖破層層束縛下凡的七仙女后,董永想通過勤勞改變生活,和七仙女組建一個美滿的家庭。七仙女也被董永的品質(zhì)感染,義無反顧地追隨他。最終七仙女為保全董永,在老槐樹下與董永約定“來年碧桃花開日,槐樹下面把子交”,兩人永遠分離?!捌呦膳c董永”的神話故事之所以能夠廣泛流傳,根本原因在于它蘊含了青年男女對美滿愛情與婚姻自由的深切向往,觸動了人們對封建社會人身壓迫的不滿情緒。
劉蘭芝和焦仲卿是漢樂府民歌《孔雀東南飛》的主人公,他們用自己的生命表達了對封建禮教的控訴,向后人展示了對婚姻自由的追求。劉蘭芝和焦仲卿死后化為鴛鴦,這與《梁?!分辛荷讲c祝英臺死后雙雙化蝶的結(jié)局有異曲同工之妙。他們都贏得了世人的同情,成為后世沖破封建枷鎖的精神力量。
三、古代安徽神話的特色
(一)極具地方色彩,體現(xiàn)鄉(xiāng)土特色
古代安徽神話包羅萬象,極具安徽地方色彩和鄉(xiāng)土特色。它們有的取材于黃山、琴高山、桃花潭等安徽風景名勝;有的取材于安徽傳統(tǒng)物產(chǎn),如安徽省宣城市特產(chǎn)、國家地理標志產(chǎn)品——宣紙,皖南山區(qū)地方特有魚類、安徽省二級保護動物——琴魚等。古代安徽神話的取材范圍極為廣泛,故事情節(jié)豐富瑰麗,生動有趣。
(二)道教底蘊深厚,彰顯文化魅力
中國道教文化對安徽地區(qū)的神話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道教的思想觀念和修行方式,為神話創(chuàng)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和靈感。古代安徽神話與道教文化緊密相連,共同構成了安徽地區(qū)豐富多彩的文化景觀,彰顯了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
(三)充滿勞動熱情,富有想象意味
高爾基說:“在原始人的觀念中,神并非一種抽象的概念,一種幻想的東西,而是一種用某種勞動工具武裝著的十分現(xiàn)實的人物。神是某種手藝的能手,人們的教師和同事。”馬克思主義的藝術觀認為一切文學藝術都起源于勞動。
古代安徽神話是安徽勞動人民口口相傳的文學。這些神話中主人公所從事的勞動都不平常,極具創(chuàng)造力。如“黃山飛來石”神話中的單福,想以自己精湛的手藝為家鄉(xiāng)人造橋。“宣紙祖師孔丹”神話中的孔丹,一心想造出質(zhì)地更好的紙張?!捌呦膳c董永”神話中,眾仙女一夜之間織成云錦十匹等。這些神話故事中的人物極富勞動精神,能夠激發(fā)人民的勞動熱情。
(四)凝聚精神力量,突出抗爭精神
在封建社會背景下,古代安徽地區(qū)不斷涌現(xiàn)出為追求婚姻自由與美滿愛情,與封建勢力進行斗爭的神話故事。這些故事通過敘述人與神之間建立戀愛關系,乃至結(jié)婚生子的情節(jié),來挑戰(zhàn)和沖擊封建社會的禮教。在這些人物身上,我們可以看到知難而進、敢于犧牲、鍥而不舍、自強不息的抗爭精神。
四、結(jié)語
中華民族的歷史進程中誕生了無數(shù)瑰麗絢爛的神話,這些神話深刻詮釋了中國人的民族精神、道德倫理、宗教信仰、審美情趣以及思維方式,成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獨樹一幟且極為優(yōu)秀的組成部分。探索古代安徽神話,感受富有吸引力的神話人物形象,有助于青少年深入了解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領略家鄉(xiāng)的文化風采,從而堅定文化自信。隨著國家經(jīng)濟發(fā)展和社會全面進步,安徽正經(jīng)歷著日新月異的變遷。深入挖掘民間文化瑰寶,搜集整理古代安徽的神話故事,對于提升安徽的知名度以及促進旅游業(yè)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袁珂. 中國神話傳說[M]. 北京:北京聯(lián)合出版公司,2016.
[2] 魯迅. 中國小說史略[M].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
[3] 袁珂. 中國神話史[M]. 北京:北京聯(lián)合出版公司,2015.
[4] 姚邦藻. 徽州學概論[M].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
[5] 周始. 皖志述略[M]. 合肥:安徽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1983.
[6] 吳培基. 涇縣民間故事[M]. 宣城:政協(xié)安徽省涇縣老委員聯(lián)誼會,2004.
[7] 袁珂. 從狹義的神話到廣義的神話[J]. 社會科學戰(zhàn)線,1982(4).
[8] 汪曉婧.《中國手工紙文庫·安徽卷》翻譯報告[D]. 合肥:合肥工業(yè)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