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經最高人民法院核準,內蒙古自治區(qū)興安盟中級人民法院對李建平執(zhí)行了死刑。
“小官巨貪”終被法律制裁
今年9月7日,興安盟中級人民法院以貪污罪、受賄罪、挪用公款罪和縱容黑社會性質組織罪,判處李建平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并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李建平上訴后,內蒙古自治區(qū)高級人民法院于2024年8月22日裁定駁回上訴,維持原判,并依法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核準。
最高人民法院經復核確認:李建平身為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以欺騙的手段非法占有國有公司資金14.37億余元,其中2.89億余元尚未實際取得;為他人謀取利益,非法收受他人錢財共計5.77億余元;挪用公款10.55億余元,其中4.04億余元案發(fā)前尚未歸還;李建平身為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不依法履行職責,縱容以趙文遠(已判刑)為首的黑社會性質組織進行違法犯罪活動。
最高人民法院認為,李建平的行為構成上述四項罪名,犯罪情節(jié)特別嚴重,社會影響惡劣,給國家和人民利益造成特別重大損失,依法應予嚴懲。
把分管領域當成“私人領地”
公開信息顯示,李建平,男,漢族,1960年5月出生,河北省霸州人,大學文化,1982年8月參加工作,1985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他早年曾在內蒙古電子學校、內蒙古電子工業(yè)局團委、內蒙古啤酒廠、呼和浩特市體改委等處工作,1996年3月起進入呼和浩特水務系統(tǒng)工作,并于2004年6月起任呼和浩特市水務局黨委書記、局長兼春華水務公司董事長。2011年3月,李建平任呼和浩特市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黨工委書記。
2018年9月李建平被查,2019年8月被“雙開”。
內蒙古自治區(qū)紀委監(jiān)委通報稱,李建平毫無紀律和法律意識,把分管領域當成“私人領地”,把下屬企業(yè)當成自己的“錢袋子”和“提款機”,指使下屬國有公司挪用專項資金,在購買住房過程中侵犯國家利益;長期“亦官亦商”,與不法商人勾肩搭背、沆瀣一氣,大肆非法攫取巨額經濟利益;生活腐化墮落,多次到境外賭博,造成不良影響等。
被查前還妄想轉走資金
中央紀委國家監(jiān)委2021年2月發(fā)文《清除經開區(qū)發(fā)展的絆腳石,一把手亦官亦商 權力運行缺乏監(jiān)督》稱,該案涉案金額30億余元,被稱為“內蒙古反腐敗斗爭史上迄今第一大案”。
自2011年3月至2018年9月被通報,李建平擔任呼和浩特市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黨工委書記7年時間里,斂財“金額從幾萬、幾十萬,逐漸增加到幾百萬、幾千萬,甚至幾億”。為了擾亂監(jiān)管視線,李建平以某酒店服務員王某、敖某和社會人員徐某三人名義,注冊成立公司,法人為王某,但真實老板是李建平。更為荒唐的是,在初選董事長、總經理和監(jiān)事長時,李建平竟然用“石頭剪刀布”的方式解決,第一名董事長、第二名總經理、第三名監(jiān)事長。他涉嫌違規(guī)進人862名,“劣幣驅逐良幣”現(xiàn)象在經開區(qū)大行其道。李建平攫取的巨額經濟利益涉案金額達30億余元,部分錢款用于賭博,其余多用于購買名家字畫、古玩玉器、黃金珠寶、名貴手表及中外名酒,其酒窖中名酒達數(shù)萬瓶。
內蒙古自治區(qū)紀委監(jiān)委相關辦案人員透露,就在被留置前夕,李建平還妄想將2億多元資金轉走。
此外,李建平縱容的黑社會性質組織頭目趙文遠已被判處無期徒刑。趙文遠及其組織成員自二十世紀90年代至今在呼和浩特市實施了大量違法犯罪活動,2020年12月31日,呼和浩特市中級人民法院依法公開開庭宣判以趙文遠為首的41名被告人犯組織、領導、參加黑社會性質組織罪一案。此前,呼和浩特市公安局已對趙文遠犯罪團伙采取強制措施,其中33人被批準逮捕。李建平的落馬和被執(zhí)行死刑,標志著這一長期危害社會的腐敗行為得到了應有的法律制裁。
(綜合央視新聞、《大眾日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