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一個神秘的動物,一直是中國文學的重要題材?!堕單⒉萏霉P記》和《聊齋志異》是中國古代狐妖小說創(chuàng)作的雙璧,但其中描繪的狐妖形象給人的感受是截然不同的,具有鮮明的個性并呈現了品性與道德、法力變幻、狐的秩序世界觀的差異。對《閱微草堂筆記》和《聊齋志異》中狐的形象分析和比較,探討這些形象差異塑成的因素在于兩部作品的體裁限制、作者個人人生遭遇與身份地位、理性思辨與感性抒發(fā)的不同創(chuàng)作重點,從而更好地揭示狐妖形象背后的文學文化因素。
《閱微草堂筆記》(以下簡稱《閱微》)是清代學者紀昀所著小說,整部作品恬淡古雅,質樸簡潔,但極有章法,頗見情致?!读凝S志異》是清代小說家蒲松齡所寫的鬼怪小說集(以下簡稱為《聊齋》),涉及神話、神鬼、仙俠、傳說等。盡管創(chuàng)作時間差異較大,但兩部作品都不約而同地將筆觸集中伸向了神秘而有趣的狐妖形象創(chuàng)作之中。
狐妖在中國文學中一直是一個重要題材,兩部作品所處的清代為狐文學的巔峰期,據不完全統(tǒng)計,其中約有56種筆記小說收錄狐仙故事600余篇。其中《閱微》和《聊齋》中的創(chuàng)作為最多,狐傳說故事分別為184篇和84篇。作為中國古代記載狐妖故事最多的雙璧,《聊齋》與《閱微》的狐妖形象有許多相異之處。
狐妖形象在《聊齋》與《閱微》中的差異
品性與道德差異。在《聊齋》的狐妖形象里,給我們印象最深的是那些美麗溫柔的狐女。蒲松齡筆下的狐精“多具人情,和易可親”(魯迅《中國小說史略》),這些狐妖形象大多是美艷動人的?!读凝S》中有許多故事直接塑造了狐女形象。例如《阿繡》《青鳳》《嬌娜》《嬰寧》《蓮香》《紅玉》《鴉頭》《小翠》《鳳仙》《小梅》等,她們亦狐亦人,同時具備鮮明的個性和思想品性。
在《閱微》的世界里,封建倫理道德規(guī)范影響了狐妖形象的創(chuàng)作,出現更多的是遵循封建倫理道德規(guī)范的狐妖?!度缡俏衣劊ㄋ模分袆熗撕蛯W究介紹的狐友以問答形式,讓“狐”自己回答了人對狐世界的種種疑問。根據“狐”的回答,狐世界也有“禁令賞罰”,提倡儒家之道的種種道德倫理要求?!度缡俏衣劇肪硪挥泄适略u論狐的道德修行“狐不讀書識字,不能明理,將來何事不可為?至上干天律時,爾悔遲矣”。這種道德尤其表現在人狐關系中?!堕單ⅰ啡寮业赖碌耐癸@遠超于《聊齋》。
除此之外,《閱微》中的狐妖大多秉性并不良善,不如《聊齋》中的狐妖那般癡情。有些狐鬼或狐人相戀,看似浪漫的邂逅其實是騙局,如《槐西雜志(三)》講述的游某之妾故事:“書信,自稱本是狐女,因有夙因,相伴半載。因緣分已盡,不得不忍痛離開。某得書悲感,示朋舊,咸相慨嘆?!笨墒?,接下來卻是情節(jié)急轉直下,不過是其母重鬻于人,偽狐女自脫也。故事末,紀昀作結語進行評論:“是真狐女,何偽之云?吾恐《志異》諸書,所載始遇仙姬,久而舍,其中或不無此類也乎!”由此看來《閱微》中的狐妖形象并不像《聊齋》中的狐妖如此癡情。這也是為什么《聊齋》中書生遇見的狐妖,往往和書生產生令人艷羨的愛情,紀昀卻一再告誡人們艷遇的狐妖也可能是另一番情況。
《聊齋》中的狐妖大多包含少女的浪漫情懷,秉性純良?!肚帏P》篇講述了耿生一次不小心闖入狐妖聚會,和剛遇到的青鳳陷入愛河的故事。郎情妾意的二人遭到青鳳叔叔的堅決反對,而后耿生一次外出意外救下了被獵犬追咬的狐貍,結果發(fā)現竟然正是青鳳,幾經曲折,最終耿生與青鳳贏得團圓。其中的女主角青鳳跟《閱微》中的狐妖不同,是充滿女性溫情的狐妖。她渴求與耿生的愛情,即使被叔父阻撓也堅守始終,還巧妙設計了一出英雄救美之戲,青鳳的狐妖形象被塑造得充滿溫情而又活潑伶俐。
法力變幻之異
在《閱微》中,狐的形象大多數被描繪成一種神秘卻又道行法力高深的角色。狐妖的變幻之術常常用以報仇和捉弄人。通常情況下,狐會被形容成一個妖怪,迷惑人心,甚至能夠控制人類行為。例如在《灤陽消夏錄二》中,寧波一個姓吳的書生,喜歡與妓女廝混,后來和一個狐女好上了,時常幽會。但吳生仍舊經常出入青樓妓院,狐妖便化身成一個美艷的女人,欺騙了書生,最后才被發(fā)現。從此類故事中可以看到,《閱微》中的狐妖,被描繪成法力高深、神秘莫測的形象。對于狐仙如何煉形變幻的,在《灤陽消夏錄一》中也有描述:“此視道力之淺深矣。道力淺者能化形幻形耳,故醉則變,睡則變,倉皇驚怖則變。道力深者能脫形,猶仙家之尸解,已歸人道,人其本形矣,何變之有?”其中法力高深的狐妖擁有脫形的本領,還不受外在環(huán)境的影響變幻。所以紀昀在塑造狐妖形象時往往會引入脫形變幻的情節(jié)對狐妖進行塑造,而顯得《閱微》中的狐妖更具道行以及神性。
相比之下,《聊齋》中的狐形象更具有人性化特點。在《聊齋》中,狐不僅是一個妖怪,還是一個有感情、能夠思考和行動的生物,但是他們的法力道行被刻意淡化了。《搜神記》中也記載狐妖有預知能力,能預知禍事。但是這樣擁有高深本領的狐妖在《聊齋》中并未體現,一些擁有小變幻的狐妖卻被提及,如卷一中的《捉狐》,孫老翁在捉狐時乃執(zhí)帶之兩端,笑曰:“聞汝善化,今注目在此,看作如何化法。言次,物忽縮其腹,細如管,幾脫去?!边@樣的小變幻是常常提及的,在《聊齋》中被塑造得更為成功。而具脫形變幻的大神通狐妖則在《閱微》中塑造得更為明顯。
狐的秩序世界觀差異
《閱微》和《聊齋》的又一個明顯不同點在于《閱微》的作者紀昀在書中著意建構了一個秩序規(guī)范的狐世界,在這個特別的狐世界中又存在具體明確、類于俗世的規(guī)則。作者對狐妖世界的建構使作品中不同狐形象的塑造和誕生顯得更為具體可信?!度缡俏衣劊ㄋ模分袣w納了狐的世界觀大致有以下幾點:一是,狐輩如人類,有名稱亦有善惡好丑之分;二是,狐分未成道之狐和成道之狐;三是,狐的修道方式是服氣煉形和媚惑人類吸取精氣。
但是《聊齋》中蒲松齡對于狐貍的來源、產地、住所沒有系統(tǒng)的看法。紀昀與蒲松齡皆是北方人,所以《聊齋》和《閱微》中狐妖形象的創(chuàng)作亦多結合北方之傳聞和北方之民俗故事。但紀昀深入學問,故于狐歷史、修煉、習性多有闡說或記述?!度缡俏衣劊ㄋ模分杏幸黄笳摵男蜗笤戳鳎喝宋锂愵?,狐則在人物之間;幽明異路,狐則在幽明之間;仙妖異途……故就紀昀所論,可知狐妖的不同形象創(chuàng)作,《聊齋》對狐妖世界的構造描寫卻著筆不多。
筆下狐妖形象差異原因
兩部作品的體裁限制?!堕單ⅰ泛汀读凝S》中兩者之間的體裁差異,造成了狐妖形象來源的不同。紀昀曾譏諷《聊齋》為“一書而兼二體”,盡管這種評價帶有評論者濃厚的個人主觀色彩。但是也恰好體現了《聊齋》除筆記體小說體裁還具備更注重文學性和藝術性的傳奇小說體裁,其中的情節(jié)和人物設計塑造的狐妖更加溫婉類人。
紀昀的創(chuàng)作觀念決定了《閱微草堂筆記》的筆記體體裁忽略人物的描畫而更加注重議論和說理。紀昀崇尚質實的筆記體裁,力求增大筆端狐妖故事的實用價值,努力追求筆記中的議論和教育成分,而忽略小說的文學與藝術價值?!堕單ⅰ分械暮蜗蟠蠖嗍侨狈φZ言、外貌、著裝等手法塑造,講述的狐妖故事最后都會抱著嚴謹的學術探究態(tài)度,探究故事真假有無和蘊含的道理啟示。
作者個人人生遭遇與身份地位
《閱微》和《聊齋》中狐妖形象的差異還體現在作者個人人生遭遇與身份地位上。
蒲松齡少年成名卻困于科場,科名不顯,家境貧寒。據張元《柳泉蒲先生墓表》描述:蒲松齡初應童子試即以縣、府、道三第一,可后來“一落孫山之外,則文章之處處皆疵”。當他在科舉應試中備受打擊時,狐妖小說的創(chuàng)作帶給他嶄新的文學與藝術道路。其中狐妖的塑造摻雜了蒲松齡的愿望與幻想,對于蒲松齡來說,《聊齋志異》的狐妖形象創(chuàng)作目的也必然是用來抒情言志的。蒲松齡的生活寂寞孤冷,古代士子尋求佳人相伴的共同愿望凝集于狐妖故事的筆觸中。
紀昀作為封建社會的大儒,帝王將相的筆桿子,自然而然不需要像蒲松齡一樣在狐妖故事中實現理想、證明自己的才學,他創(chuàng)作的態(tài)度和過程都更為迎合統(tǒng)治者的思想教育需求和自己的正統(tǒng)身份。所以狐妖的形象創(chuàng)作自然也不如蒲松齡般活潑生動,輕松暢快,其筆下的狐妖也更具有封建道德觀念。
理性思辨與感性抒發(fā)的不同創(chuàng)作重點
《閱微》和《聊齋》中狐妖形象的差異還表現在其創(chuàng)作風格上。《聊齋》中的狐妖形象更加偏向于感性抒發(fā)和情感表達,如《狐女傳》中狐妖主人公鶯兒的悲情命運,以及《青鳳》中青鳳與耿生有情人終成眷屬的結局等。而在《閱微》中,狐妖形象在創(chuàng)作上更強調理性思辨,對于人性、倫理等道德倫理議題進行了更深入的探討。
《聊齋》帶有蒲松齡個人強烈的主觀色彩,不少故事中都有他自己的影子,如《葉生》中“文章辭賦,冠絕當時”。之前的小說創(chuàng)作大都把小說看作茶余飯后的消遣娛樂,不屑于在小說和其中的人物塑造中流露主觀情感,但蒲松齡不同,作品中的狐妖寄寓了蒲松齡自己對現實世俗的個人感悟。所以他精心塑造和構思其中的角色,靈活運用生活情理塑造文章的狐妖形象。在敘事中避免平鋪直敘,而是運用了多樣的筆法,將精妙的描寫用于生動多樣的狐妖角色塑造之中。
《閱微》的創(chuàng)作更注重理性思辨。魯迅先生曾指出其“過偏于議論”“且于不情之論,世間習而不察者,亦每設疑難,揭其拘迂”?!堕單ⅰ返脑u論確實有過人之處,可是理想思辨下的狐妖形象更有封建道統(tǒng)的影子,紀昀在收集和著書時也可能對狐妖故事人物塑造傾向于他自身的立場與創(chuàng)作觀念。
雖然兩部作品的狐妖形象在表現手法和創(chuàng)作風格上有所差異,但是兩種不同的表達方式為我們展示了蒲松齡和紀昀兩位作家對創(chuàng)作狐妖形象的獨特思考和豐富表達。通過對《閱微》和《聊齋》中狐形象的分析和比較,我們可以看到狐形象在兩本書中的流變和異同,以及紀昀和蒲松齡在清代大的文治環(huán)境下有意識秉承圣意與無意識真情抒發(fā)的不同小說創(chuàng)作,也闡明了二人處于不同仕途環(huán)境中的心理差異對小說的影響,這對于我們深入探究中國文學的內涵和特點有著重要意義。
(作者單位:廣東技術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