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北民歌是一種地域特色鮮明的藝術形式,是當地群眾在長期生活和實踐中創(chuàng)造形成的歌曲藝術。晉北民歌發(fā)展歷史悠久,內容取材豐富,旋律優(yōu)美動聽,客觀反映著當地群眾的生活狀態(tài)和情感態(tài)度,其在民歌藝術領域中占據著重要地位。受外來文化的沖擊和影響,在快節(jié)奏的生活狀態(tài)下,本土文化的認可與關注有所下降,導致晉北民歌的生存空間逐漸縮小,陷入發(fā)展困境。因此,本文將對加強晉北民歌保護與傳播的策略進行探究,以期為實際工作帶來一定的參考和借鑒。
一、晉北民歌概述
晉北民歌是中國傳統(tǒng)民歌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源自中國山西省北部地區(qū)。這些民歌具有豐富的音樂元素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反映了當地人民的生活和情感。如著名的晉北民歌《繡荷包》,就是源自民間女性刺繡荷包的創(chuàng)作,表達了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對愛情的渴望。此外,常見的晉北民歌曲目還包括《山西牧歌》《走西口》《送情郎》《拜大年》《黃河水長流》《一道道水來一道道山》《天下黃河九十九道彎》等。
二、晉北民歌保護、傳承與傳播的重要性
晉北民歌是具有代表性的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同時也是晉北地區(qū)社會變遷和歷史發(fā)展的重要載體,其記錄下了當地群眾的生活智慧、情感記憶和藝術審美水平。首先,加強晉北民歌的保護與傳承有助于弘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晉北民歌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客觀記錄了晉北地區(qū)群眾的生活狀態(tài)與精神風貌,大力保護與傳播晉北民歌,可以擴大晉北民歌的傳播范圍,讓更多人認識和了解晉北民歌,使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得以傳承和發(fā)展,進一步提升群眾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其次,加強晉北民歌的保護與傳承有助于推動文化的多樣性發(fā)展。[1]隨著全球化進程的持續(xù)加快,世界各國、各地區(qū)之間的文化交流愈加密切,晉北民歌作為我國地域文化特色,有著較為獨特的表現形式和藝術風格,是文化多樣性的重要構成。加強晉北民歌的保護與傳播,有助于豐富文化的多樣性,促進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與融合。最后,加強晉北民歌的保護與傳承有助于推動地方文化產業(yè)的轉型發(fā)展。晉北民歌屬于一種特殊的文化資源,具有極強的藝術價值和市場潛力,大力保護與傳播晉北民歌,有助于加強其文化特色,吸引更多的游客或投資者,助力地方文化產業(yè)的轉型發(fā)展,對于區(qū)域經濟高質量增長具有重要意義。[2]
三、晉北民歌保護、傳承與傳播面臨的問題
(一)文化沖擊和同化
由于全球化進程持續(xù)加快,外來文化得以廣泛傳播,人們的生活方式、價值觀和審美觀念也隨之變化,對當地傳統(tǒng)文化的生存和發(fā)展帶來了一定的沖擊。青少年受到外來文化的影響,削弱了對本土民歌的關注度,這不僅威脅到晉北民歌的生存現狀,也會對其傳承與發(fā)展帶來一定的影響,使晉北民歌陷入發(fā)展困難的處境。[3]另外,文化同化是全球文化交流融合中的一種現象,在晉北地區(qū)也有著明顯的表現。外來文化對晉北民歌中的特色元素和魅力造成沖擊,原有的地域性和民族性有所弱化,影響力大幅度下降。這種文化同化現象日趨嚴重,使得晉北民歌的藝術魅力有所下降,也使其作為地方文化標志的意義有所削弱。
(二)傳承人的斷層
晉北民歌的傳承與發(fā)展離不開每一代傳承人的堅守與付出,但從現實情況看,由于種種因素限制,當前晉北民歌傳承人的斷層問題十分嚴重,在無形中限制了晉北民歌的保護與傳播。[4]晉北民歌的老一輩傳承人年齡較大,年輕一代對晉北民歌的認同感和學習興趣普遍薄弱,加之其學習難度較高,經濟效益較低,導致晉北民歌的傳承人逐漸減少。由于傳承人數量不足,導致傳承鏈條變得十分脆弱,很多寶貴的音樂知識和技巧也瀕臨失傳。即便部分傳承人對晉北民歌仍有較深的感情,但由于缺少系統(tǒng)化的教育培訓,致使他們的技藝水平存在不足,傳承能力不強,難以將晉北民歌的韻味和魅力生動地呈現出來,無形中制約了晉北民歌的傳承與發(fā)展。另外,多數年輕人在快節(jié)奏生活的影響下,娛樂選擇更加多樣,對本土文化的認同感與了解程度大幅度下降,這既限制了晉北民歌的發(fā)展,也導致傳承人斷層問題進一步加劇。[5]
(三)傳播手段滯后、單一
通常情況下,晉北民歌主要通過地方文化活動進行傳播,能夠直觀地將晉北民歌的魅力展現在觀眾面前,但其受眾范圍受限,難以形成持久的影響力。[6]在網絡時代背景下,移動互聯(lián)網等技術迅猛發(fā)展,其為傳統(tǒng)文化的傳播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但在當前較為火熱的短視頻平臺上很少有晉北民歌的相關內容,而京劇、昆曲等傳統(tǒng)戲劇藝術已經緊隨潮流,在新媒體平臺上得到了快速傳播,曝光度大幅度增加,吸引了更多群眾的喜愛與支持。而晉北民歌的傳播手段依舊滯后、單一,其傳播范圍和傳播速度有所不足,有待進一步完善。
四、晉北民歌保護與傳承的策略
(一)教育層面
晉北民歌應從教育層面實施保護與傳承策略,以期更好地傳承和弘揚晉北民歌,讓更多年輕人認識和了解本土文化。首先,可以開展“晉北民歌進校園”活動,組織專業(yè)表演團體進入校園,讓學生直觀感受晉北民歌藝術的魅力與特色;也可以在校園內定期組織晉北民歌知識競賽以及民歌創(chuàng)作比賽等活動,激發(fā)學生的認知和興趣,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生對晉北民歌的文化認同感。其次,要注重培養(yǎng)專業(yè)和非專業(yè)的傳承人。在晉北民歌保護與傳承工作中,關于傳承人的培養(yǎng)至關重要。不僅應加強專業(yè)傳承人的培養(yǎng),使其熟練掌握晉北民歌的演唱技巧以及傳承方法,還要培養(yǎng)文化工作者、音樂教師等非專業(yè)傳承人,鼓勵其主動投身于晉北民歌的保護與傳承工作中??梢远ㄆ诮M織傳承人培訓班,邀請老一輩晉北民歌藝術家傳授演唱經驗和技巧,進一步提升傳承人的專業(yè)素養(yǎng)與傳承能力。[7]最后,建立晉北民歌研究與保護機構,主要負責收集晉北民歌的相關資料,學術研究以及藝術創(chuàng)新等工作,為晉北民歌的保護與傳承提供理論支撐依據和實踐指導。
(二)社會層面
晉北民歌的傳承和發(fā)展關系著地方文化的繁榮發(fā)展,為了提升晉北民歌保護與傳承工作的成效,可以從以下幾點著手展開實踐。
1.舉辦晉北民歌文化節(jié)與比賽。一方面,可以定期舉辦晉北民歌文化節(jié),將其作為一個集中展示平臺,以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將晉北民歌的歷史淵源、社會功能、藝術特點和文化價值進行呈現,并組織豐富多彩的民歌講座、文藝演出等活動,讓群眾能夠近距離感受晉北民歌的魅力特色與文化內涵,進一步提高晉北民歌的影響力和知名度。另一方面,可以開展晉北民歌比賽活動,設立多個獎項,鼓勵廣大群眾演唱和創(chuàng)作晉北民歌,激發(fā)群眾的熱情,逐步提升晉北民歌演唱與創(chuàng)作的水平,有助于培養(yǎng)更多優(yōu)秀的傳承人。另外,積極組織晉北民歌比賽活動,為優(yōu)秀民歌作品展示提供平臺,促進傳承人的交流與溝通。[8]
2.吸引社會力量參與保護工作。在晉北民歌的保護與傳承工作中,一方面,要堅持相關部門為主導,文化機構和企業(yè)共同參與的關系,共同舉辦晉北民歌文化節(jié)和相關活動,整合各方優(yōu)勢資源形成合力,從政策、人力、物力等方面為相關文化活動的舉辦提供保障,例如,加強文化機構和學校等社會力量的合作,共同組織民歌演出、文化展覽等活動;或者與教育機構展開合作,開設晉北民歌選修課程,為培養(yǎng)新的傳承人提供支持。[9]另一方面,可以設立專項基金助力晉北民歌保護與研究工作的開展,為其提供充足的資金支持。
五、晉北民歌傳播的策略
(一)創(chuàng)新傳播手段
1.利用新媒體技術傳播晉北民歌。新媒體技術傳播速度快、覆蓋范圍廣,并且具有互動性強的優(yōu)勢特點,可以借助短視頻平臺,制作晉北民歌短視頻,直觀生動地展現晉北民歌的魅力與特色。
2.打造晉北民歌網絡平臺與App。根據實際需要,打造專門的晉北民歌網絡平臺與App,集民歌介紹、音視頻等內容為一體,為用戶提供多元化的藝術體驗。另外,平臺還具有互動功能,用戶可以在平臺進行分享、評論等活動,增強用戶的參與感;也可以借助App的信息推送功能,定期將晉北民歌發(fā)展動態(tài)和活動信息推送給相關用戶,與用戶保持緊密聯(lián)系。
3.開展線上線下互動活動。組織線上線下互動活動,擴大晉北民歌的傳播范圍。線上可以組織開展知識競賽、民歌比賽等活動,吸引用戶通過社交平臺觀看和分享,讓更多人了解晉北民歌,提高其傳播力與影響力。線下則通過文化演出和展覽等活動,讓群眾直接參與其中,切身感受晉北民歌的藝術魅力。線上與線下的整合,能夠實現全方位覆蓋,提升晉北民歌的傳播效果。
(二)開辟多元傳播渠道
除了上述傳播渠道以外,也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式擴大民歌的傳播效果。
1.與旅游、文化產業(yè)相結合。晉北地區(qū)有著秀美的自然風光以及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當地旅游資源豐富。在當前文旅融合背景下,積極推動晉北民歌與文化產業(yè)、旅游業(yè)相結合,能夠有機整合優(yōu)勢資源,實現相互促進、共同發(fā)展的目標??梢栽诼糜尉皡^(qū)內設立晉北民歌表演場所,豐富景區(qū)娛樂項目,讓游客欣賞景區(qū)自然風景的同時,還可以聆聽晉北民歌的優(yōu)美旋律,加深對地方文化特色的認知和了解。[10]也可以有針對性地開發(fā)晉北民歌主題的文化產品,如紀念品和音樂專輯等,通過物質載體促進晉北民歌的廣泛傳播。
2.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全球化背景下,各國間的文化交流日趨頻繁,晉北民歌作為具有代表性的傳統(tǒng)文化藝術,應積極主動參與文化交流活動,如參加國際藝術節(jié)或是音樂會等活動,與國內外觀眾面對面交流,全面展現晉北民歌的藝術特色與文化內涵。也可邀請國外知名音樂家來晉北地區(qū)進行考察交流,挖掘晉北民歌的文化特色,推動晉北民歌的國際化傳播與交流。
3.利用商業(yè)演出與推廣活動進行傳播。組織商業(yè)演出與推廣活動是晉北民歌傳播的有效途徑,可以組織大型民歌演唱會或音樂節(jié),吸引更多群眾的關注和參與?;蚴桥c商業(yè)機構合作,在商場、超市等區(qū)域組織推廣活動,大眾在購物的同時也可以更好地觀賞晉北民歌表演活動,擴大晉北民歌的傳播范圍。
(三)注重品牌形象打造
打造品牌形象是促進晉北民歌傳播的有效手段,能夠幫助晉北民歌更好地在文化市場立足,尋求可持續(xù)發(fā)展。首先,應明確晉北民歌的品牌定位,其影響著晉北民歌的發(fā)展方向與受眾群體。因此,要突出晉北民歌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底蘊,大力宣傳晉北民歌獨特的藝術風格,以吸引更多對傳統(tǒng)文化感興趣的群眾。其次,要提煉晉北民歌的品牌元素。品牌元素主要包括標志、名稱、色彩以及音樂風格等,通過提取晉北民歌中特有的歌詞內容、音樂旋律以及表演形式等,將其轉化成更具辨識度的品牌符號。同時,設計有特色的宣傳語和標志,增強品牌的記憶點。最后,提升品牌價值。品牌價值的展現體現著晉北民歌的市場競爭力和影響力。因此,應注重挖掘和拓展晉北民歌的文化內涵,創(chuàng)新藝術形式,提升晉北民歌的表演水平,借此提升晉北民歌的品牌價值。
六、結語
綜上所述,晉北民歌是一種地域特色鮮明的傳統(tǒng)文化藝術形式,在多元文化交融的背景下面臨著生存困境。在新時期,應深度挖掘晉北民歌的藝術特色和文化價值,整合社會力量和先進手段,實現晉北民歌的保護、傳承與傳播,擴大晉北民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推動晉北民歌的可持續(xù)傳承與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白紅麗.山西不同地域民歌的風格特征與演唱分析[D].河南大學,2024.
[2]蔣鳴.融媒體環(huán)境下晉北民歌藝術特色保護與傳播策略研究[J].藝術大觀,2023(12):22-24.
[3]王佳茹,楊春林.晉北民歌中語言對風格的影響[J].藝術大觀,2021(16):18-19.
[4]陳燊.區(qū)域視角下晉北民間歌舞的文旅融合價值與路徑[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21,42
(01):131-133.
[5]吳嘉麗.山西民歌字與腔的對應關系及演唱詮釋[D].武漢音樂學院,2020.
[6]曲怡.晉北道情音樂特點及其發(fā)展變化研究[J].北方音樂,2020(06):1-2+257.
[7]白冬芳.多元主體下音樂教育對弘揚傳統(tǒng)文化的作用——以山西民歌為例[J].藝術教育,2019(12):36-39.
[8]王洋洋.淺析晉北民歌與陜北民歌之淵源及其對現代民族聲樂演唱的啟示[J].中國民族博覽,2017(06):133-134.
[9]馮亞琴.山西晉北民歌和晉中民歌的比較研究[J].戲劇之家,2016(03):68.
[10]楊彩霞.晉北道情音樂特點及其發(fā)展變化分析[J].黃河之聲,2015(11):108-109.
★基金項目:本文系山西省藝術科學規(guī)劃課題“美育視域下晉北民歌的傳承與發(fā)展研究”(項目編號:23BD047)的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徐小鳳,女,碩士研究生,忻州師范學院音樂系,講師,研究方向:音樂學)
(責任編輯 葛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