覓渡,覓渡,歸何處?站在覓渡橋頭,電影《覓渡》中的一幕幕再一次涌上心頭,我仿佛看見了瞿秋白、張?zhí)?、惲代英等人手拉著手微笑著朝我走來…?/p>
“要說這覓渡橋,原本叫滅渡橋?!币晃焕险吒嬖V我,“只是在鄉(xiāng)音中,‘覓’和‘滅’相近,所以后來改為覓渡橋。”這是一座斑駁的石拱橋,青苔正在慢慢占領(lǐng)整座古橋,微風(fēng)輕撫湖面,激起一陣漣漪,晃碎了翠柳的倒影,偶爾的幾聲鳥鳴,反而更顯生機(jī)。幽靜而不失活力,古樸卻不失空靈。覓渡橋旁,有一石碑,上刻“覓渡攬?jiān)隆彼膫€字。和尚、漁家女、艄公的銅像熠熠發(fā)光,栩栩如生。歷史在他們身上留下斑斑印記,無聲地訴說著一切。夜晚的覓渡橋更是熙熙攘攘,旅人們或三兩結(jié)伴,或孤身一人,在這覓渡橋上散步,欣賞這秋夜美景。燈火交映,人影綽綽,仿佛重現(xiàn)古時繁華。
這就是瞿秋白一生所求吧,我心里這么想著。腦海里重現(xiàn)他就義前的釋然、不舍,仿佛因沒有看到這美好和平的社會;但他的眼里又充滿著堅(jiān)定,因?yàn)樗缓蠡?,他是為了鑄就這美好和平的社會而犧牲的。為了這繁華盛世,為了后人和平安定的生活,英烈們追逐一生,窮盡畢生之力,義無反顧地為革命事業(yè)前仆后繼。張?zhí)自诩視姓f要“謀將來永遠(yuǎn)的幸福”;瞿秋白亦說“為大家辟一條光明的路”;惲代英發(fā)出呼號:“一個人孤立的力量,不協(xié)同人家,不提攜人家,你能做什么事呢?我們必須靠團(tuán)體才有力量,必須靠社會,靠黨,不然,我們將永遠(yuǎn)屈服于黑暗勢力之下?!绷攘葦?shù)語見胸襟,他們所謀求的,是解放全世界無產(chǎn)階級勞苦大眾的真理信義。瞿秋白在囚室,張?zhí)自趹?zhàn)場,雖然處境不同,但鏡頭將他們的信念連接到了一起,他們用筆桿子、用槍桿子,為革命燃燒著自己。影片中,惲代英言“留得豪情作楚囚”,瞿秋白道“此地甚好”,張?zhí)咨硤鲲嫃?,這是他們面對死亡給出的一致態(tài)度:坦然。生有信仰,死亦何懼?精神不死,真理永存。所以影片中瞿秋白最后望向天井上空,眼神里并無絕望,只有即將赴死的堅(jiān)定和決絕。革命烈士的事跡深深感動著我,他們對待生死的態(tài)度讓我明白了紅色信仰的偉大力量!我輩青年更當(dāng)傳承紅色基因,在時代發(fā)展中唱響屬于我們的主旋律。
覓渡,覓渡,歸何處?渡眾生,渡信仰,渡社會!站在覓渡橋頭,微風(fēng)拂過我的臉龐,電影中的一幕幕忽又浮現(xiàn),張?zhí)住Ⅵ那锇?、惲代英三個人手挽著手,臉上洋溢著如孩童般的笑容,朝我走來……
(指導(dǎo)教師:張姬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