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任伯年是“海上畫派”中的重要代表人物,一生創(chuàng)作了大量具有獨特藝術特色和審美價值的畫作,尤其是任伯年的花鳥畫,為中國花鳥畫的發(fā)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任伯年的花鳥畫注重寫意精神,并在寫意精神上有所發(fā)展和突破,成為中國寫意花鳥畫的重要代表。本文試從任伯年花鳥畫的寫意精神入手,并進一步探究任伯年花鳥畫中的寫意精神對當下美術創(chuàng)作的意義。
關鍵詞:任伯年;寫意花鳥畫;寫意精神
(一)任伯年花鳥畫的產(chǎn)生背景
任伯年(1840—1895年),初名潤,改名頤,字伯年,號小樓,浙江山陰人。任伯年的父親任鶴聲,雖為米商,但同時也是文人兼民間畫師,擅長寫真術,并教之伯年。青年時他得族叔任熊、任薰指導,后居上海鬻畫為生。
任伯年是中國近現(xiàn)代繪畫史上的開拓者,是海上畫派的杰出代表人物,他與吳昌碩、齊白石、黃賓虹齊名,四人并稱為“近現(xiàn)代中國畫四大家”。任伯年具有扎實深厚的藝術功底,且造型能力極強,在繪畫風格上取法陳洪綬、華品、朱耷、惲壽平等名家,又融合民間藝術與西洋繪畫。其作品題材廣泛,重視寫生,形成了清新明快、現(xiàn)實感強的風格。
1.任伯年與海上畫派
19世紀,上海經(jīng)濟發(fā)展迅速,使這里成為新的繪畫市場。這一時期江浙地區(qū)眾多畫家紛紛涌入上海,借助上海的經(jīng)濟發(fā)展來經(jīng)營自己的藝術,各地流派、各種技法在上海進行了前所未有的交流與融合,逐漸形成了上海特色[1]。其中,居于主流地位的畫家是被稱為“海派”的群體。“海派”善于把集詩、書、畫、印于一體的文人畫傳統(tǒng)與民間美術傳統(tǒng)結合起來,將明清大寫意水墨畫技藝和金石藝術中剛健雄強的審美特色、濃烈明快的色彩融會貫通,描寫民間喜聞樂見的題材,形成雅俗共賞的新風貌[2]。“海派”分為前后兩個時期,前期有張熊、朱熊及“三任”任熊、任薰、任頤(即任伯年),其中以任伯年成就最高,后期“海派”則以吳昌碩為巨擘。
2.與任伯年交游的重要人物
任伯年一生因緣際會,遇到了不少貴人,為其在藝術的道路上指點迷津。任熊、任薰、姚小復、胡公壽、吳昌碩等諸多海上畫派畫家與任伯年交游極多。此外,任伯年還與土山灣圖畫館主任劉德齋相交甚密。本文從中選取任熊、任薰、胡公壽、吳昌碩這四位人物進行主要論述。
(1)恩師任氏兄弟(任熊、任薰)
任伯年早期的繪畫風格受民間畫師及任熊、任薰兄弟的影響,其中,任薰對任伯年的影響最大,可以說是任伯年的恩師。任薰發(fā)現(xiàn)了任伯年的藝術潛力,拓寬了任伯年的藝術視野,引領任伯年走上一條正確的藝術道路,這才使得任伯年從一位默默無聞的民間藝術家一躍成為一代名畫家,功成名就[3]。
(2)提攜者胡公壽
胡公壽非??粗厝尾辏粌H為他尋找畫店,還把任伯年介紹給了錢業(yè)公會等團體。此外,胡公壽和任伯年也曾多次合作,留下不少名作,如《橫云山民行乞圖》(圖1)。在胡公壽的大力提攜下,任伯年在海上畫壇“不數(shù)年,畫名大噪”[4]。
(3)至交好友吳昌碩
任伯年與昊昌碩是至交好友,兩人不僅認識,而且還共同活躍在上海畫壇長達十余年,并一直保持深厚的友情。任伯年為吳昌碩畫了多幅肖像畫,幾乎每一幅畫都是名作,如《酸寒尉像》(圖2)。吳昌碩尊任伯年為“畫圣”,他曾刻“畫奴”印相贈,邊款曰:“伯年先生畫得奇趣,求者踵接,無片刻暇,改號‘畫奴’,善自比也?!笨噼F銘之曰:“畫水風雷起,畫石變相鬼,人或非之,而畫奴不恥,惜哉,世無蕭穎士!”[5]1895年,任伯年在上海病逝,吳昌碩悲痛難平,撰寫了挽聯(lián)“北苑千秋人,漢石隋泥同不朽;西風兩行淚,水痕墨趣失知音”[6]來表達對任伯年的敬慕之情。
任伯年的交游經(jīng)歷對其花鳥畫的創(chuàng)作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他在傳統(tǒng)的基礎上不斷進行探索和嘗試,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
(二)任伯年花鳥畫的寫意特點
任伯年的繪畫發(fā)軔于民間藝術,他重視繼承傳統(tǒng),融匯諸家之長,吸收了西畫的速寫、設色諸法,從而形成自己獨有的繪畫風格[7]。任伯年的花鳥畫早年以工筆見長,學北宋雙勾,純以焦墨鉤骨,賦色肥厚,近老蓮派。后期他吸收了惲壽平的沒骨法,又吸收了陳淳、徐渭、朱耷的寫意法,筆墨趨于簡逸放縱,設色明凈淡雅,形成兼工帶寫、明快溫馨的格調[8]。任伯年花鳥畫的寫意特點可以歸納為以下三個方面,本文對此進行簡要論述。
1.題材豐富
任伯年的花鳥畫作品,題材極為豐富,凡是當時所能看到的大自然中的花鳥對象,幾乎沒有他沒畫過的。任伯年的花鳥畫除采用四季花卉這一傳統(tǒng)文人畫題材之外,還善于表現(xiàn)象征寄托、諧俗祝愿以及生活風情[9]。其中,任伯年的花鳥畫作品更多的是描繪民間喜聞樂見的題材,如石榴、佛手、鴛鴦等,用來表達吉祥如意、平安富貴的意義。
2.構圖新穎
任伯年在畫面構圖上,有超乎想象的非凡才能。早期作品構圖、線條比較嚴謹,類似北宋雙鉤法,晚期作品大膽創(chuàng)新,不論是團扇、折扇、屏條還是冊頁,任伯年都能巧妙地安排布局,創(chuàng)造新穎別致的構圖。任伯年花鳥畫構圖的創(chuàng)新形式大致可分為畫塊構圖、散點透視和焦點透視并用的構圖法以及出紙構圖,這三種構圖形式基本上涵蓋了任伯年花鳥畫的構圖方式[10]。同時,任伯年善于取舍,突出主要部分,形象活潑生動。此外,任伯年還講究形與形的互相呼應,色與色相互襯托,不為成法所拘束,給人以一種空靈明快的感覺。
3.墨彩交融
在色彩運用上,任伯年既有工筆和水墨寫意的傳統(tǒng),又將西方繪畫中的色彩運用融入畫面當中。中國傳統(tǒng)繪畫注重筆墨,特別是文人畫盛行以后,墨氣日益濃厚,任伯年打破了傳統(tǒng)繪畫中“水墨為上”的理論觀念,敢于以色代墨、墨彩交融。在水與色、水與粉的運用上,任伯年有自己的獨到之處。
“寫意精神”,概括而言,指的是中國畫作品中蘊含的人與自然萬物相親相和、一體同理的文化精神和美學精神,而這種文化精神和美學精神長久以來乃是傳統(tǒng)文人藝術家借以安身立命的根本所在[11]。
任伯年的花鳥畫具有顯著的寫意精神,他運用豐富的色彩和獨特的墨法,對自然物象進行歸納和再創(chuàng)造,以表達他的主觀情感和理想。
首先,任伯年花鳥畫中的寫意精神體現(xiàn)在對自然物象的簡化和提煉。他注重對物象特征的把握和表現(xiàn),通過簡練、概括、流暢的線條,將所繪對象的特征提煉出來,用筆墨加以表現(xiàn)。這種寫意的手法使他的花鳥畫具有了簡練、概括、生動的特點。
其次,任伯年花鳥畫的寫意精神,最主要特征在于“傳神”。任伯年注重寫生,善于觀察生活,經(jīng)常到戶外作畫,這使得他對所繪對象的形體和神態(tài)把握得相當準確。任伯年不僅能描繪各類動物的形態(tài),還能將其神態(tài)表現(xiàn)出來,從而使畫中所呈現(xiàn)的形象更加生動傳神。
最后,任伯年還強調主觀情感和客觀物象的結合。他在表現(xiàn)自然物象時,注重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將主觀情感融入對自然物象的表現(xiàn)之中。這種結合使得他的花鳥畫不僅具有自然之美,還具有深刻的人文內涵。任伯年以獨特的筆墨手法,將自然界中的花鳥魚蟲表現(xiàn)得極其生動,富有生命力,同時也將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融入其中。
任伯年花鳥畫的寫意精神體現(xiàn)了他對于藝術的獨特理解和追求,也體現(xiàn)了他對于自然和人生的感悟和思考。他的作品將自然物象與主觀情感相結合,在繪畫語言和表現(xiàn)手法上進行創(chuàng)新,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
任伯年的花鳥畫作品具有獨特的寫意精神,這種寫意精神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意義,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
首先,任伯年的花鳥畫作品體現(xiàn)了中國花鳥畫獨特的審美情趣和精神內涵。他的作品不僅展現(xiàn)了其精湛的繪畫技藝,還蘊含深刻的文化內涵。他將自己對生活、人生及社會的理解融入繪畫之中。其畫作所蘊含的美學思想在當代有很強的借鑒價值,尤其是對我們當下藝術創(chuàng)作有積極的指導意義。
其次,任伯年的花鳥畫作品所體現(xiàn)的寫意精神強調畫家的個性和情感的表達,為當代花鳥畫創(chuàng)作提供了更為廣闊的表現(xiàn)空間。他的花鳥畫作品中的動物和植物形象都是表現(xiàn)自己情感和思想的方式,這種方式啟發(fā)了當代藝術家在創(chuàng)作中注重表達自己獨特的情感和思想。
最后,任伯年花鳥畫的寫意精神對于推動中國花鳥畫的發(fā)展也具有重要的意義。他的作品注重寫生和觀察,既保留了中國傳統(tǒng)技法的精髓,又吸收了西方繪畫的長處,為中國花鳥畫的發(fā)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動力。
總之,任伯年花鳥畫的寫意精神對于當代藝術家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它不僅指引當代藝術家在創(chuàng)作中注重表達自己獨特的情感和思想,同時也指引當代藝術家在表現(xiàn)方式和手法上注重創(chuàng)新和嘗試,這種影響對于推動中國花鳥畫的發(fā)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簡介
李瑤,女,漢族,山西晉城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中國畫。
參考文獻
[1]江宏.醉眼看丹青[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19.
[2]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史系中國美術史教研室.中國美術簡史新修訂本[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10.
[3]李仲芳.任伯年評傳[M].杭州:杭州出版社,2013.
[4]薛永年.書畫史論叢稿[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2.
[5]上海書畫出版社.吳昌碩印譜[M].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85.
[6]陳麗娜.淺談任伯年的花鳥畫藝術思想及其創(chuàng)作[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3.
[7]榮寶齋.榮寶齋藏品系列展—海上畫派部分(二)[J].榮寶齋,2018(7):262.
[8]吳昌碩紀念館.缶廬墨跡吳昌碩早期手稿匯編[M].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018.
[9]向思樓.任伯年花鳥畫的藝術特色[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3(7):57-59.
[10]黃朝燊.從構圖賦彩論任伯年花鳥畫的藝術性[D].杭州:中國美術學院,2015.
[11]中華書畫家.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刊中華書畫家[J].中國藝術,2023(1):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