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有足樂者, 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 —— 宋 濂
【追根溯源】
語出明代宋濂的《送東陽馬生序》,原文語境:同舍生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huán),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余則缊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余之勤且艱若此。
【名言點撥】
宋濂為表現(xiàn)自己的苦讀,選取了與同窗相比的衣食拮據(jù)之苦。這兩句話意為:因為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興的事,并不覺得吃穿的享受不如人家。學習使他感到欣喜,雖然求學之路艱苦,內(nèi)心卻甜蜜無比。這有力地說明學業(yè)能否有所成就,主要在于主觀努力,不在天資的高下和條件的優(yōu)劣,勉勵青年人要珍惜良好的讀書環(huán)境,專心治學。
【適用話題】
苦與樂 主動與被動 物質(zhì)與精神 讀書與成長
【創(chuàng)新示例】
思想為先導,不拘于時。荷爾德林說:“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比藨摶畹孟穸浠?,詩意地盛開,特別是當人遭遇逆境的時候。宋濂曾在窮冬烈風中踏雪求學,即使極端惡劣的環(huán)境也無法阻止他探尋新知的步伐,“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他沉浸在學習的路途中,不因種種外因而困擾;杜甫在身陷囹圄之時,仍想的是“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即使窮困潦倒,依然堅持自己的抱負;譚嗣同在變法失敗之時,仍高呼“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慷慨赴死。愿吾輩青年都能有蘇軾般“何妨吟嘯且徐行”的浩然氣概,堅定思想理念,不斷成長。
七堇年說:“我們?nèi)孕韫采目犊c繁華相愛,即使歲月以刻薄與荒蕪相欺?!鄙罾ьD的人精神未必困頓。我國優(yōu)秀作家史鐵生在21歲時雙腿殘疾,盡管不能行走,但他沒有被輪椅困住思想,而是讓文字成為坎坷生命的注釋。他在《病隙碎筆》中說:“人不可以逃避苦難,亦不可以放棄希望?!蔽覀円簧须y免會遇到大大小小的苦難,但我們應該滿懷希望,不被一時的困頓與刻薄打倒,不枉費生命這趟旅途。他在《我與地壇》中說:“命定的局限盡可永在,不屈的挑戰(zhàn)卻不可須臾或缺?!痹谶@短促的生命線中,局限、困難、束縛隨時存在著,人生的意義就在于不能止步不前,須臾等待。要不斷去挑戰(zhàn),去超越,以增加人生的厚度與寬度。
“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蔽覀冊谀婢车穆吠局胁粩嗲笏髦⒆穼ぶ?,我們懷揣著一顆赤子之心,我們超越困難,我們不懼風浪。愿你我都能破除逆境,通往昭昭前路。
(《愿君破逆境,通往昭昭前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