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義奎先生先后就學于西安美術學院和俄羅斯國立師范大學美術系,學院派的系統(tǒng)訓練,為他的油畫創(chuàng)作打下了堅實的造型和色彩基礎。同時,他又搜盡奇峰打草稿,辛勤地進行大量的寫生,自然風光觸發(fā)了無盡的審美靈感,現(xiàn)實生活成為他油畫創(chuàng)作的取之不盡的資源。他在汲取西方繪畫精華的同時,努力研究中國畫的構圖和藝術技巧,最終將中西兩種藝術理念和審美法則予以融合與共生,他的藝術作品造型與傳神兼?zhèn)?,色彩與氣韻并舉,進而創(chuàng)作出頗具個性的視覺圖像,也演繹出別具一格的美學意境,下面筆者就對此予以深入論述。
一、教育背景
西安美術學院油畫系始建于1949年,作為西北地區(qū)重要的油畫教學、科研、創(chuàng)作基地,在全國具有較大的影響。近50年來,該院的油畫專業(yè)先后有汪占非、武德祖、諶北新、蔡亮、黃乃源等名師在此執(zhí)教,為西北地區(qū)乃至全國培養(yǎng)了一大批優(yōu)秀的油畫專業(yè)人才。
汪占非(1911—2013)歷任西北藝術學院美術系主任、西安美術學院油畫系主任、顧問。他的代表性作品有木刻《紀念左聯(lián)五作家》、油畫《人民解放軍渡長江》、中國畫《戰(zhàn)耕圖》《人定勝天豈豪語三門峽上自恍然》等,其繪畫在表現(xiàn)形式上,既直接借鑒了傳統(tǒng)民間繪畫的造型樣式,又賦予新的表現(xiàn)內(nèi)容,色彩的處理比較單純,但透射出的一往無前的戰(zhàn)斗精神,顯示出革命美術的嶄新風貌,具有重要的藝術價值。汪占非是中國革命美術的開拓者和建設者、西北美術教育的奠基人、著名美術家、美術教育家。
武德祖(1923—1991)1957年畢業(yè)于中央美術學院蘇聯(lián)專家馬克西莫夫的油畫訓練班,曾擔任西安美術學院油畫系教授,代表性作品有《婚姻自己做主》《女孩》《正月》《戰(zhàn)爭年代》等。武德祖油畫藝術的重要性在于他創(chuàng)造了肖像油畫的一種典型,即注重色彩的靈動表現(xiàn)和人物情態(tài)的藝術呈現(xiàn)。他堅持“寫生即創(chuàng)作”的理念,每一幅畫作中,色調、明暗、冷暖、筆觸的微妙變化,都值得細細品味。在藝術道路上,武德祖從革命戰(zhàn)爭年代到社會主義建設時期,以畫筆喚醒民眾,歌頌英雄,創(chuàng)作出許多感人的中國人的形象。
諶北新(1932— )1953年畢業(yè)于中央美術學院繪畫系,1957年畢業(yè)于馬克西莫夫油畫訓練班,曾任西安美院油畫系教授。諶北新的油畫具有寫意性的視覺韻味,印象派的色彩與水墨畫、草書的融會,呈現(xiàn)出中西合璧的特色。
蔡亮(1932—1995)1953年畢業(yè)于中央美術學院繪畫系,1955年畢業(yè)于該院研究生班,1978年被調入西安美術學院任教。其油畫代表作有《借宿》《棗園來了秧歌隊》《丹青生涯》《延安火炬》《紅軍三大主力會師》等,這些作品在色彩上繼承了中國近現(xiàn)代著名油畫家、美術教育家董希文的單純、明快、質樸的風格與氣質,而在造型上始終以中國現(xiàn)代著名畫家、美術教育家徐悲鴻主張的寫實主義為標桿。
黃乃源(1931—2004)1949年畢業(yè)于西北藝術學院(西安美院前身),曾任西安美術學院油畫系教授。其代表作品有《蒙族人民歡迎解放軍》《一年比一年更好》《我娃上學》《書攤》《巡道工》《鄉(xiāng)村醫(yī)院》《夏收》《修理農(nóng)具準備春耕》《知心話》《巡道工》《巨輪》《萍鄉(xiāng)洗煤廠》《中央紅軍到陜北》《陜北人民迎救星》《呂先生夫婦肖像》等。
黃乃源始終秉承現(xiàn)實主義創(chuàng)作思想和方法,他重視寫生色彩,認為寫生不是純客觀地照抄自然,而應是在對生活的體驗中,觸景生情的結果。每次寫生都是通過色彩語言表現(xiàn)情景交融的體驗,寫生作畫即所謂的情動于中而形于外。他的一系列作品,就是在平凡之景中感受到不平凡的生活之美,故其品讀起來,倍覺親切感人。
在汪占非、武德祖、諶北新、蔡亮、黃乃源等名師的提攜與教導下,西安美術學院油畫系又涌現(xiàn)出楊力舟、王勝利、潘義奎等一批具有影響力的藝術家。
楊力舟1942年生于山西省臨猗縣,1967年畢業(yè)于西安美術學院油畫系,長期從事油畫、中國畫的創(chuàng)作,同時擅長書法藝術。其代表性的作品有《黃河在咆哮》《農(nóng)樂圖》《太行鐵壁》等。其作品講求“以形寫神”,追求一種“妙在似與不似之間”的感覺,非常講究畫面的整體性與概括性,所以,楊力舟的繪畫是“表現(xiàn)”的藝術。
王勝利1951年出生于陜西西安,曾任西安美術學院院長,王勝利秉承靳尚誼先生寫實油畫的精髓,逐漸發(fā)展出一種洗練與樸實相結合的寫實風格,創(chuàng)造出一種表現(xiàn)健康與清新的審美品格的藝術樣式,其代表性作品有《軍校新秀》《瑰寶》《黃河謠》《紅棗》《六月的陽光》《秋陽》等。
由此可見,西安美術學院可謂人才濟濟、名家輩出,很多油畫大家及數(shù)以百計的優(yōu)秀美術人才都是從這里起飛,并取得了驕人的成就。潘義奎先生扎實的造型能力和精妙的色彩表現(xiàn)力,毫無疑問來自他在西安美術學院的刻苦錘煉。
俄羅斯國立師范大學是俄聯(lián)邦師范類最高學府,也是唯一冠有俄羅斯國家名稱的師范大學。該校的藝術系成立于1817年,有二百多年的歷史,在保存?zhèn)鹘y(tǒng)教育理念的同時也不斷發(fā)展創(chuàng)新,系內(nèi)的課程以培養(yǎng)專家型畫家為目標。美術系位于圣彼得堡市中心,距離冬宮博物館和俄羅斯國家博物館僅一步之遙,優(yōu)越的地理位置使美術系的教學活動可以依托各類藝術展覽,藝術氛圍濃郁。
俄羅斯國立師范大學美術教育學院院長特卡琴科教授強調,俄羅斯對美術教育家的培養(yǎng)是一個終身性、持久性、連續(xù)性的過程,美術教育是和諧人格發(fā)展的基礎。俄羅斯國立師范大學美術系設有四個教研室——油畫教研室、版畫與雕塑教研室、設計與造型藝術教研室以及藝術學與藝術教育教研室,各教研室積極的研究活動有效地提升了教學質量。
俄羅斯國立師范大學美術學院擁有強大的師資力量,早年畢業(yè)于列賓美術學院的米哈伊爾·鮑里索維奇·拉夫倫科教授就是該學院的杰出代表之一。拉夫倫科教授的很多畫作,通過嫻熟的筆觸和明亮的色彩,呈現(xiàn)出俄羅斯鄉(xiāng)村冬日雪景的景色。他以獨特的光影效果將不同地域、不同季節(jié)的美景躍然表現(xiàn)于油畫之中。他在作畫過程中,實現(xiàn)了線條與造型的微妙統(tǒng)一,充分表現(xiàn)油畫色彩的審美表現(xiàn)和筆觸結構之間的動態(tài)關系,通過色彩對比來表現(xiàn)藝術家對大自然的心靈悸動。這些專家的作品使俄羅斯油畫藝術的魅力展示出來,他們不僅在俄羅斯國立師范大學美術學院內(nèi)有著重要的影響力,其研究成果和教育理念也影響了無數(shù)的學生,為推動俄羅斯以及國際美術教育的發(fā)展作出了顯著的貢獻。
俄羅斯深厚的藝術底蘊,尤其是以利維坦、列賓、普拉斯托夫為代表的一批批杰出的藝術大師以及俄羅斯國立師范大學的優(yōu)秀教師對潘義奎的藝術創(chuàng)作有著極大的影響,他的《俄羅斯女大學生》《瑪莎》《圣彼得堡風光》《諾夫哥羅德的教堂》等畫作就是對這些大師的作品予以借鑒的結晶。作為改革開放后第二代留學俄羅斯的代表性油畫家,潘義奎曾師從俄羅斯人民藝術家瓦列里·亞歷山德羅維奇·列德涅夫,其創(chuàng)作深刻體現(xiàn)出巡回畫派的寫實性與印象派外光寫生的獨特美感,他善于在畫面當中通過色彩、構圖、節(jié)奏等方式營造藝術沖突,將暢快自如的筆法、概括堅實的造型和豐富的色彩巧妙地融為一體,形成鮮明獨特的藝術風格。
二、藝術理念
潘義奎先生的藝術作品分為兩大類別,一類是肖像油畫,另一類是風景寫生。肖像畫非常難畫,東晉顧愷之在《魏晉勝流畫贊》說:“凡畫,人最難,次山水,次狗馬;臺榭一定器耳,難成而易好,不待遷想妙得也?!盵1]在顧愷之看來,“其于諸像,則像各異跡,皆令新跡彌舊本。若長短、剛軟、深淺、廣狹與點睛之節(jié),上下、大小、醲薄有一毫小失,則神氣與之俱失矣?!孕螌懮穸掌鋵崒Γ跎霉?,傳神之趨失矣。空其實對則大失,對而不正則小失,不可不察也。一像知明昧,不若悟對之通神也?!盵2]畫人時“點睛”最關鍵,對此顧愷之云:“四體妍媸,本無關妙處;傳神寫照,正在阿堵中。”“手揮五弦易,目送歸鶴難?!薄包c眼睛便欲語?!盵3]
潘義奎先生的肖像油畫強調的正是“以形寫神”,即“傳神寫照,正在阿堵(眼睛)中”。他的肖像油畫注重對眼神的刻畫,因為眼睛是心靈之窗。他的肖像作品重視寫生,同時又不局限于描摹對象的客觀特征,而是著力挖掘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與精神風采,以藝術家敏銳的視點捕捉人物的典型性格特質,從而形成個性化的審美觀照。
潘義奎先生的油畫作品深受俄羅斯油畫的影響,尤其是 巡回畫派的啟發(fā)。 巡回畫派的主要特點是以現(xiàn)實主義為主導風格,作品多表現(xiàn)美麗的俄羅斯大自然、社會歷史事件及中產(chǎn)階級和農(nóng)民的日常生活,代表畫家有 克拉姆斯科伊、 列賓、 蘇里科夫等。他們的作品不僅在技術上高超,而且在思想上深刻,反映了俄國社會的現(xiàn)實問題。巡回畫派對俄羅斯乃至世界藝術界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它打破了美術展覽只在某個大城市舉行的局限,使藝術更加貼近人民,其代表作品如列賓的《 伏爾加河上的纖夫》等成為經(jīng)典,對后來的藝術家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
畫如其人,潘義奎為人坦率質樸,“真切”是他作品最為引人注目的地方。他的作品樸實無華,沒有任何虛假、刻意與矯飾之處,一幅幅肖像畫是對鮮活個體的樸素真實的描繪。潘義奎主張細致觀察事物的表象,以據(jù)實再現(xiàn)為主導,特別是他的肖像油畫作品堅持現(xiàn)實主義風格,他精準觀察現(xiàn)實生活,力求真實地描畫典型環(huán)境中的典型人物,對客觀生活的描繪和體現(xiàn)具體可感,在細節(jié)的真實性和形象的典型性上下足了功夫。他雖然強調對自然或當代生活的準確描繪,但是又沒有完全摒棄理想化的想象。其大量的肖像畫精準直觀而且極富藝術感染力,充滿浪漫的情懷與熱情奔放的詩意。潘義奎先生的風景油畫以俄羅斯和我國西部風光為主,擅長于構圖的經(jīng)營與瞬間光色的把握,有力地凸現(xiàn)了俄羅斯油畫技法與中國文人畫的寫意語言相結合的油畫新面貌。他的風景油畫亦借鑒了印象派外光寫生的表現(xiàn)手法。
“外光”是19世紀的歐洲首先使用的專業(yè)術語,主要是畫家們?yōu)榱松钊胙芯孔匀还饩€下的各種物體表面呈現(xiàn)出來的色彩變化,于是提倡風景寫生。畫家在大自然里寫生創(chuàng)作過程中,注重研究物體表面固有色彩在各種自然光線下的變化,從而能真實表現(xiàn)色彩豐富的變化,進一步在二維畫面上呈現(xiàn)出三維或四維空間的奇妙空間,把觀眾帶入藝術家營造的色彩世界中,體驗不一樣的視覺享受。所謂“外光畫法”,就是將描繪對象的固有色與環(huán)境色有機結合,這就使原有物象的固有色和環(huán)境色互相影響,互相映照,互相反射形成外光效果。早期的印象派畫家們,在大自然中貪婪地追求對光線的描寫,把畫架從室內(nèi)搬到戶外,在曠野中作畫,因此又稱為外光畫派。印象派畫家的繪畫學習或繪畫技法研究,都離不開戶外寫生創(chuàng)作活動。長期的外光寫生過程,不僅培養(yǎng)出藝術家對色彩敏感的觀察能力和捕捉能力,還能歷練一個人的綜合意志,從而更深地體會自然和人生的意義。
潘義奎對列賓、蘇里科夫、謝洛夫等大師甚為推崇,對俄羅斯風景名家非常喜愛。他在俄羅斯留學期間,經(jīng)常游走于俄羅斯的鄉(xiāng)村郊野,感受大師的心境,在畫布上記錄樹的搖曳,捕捉鳥的掠影,在光影變化間畫出了一幅幅詩意明媚的俄羅斯風光。他所描繪的一幕幕場景都包含著對真善美的向往。
潘義奎先生的油畫在中西藝術之間找到一種平衡,在微妙的感受中尋得了一種突破,概括而堅實的造型、律動的節(jié)奏、豐富的色彩使他的畫作和諧美好,充滿人文關懷。他在描繪生于斯養(yǎng)于斯的西北故土時,投入深厚的情感。他的作品既有巡回畫派的真切感人、印象派的光色變幻,又有大西北的遼闊雄渾、樸實質拙,這是他多年創(chuàng)作經(jīng)驗和人生感悟的寫照。
潘義奎先生油畫的最高宗旨是以意境為核心的圖像營造。意境是中華美學的最高境界。意境理論最先出現(xiàn)于文學創(chuàng)作與批評。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文學創(chuàng)作中有“意象”說和“境界”說;唐代詩人王昌齡在《詩格》中提出了“情境”“物境”“意境”理論,標志著“意境”理論基本成熟。中唐的皎然提出了“取境”“緣境”的理論,司空圖主張“不著一字,盡得風流”“可以意冥,難以言狀”,更重視表現(xiàn)作家獨特的審美體驗和情趣意興。晚唐劉禹錫又進一步提出了“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創(chuàng)作見解;南宋嚴羽的“別材”“別趣”說,也在另一個向度上推進了意境理論;明代藝術理論家朱存爵提出了“意境融徹”的主張,圍繞意與境的關系問題又進行了廣泛探討。清代王世禛的“神韻”說和葉夔的“舒寫胸臆”與“發(fā)揮景物”主張均認為意與境并重,強調應該將二者有機結合起來;近代文學家林紓和美學家王國維則強調“意”在“意境”中的重要性。林紓認為“唯能立意,方能造境”,王國維則認為創(chuàng)辭應服從于創(chuàng)意,力倡“內(nèi)美”,提出了詩詞創(chuàng)作中兩種不同的審美規(guī)范:以意取勝的“有我之境”和以境取勝的“無我之境”。
早在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受道家思想和玄學的影響,山水畫已經(jīng)從地圖制作式的幼稚階段跨進了講“實對”(客觀再現(xiàn)),重“寫生”的時期。畫家們開始注重對實境的描繪,并提出了“澄懷味象”“得意忘象”的理論和藝術創(chuàng)作旨在“暢神”“怡情”的思想;唐代美術史家張彥遠提出了“立意”,五代山水畫家荊浩提出了“真景”說;宋代畫家郭熙提出了山水畫創(chuàng)作“重意”問題,認為創(chuàng)作應當“意造”,鑒賞應當“以意窮之”,并第一次使用了與“意境”內(nèi)涵相近的“境界”概念。宋代蘇軾在繪畫上力倡詩畫一體的藝術主張,強化了繪畫中的意境概念;元代畫家倪瓚和錢選的“逸氣”和“士氣”說的提出,使傳統(tǒng)繪畫從側重客觀物象的描摹轉向注重主觀精神的表現(xiàn),以情構境、托物言志的創(chuàng)作傾向,促進了意境理論和實踐的發(fā)展;清代畫家兼理論家笪重光在《畫筌》一書中使用了“意境”這一概念,并針對山水畫創(chuàng)作提出了“實境”“真境”和“神境”的理論,對繪畫中“意”與“境”的涵義和相互關系作了較深入的分析,對繪畫中的虛實、形神、情景等問題,以及意境的表現(xiàn)問題都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總的來說,意境作為繪畫美學概念,是指美術作品中描繪的生活圖景與所表現(xiàn)的思想情感融為一體之后而形成的意與境的合璧,其特點是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耙狻笔乔榕c理的交集,“境”是形與神的融會。意境是屬于主觀范疇的“意”與屬于客觀范疇的“境”二者結合后的統(tǒng)一。在這個統(tǒng)一過程中,情理與形神相互滲透,相互制約,就形成“意境”??梢?,意境是指美術作品中呈現(xiàn)的主客一體、虛實相生、韻味無窮的生命律動和詩意空間。
三、個案分析
潘義奎先生的油畫分為肖像和風景兩大類,肖像類作品表現(xiàn)的內(nèi)容以中國少數(shù)民族和俄羅斯女性為代表。他在描繪人物真實容貌的基礎上,著重刻畫人物的神態(tài)與情緒,表現(xiàn)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他的肖像畫中表現(xiàn)出最樸素的人格情懷,求真、求實、求美的藝術追求充分地顯現(xiàn)于他的畫作之中。他的風景畫堅持面向自然、“搜盡奇峰打草稿”[4],在學習西方前輩大師的同時,心師造化、妙悟自然,以飽滿的熱情與寬闊的視野表現(xiàn)大自然蓬勃的生機,尤其是以敏銳的藝術感受和剛勁堅凝的筆觸、唯美的色彩捕捉不同季節(jié)和不同時間中自然景色的獨特美感,作品光感強烈、色彩濃艷、細節(jié)豐富,形成鮮明的獨特個性。下面,筆者就予以分別闡述。
(一)肖像畫
潘義奎先生的肖像油畫以《打水的姑娘們》《俄羅斯女大學生》《黃昏》《瑪莎》《葡萄園的小女孩》《塔吉克漢子》《裕固族老人》為代表?!洞蛩墓媚飩儭罚ǚ舛┟枥L西北藏族姑娘到河邊打水的情景。三位姑娘的形象造型嚴謹,其所穿的衣服色彩艷麗,明暗相間,具有鮮明的民族特征。她們的動態(tài)各有不同,最前面的姑娘用鐵瓢正在水中取水,中間的姑娘則用木桶灌水,后面的姑娘則正將木桶放到水邊,盡管神態(tài)與動作各異,但每個人的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尤為重要的是,畫家將三個人物置于山水之間,這樣就把肖像畫與風景畫有機統(tǒng)一起來,打破了二者的藩籬。風景以淡雅的色彩平涂而成,三只飛鳥在空中掠過,與三位姑娘形成呼應的關系。作品中的人物以西畫的焦點透視技法畫出,山水與飛鳥則以平面化的多點透視加以表現(xiàn)。該畫既有西洋油畫的光色效應,亦有中國山水畫的意境與氣韻,中西兩種藝術精神與美學技法于此合二為一。
《俄羅斯女大學生》是一幅半身肖像畫,女大學生容貌端莊,五官秀麗,氣質脫俗,洋溢著青春的活力和妙齡少女的芬芳。畫家在表現(xiàn)她的五官、脖頸、前胸和雙臂時采用寫實手法,造型精準;而飄逸的長發(fā)、白色的短袖襯衫、綠色的窗戶、灰色的花瓶以及繽紛的花卉則被畫家以寫意的筆法繪出,西畫的寫實與中國畫的寫意在此珠聯(lián)璧合地完美統(tǒng)一。
《葡萄園的小女孩》(封三)描畫一位天真爛漫的小女孩坐在葡萄架下,手拿一串葡萄,正在凝神品味葡萄的美好瞬間。她頭戴白色頭飾,身穿橘紅色與黃色相間的圓領連衣裙,目光專注,神態(tài)自然,臉上充滿了喜悅之色。畫家表現(xiàn)人物時采用了寫實性手法,造型端嚴,體態(tài)玲瓏;而以綠色調為主的葡萄架和以黃色調為主的草地則以表現(xiàn)性手法繪出,這更加惟妙惟肖地襯托出小女孩的恬淡自然的神情和內(nèi)心深處的幸福感。
(二)風景畫
潘義奎先生的風景油畫以《奔騰的駿馬》《戈里巴斯達瓦河》《公園》《郊外的雪》《綠城》《諾夫哥羅德的教堂》《秋日》《去往夏宮的路上》《深秋》《圣彼得堡風光》《蘇斯達里的河邊》《塔什庫爾干的風光》《夏日》為代表。
《秋日》分為上下兩個部分。上半部以濃艷的色彩描繪起伏的遠山和茂密的樹林。遠山以藍色調為主,茂林以黃色調為主,二者形成冷暖與明暗的對比;下半部刻畫一位垂釣者正坐在小船上釣魚,河水碧藍疏闊,河水反射出樹木、小船、垂釣者的倒影,兩者構成正負形的對應。整幅作品充滿了強烈的表現(xiàn)性與寫意感,雖為風景油畫,但是頗有中國潑墨潑彩山水畫的筆法與意境,作者用色酣暢淋漓,筆觸自然散脫,色彩豐富斑駁,頗具北宋畫家郭熙在《林泉高致》所說的“可居可游”之美感和北宋詩文革新運動領袖歐陽修提倡的“山林者之樂”之意境,在此,西洋風景畫的光色美感與中國山水畫的意趣雙向耦合、融為一體。
《深秋》也是一幅美輪美奐的風景畫。碧藍的天空、銀灰色的雪山、層林盡染的樹木、綠色的河水、深褐色的石塊、棕紅色的麋鹿可謂結構分明、主次有序,黃色的密林與綠色的河流、雜草構成明暗、冷暖的對比,蜿蜒流淌的河水、行走的麋鹿和天空、遠山、林木、石塊形成動靜對比,讓觀者不得不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所形成的人間仙境。
(三)肖像畫與風景畫的意境營造
潘義奎的作品無論是肖像畫還是風景畫,都極為講究意境的挖掘,具體來說有如下三個特點:
1.有我之境與無我之境的統(tǒng)一
潘義奎先生的肖像畫主要是有我之境,“以意取勝”,他的風景畫則主要是無我之境,“以境取勝”。當然,我們這種劃分只是相對的,因為其肖像畫往往也有風景作為背景,而風景畫則常常以人物作為點綴?!冬斏访枥L一位妙齡美女坐在林木和草叢下讀書的情節(jié),以有我之境為主導,但又以無我之境(林木和草叢)為陪襯。其巧妙構思之處在于避開了常見的構圖方式,因為女子雖然手里拿著書,但似乎并沒有被書中的內(nèi)容所深深打動,書在她的手中似乎只是一種精神象征物,她頭部微微側傾,眼神中流露出一種復雜的情感,似乎既有憂郁,也有彷徨,還有哀婉,正是這種不確定性形成一種多義、含混的視覺意境,耐人尋味,讓觀者琢磨不透。隆冬的雪景給人的感覺并不是萬物寂寥、肅殺凄涼,而是色彩繽紛、生機盎然,很顯然,《郊外的雪》表現(xiàn)的不是客觀自然本體,而是藝術家心中的主觀之境。雖然畫作是以無我之境為主,但是一男一女佇立于小橋之上,可見,畫家仍是把有我之境(一男一女)作為點綴。畫作中,一男一女的關系還是讓人難以猜測:是一對戀人,還是男女同事,或是母子、父女?這一連串的疑問在藝術家的逸筆草草之中難以被確認,這就是作者的高明之處:只寫局部,不落全相,進而引發(fā)出觀者的無窮想象力……
2.細節(jié)與典型性的建構
細節(jié)與典型性是現(xiàn)實主義的精髓所在,潘義奎對此有深刻的領會和表現(xiàn)?!端矌鞝柛傻娘L光》以激越的筆觸和艷麗的色彩描繪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喀什地區(qū)的旖旎風光。作者以大寫意的筆法將其中的天空、山脈、樹木、田野、道路刻畫得栩栩如生,充滿了動感和節(jié)律,色彩明暗冷暖交織,給觀者以激烈壯觀、雄偉開闊、明快高曠之感,但是就在這壯懷激昂的西北美景中,隱約可見一個身穿紅衣、藍褲的勞動者手持鐵耙在勞作的形象,這一細節(jié)在無形中形成有我與無我、靜態(tài)與動勢的對比,使遼闊無垠的曠野有了人的生命張力。
《裕固族老人》刻畫甘肅省裕固族一位老婦人端坐于室內(nèi)椅子上的形象。她身著色彩鮮艷、圖案精美的裕固族傳統(tǒng)服飾,華麗炫目的服裝上的精美刺繡,展現(xiàn)了裕固族女性的勤勞與智慧。桌子上的書架和紙筆充分表現(xiàn)出新一代裕固族的文化內(nèi)涵和書香氣息。
3.多維意境的重組與整合
潘義奎先生筆下的風景畫具有多向度的風格與意趣,既有慷慨激昂、華美壯麗、雄偉遼闊、沉郁肅穆的壯美之境(如《深秋》《塔什庫爾干的風光》),也有恬淡閑適、清新自然、安謐嫻靜、明快嫵媚的秀美之境(如《夏日》《戈里巴斯達瓦河》),正是這些多元而獨特的自然風景,才構成既有審美廣度亦有審美深度的豐富視覺體系圖譜,從而展示出藝術家對故鄉(xiāng)山川的熱愛之情和揮之不去的眷戀,這些圖像是藝術家思想、情感的藝術升華,也是藝術家心靈時空的運動軌跡使然。這些風景畫通過對時空境象的描繪,在情與景高度融匯下營造出一種主客一體的藝術境界。畫家通過“外師造化,中得心源”,以真善美相統(tǒng)一的藝術理念,在表現(xiàn)自然風光時,使自然美、生活美和藝術美三者達到高度的和諧共生。潘義奎將中國傳統(tǒng)繪畫中的多點透視、虛實處理、計白當黑、意象造型等美學手法與西畫的焦點透視、光色效應、質感、空間有機互滲、融合,進而以獨特的審美表現(xiàn)手法最大限度地展現(xiàn)出時空新境象。這些手法一方面打破了特定時空中客觀物象的局限,使畫家在意境構成上獲得了充分的主動權;另一方面也給欣賞者提供了廣闊的想象天地,使作品中的有限空間和形象蘊含的無限大千世界、豐富思想內(nèi)容有機統(tǒng)一,從而創(chuàng)作出將無限表現(xiàn)為有限、百里之勢濃縮于咫尺之間的藝術意境;而欣賞者也是從有限窺視到無限,于咫尺間體味到百里之勢,真正讀懂藝術作品中的意境之美。意境就是畫家用所表現(xiàn)形象來表達胸中之所思、所想、所愛,藝術家把對山水的情感傾注于筆端,讓觀者欣賞到作品中對自然萬物的敬畏之心和其中的豐富內(nèi)涵。
四、結語
總之,潘義奎先生的油畫作品融會古今,打通中外,在中西藝術交匯的坐標點上以形寫神、以彩繪境,形成獨樹一幟的美學風格,尤為可貴的是無論他的肖像畫還是風景畫,都以意境為終極追求,這體現(xiàn)出他對中華本土美學的篤信與堅守。潘義奎先后在俄羅斯多次舉辦個人畫展。2015年,中國美術館舉辦“盛世年華·絲路同行——潘義奎油畫作品展”。其油畫作品《十一世班禪額爾德尼·確吉杰布》《嘉木揚·圖布丹活佛》和《唵嘛呢叭咪吽》被雍和宮永久收藏,《鄧寶珊將軍》被甘肅省博物館永久收藏,《窗外》《看書的女孩》被中國美術館收藏?!镀咸褕@》入選第12屆全國美展,《快樂的日子》入選第13屆全國美展,并獲甘肅省敦煌文藝獎一等獎。他作為主創(chuàng)全程參與“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交響絲路、如意甘肅’彩車”的設計制作,被授予突出貢獻獎。大型油畫《敢把沙漠變綠洲》作為新中國建立百年國家重大美術創(chuàng)作工程作品,被中國共產(chǎn)黨黨史博物館收藏。潘義奎還出版了專著《西方油畫——俄羅斯系列藏畫精品解讀》《中國當代油畫家——全山石研究》等。潘義奎先生的油畫作品先后得到列賓美術學院院長謝苗·伊里奇·米哈伊洛夫斯基先生,全國政協(xié)副秘書長、民盟中央副主席、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先生,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主席范迪安先生,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名譽主席靳尚誼先生,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名譽主席、中央文史研究館副館長馮遠先生,俄羅斯藝術科學院院士、人民藝術家、俄羅斯赫爾岑國立師范大學榮譽教授瓦列里·亞歷山德羅維奇·列德涅夫先生等諸位重量級專家的高度評價。由此可見,潘義奎先生是當代中國油畫界一位高水準的藝術家,我們衷心祝愿他在未來的油畫道路上勇毅前行,再立新功。
參考文獻:
[1][2][3]潘運告,編著.中國歷代畫論選(上)[M].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2007:5,1-2,3-4.
[4]潘運告,編著.中國歷代畫論選(下)[M]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2007:148.
作者單位:中國美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