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形象宣傳是城市品牌建設和文化傳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關乎城市對外展示的第一印象,更是城市軟實力的體現。隨著全球化的深入發(fā)展和新媒體技術的日新月異,城市形象宣傳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zhàn)。城市需要通過有效的宣傳策略,塑造獨特的品牌形象,提升城市知名度,吸引投資和旅游,進而推動經濟和社會的全面發(fā)展。
在全媒體時代背景下,城市形象宣傳策略的制定和實施需要與時俱進、不斷創(chuàng)新。傳統(tǒng)的宣傳方式已不能完全滿足現代社會城市形象宣傳的需求,城市需要利用新媒體平臺,結合現代信息技術,進行內容創(chuàng)新和視覺創(chuàng)新,以更加生動、直觀、互動的方式展現城市形象。同時,城市形象宣傳還應注重跨文化交流和國際傳播,提升城市的國際影響力。
本文旨在探討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下,城市如何通過融合傳統(tǒng)與創(chuàng)新的傳播路徑,制定有效的城市形象宣傳策略。通過分析城市品牌定位、內容創(chuàng)新、新媒體利用、技術融合、政府與社會互動、國際傳播、評估以及危機管理等多個方面,為城市形象宣傳提供策略建議。
城市品牌定位是城市形象宣傳的核心,它關系到城市如何被公眾認知和記憶。一個精準的品牌定位可以為城市塑造獨特的個性,增強城市的吸引力和競爭力。城市品牌定位需要基于城市的歷史、文化、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等多方面因素,通過深入分析和研究,形成一個具有辨識度和傳播力的城市形象。
城市品牌定位可以基于對歷史文化的挖掘,城市的歷史文化底蘊是塑造城市品牌的重要資源。例如,北京市作為我國的首都,擁有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如故宮、天安門、長城等,這些不僅是城市的標志性建筑,也是城市品牌的重要組成部分。北京市通過強調其作為歷史古都的地位,成功塑造歷史悠久、文化深厚的城市形象。城市的經濟發(fā)展水平和產業(yè)特色也是城市品牌定位的關鍵。例如上海市,作為我國的經濟中心,以其國際化的商業(yè)環(huán)境和現代化的城市面貌,塑造了充滿活力、創(chuàng)新驅動的城市形象。城市的社會風貌和人文精神同樣對城市品牌定位有著重要影響。例如杭州市,以其優(yōu)美的自然風光和和諧的社會氛圍,被譽為“人間天堂”。杭州市通過舉辦G20峰會、亞運會等國際活動,展示了其開放包容、綠色發(fā)展的城市形象。而深圳市用“來了就是深圳人”這句口號,展示了城市的包容與創(chuàng)新。城市的未來發(fā)展規(guī)劃和愿景也是城市品牌定位的重要內容。例如成都市,作為我國西部的重要城市,提出了建設“公園城市”的目標,強調綠色發(fā)展和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理念,通過打造各類城市公園和生態(tài)項目,塑造了生態(tài)宜居、充滿活力的現代化城市形象。
城市品牌定位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需要從多個角度出發(fā),綜合考慮城市的資源和優(yōu)勢,形成具有獨特性和吸引力的城市形象。城市品牌定位的實施需要綜合運用多種策略和手段。首先,需要制訂一套完整的品牌戰(zhàn)略規(guī)劃,明確城市品牌的核心價值和傳播目標。其次,需要通過各種渠道和平臺,如城市宣傳片、旅游推廣活動、文化節(jié)慶等,廣泛傳播城市品牌形象。同時也要注重城市品牌的國際化傳播,通過國際交流合作,提升城市的國際知名度和影響力。最后,需要建立城市品牌監(jiān)測和評估機制,定期收集反饋信息,評估品牌傳播效果,不斷優(yōu)化和調整品牌戰(zhàn)略,精心策劃和持續(xù)推進城市品牌定位的實施,以確保城市形象的有效傳播和深入人心。
內容創(chuàng)新是城市形象宣傳的重要策略。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如何讓城市形象在受眾心中留下深刻印象,成為城市宣傳工作的一大挑戰(zhàn)。通過創(chuàng)新城市宣傳內容,以故事化的表達形式,以城市為背景,融入故事情節(jié)和生活化場景來講好城市故事,使城市能夠以更加生動、有趣、易于接受的方式呈現自身特色,增強受眾的情感共鳴和記憶點。
首先,每個城市獨特的歷史、文化、人物和事件,是城市故事的源泉。例如,成都市以“天府之國”著稱,其悠閑的生活方式、豐富的美食文化、大熊貓基地等,都是成都故事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講述成都人民與大熊貓和諧共處的故事,不僅展示了成都市的自然生態(tài),也傳遞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其次,故事化表達的核心在于建立情感連接,城市宣傳不僅要展示外在形象,更要觸動人心。以西安市為例,通過講述“兵馬俑的守護者”的故事,不僅讓世界了解到秦始皇陵兵馬俑這一世界文化遺產,更傳遞了對歷史和文化的尊重與傳承,激發(fā)了受眾對西安這座城市的興趣和情感。最后,故事化的內容需要通過多渠道傳播以擴大影響力。社交媒體、網絡平臺、電視、廣播等都是現代城市宣傳的重要渠道。近年來,很多城市都通過在社交媒體上發(fā)布城市美景、城市歷史典故及城市故事,吸引了大量網友的關注和轉發(fā),有效提升了城市形象。內容創(chuàng)新與故事化表達還應鼓勵受眾參與。通過互動活動、故事征集、攝影視頻比賽等方式,一方面讓受眾用作品豐富城市故事,成為城市故事的參與者和傳播者,另一方面也增強了受眾的參與感和歸屬感。
城市故事不是一成不變的,城市宣傳需要持續(xù)更新內容,以反映城市的最新發(fā)展和變化。例如,隨著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建設,北京市舉辦“科技創(chuàng)新人才建功副中心”新聞發(fā)布會,講述城市副中心建設的故事,展示了北京城市發(fā)展的新面貌和新機遇。故事化的表達讓城市形象不再是冰冷的建筑和數據,而是變成有溫度、有情感、有生命力的存在,這樣的城市形象更容易被受眾接受和記憶。
新媒體平臺的崛起為城市形象宣傳提供了新的機遇和挑戰(zhàn)。與傳統(tǒng)媒體相比,新媒體具有傳播速度快、覆蓋面廣、互動性強等特點,使得城市形象宣傳能夠更加迅速、廣泛地觸達目標受眾。有效利用新媒體平臺,不僅能夠提升城市形象的知名度和影響力,還能夠增強受眾的參與感和認同感。
新媒體平臺的用戶群體具有多樣性特征,因此,城市形象宣傳需要根據不同平臺的特點和用戶偏好,定制和創(chuàng)新內容。例如,短視頻平臺以其快節(jié)奏、趣味性和易傳播性受到年輕用戶的喜愛,城市可以通過發(fā)布展示城市風光、文化活動、日常生活等短視頻,吸引年輕受眾的關注。新媒體平臺的互動性為城市形象宣傳提供了新的途徑。城市可以通過與受眾的互動,收集反饋信息,優(yōu)化宣傳策略。例如,可以通過微博平臺發(fā)起城市話題,鼓勵網友分享在城市的所見所感,并通過互動評論、點贊、轉發(fā)等形式參與討論;也可以通過與知名美食、旅游、文化博主合作,利用其影響力推廣城市形象。各地文旅局也紛紛利用新媒體平臺,局長親自裝扮代言,以推廣本地文化旅游資源,對擴大城市影響力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新媒體平臺眾多,城市形象宣傳需要跨平臺整合,形成聯動效應。不僅可以在官方網站發(fā)布相關信息,還可以在微博、微信、抖音等多個平臺同步推廣,形成線上線下、不同平臺之間的互動和聯動,持續(xù)擴大宣傳效果。社交媒體和直播平臺的興起,為城市形象宣傳提供了即時性和互動性。城市可以通過這些平臺,實時分享城市活動和新聞,與受眾進行互動。例如,武漢市推出“映像武漢”城市形象宣傳短視頻發(fā)布平臺,打造“映像武漢”官方視頻號,通過新媒體平臺建設賬號矩陣,運用短視頻講好武漢故事。新媒體平臺提供了豐富的數據分析工具,城市可以通過分析用戶行為數據,優(yōu)化宣傳策略,調整內容策略,提高宣傳效果。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城市形象宣傳策略已經從傳統(tǒng)的海報、電視廣告等單一形式,轉變?yōu)槿诤犀F代信息技術的多樣化展示。技術融合與視覺創(chuàng)新不僅能夠為受眾帶來全新的感官體驗,還能夠加深受眾對城市形象的認知和記憶。一是虛擬現實(VR)和增強現實(AR)技術為城市形象宣傳提供了沉浸式體驗的可能。例如,故宮博物院推出了“故宮VR體驗館”,利用VR技術重現了紫禁城的輝煌,讓體驗者能夠“穿越時空”,感受皇家宮殿的莊嚴與神秘。2023年,文化和旅游部發(fā)布20個沉浸式文旅新業(yè)態(tài)示范案例,西安市的大唐不夜城和長安十二時辰主題街區(qū)雙雙上榜,二者都運用了新技術、新媒介呈現歷史文脈,打造沉浸式體驗。二是無人機技術的運用為城市風光攝影帶來了全新的視角。無人機能夠進入人類難以到達的區(qū)域,捕捉獨特的城市景觀。利用無人機拍攝技術,制作展示城市天際線、歷史建筑和自然風光的宣傳片,以從空中俯瞰的視角為觀眾呈現立體、生動的城市形象。三是3D打印技術在城市形象宣傳中的應用,使得抽象的城市概念具象化,變得更加直觀。例如,深圳市在城市規(guī)劃展覽中,利用3D打印技術制作了城市模型,參觀者可以通過觸摸和觀察模型,直觀地了解深圳市的城市布局和未來發(fā)展藍圖。四是多媒體互動展示技術能夠結合視頻、音頻、圖像等多種媒體形式,為受眾提供互動性強的體驗。受眾可以通過觸摸屏互動展示系統(tǒng),了解城市的歷史文化、發(fā)展脈絡和愿景規(guī)劃。通過技術融合與視覺創(chuàng)新,城市形象宣傳能夠更加生動、直觀地呈現在受眾面前,不僅提高了城市品牌的傳播效果,而且為城市的長遠發(fā)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城市形象的塑造與傳播不應僅由政府單方面推動,社會力量的參與同樣至關重要。強化政府與社會的互動,不僅能夠豐富城市形象的內涵,還能夠提升市民的歸屬感和城市的凝聚力。政府可以通過政策引導和激勵措施,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城市形象的塑造。例如,可以選拔對城市有貢獻的市民或團體,以城市形象大使的稱號賦予他們宣傳城市文化和形象的責任,從而提升市民的參與度和榮譽感。政府也可以提供必要的資源支持,搭建平臺,提供資金、場地、技術支持等資源,讓社會組織和個人能夠參與城市形象宣傳。政府還可以通過組織各類活動,激發(fā)公眾的參與熱情,讓市民成為城市形象宣傳的主體。政府要充分利用社交媒體和網絡平臺,加強政府與社會的互動,發(fā)布城市信息,同時積極回應市民的評論和建議,建立起政府與市民溝通的橋梁。2023年,哈爾濱冰雪文旅的火爆出圈,一方面與政府精心打造冰雪旅游項目產品有關,另一方面也離不開政府積極回應游客和網民,與游客和網民互動,產生積極的正向影響力。
通過強化政府與社會的互動,城市不僅能夠匯聚更多的智慧和力量,推動城市形象的傳播和發(fā)展,還能夠增強市民的參與感和歸屬感,構建起更加和諧、有活力的城市社區(qū)。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城市形象的塑造與傳播不再局限于國內,而是需要放眼國際,通過跨文化交流與國際傳播,提升城市的全球知名度和影響力。城市通過展示其文化的獨特性和多樣性,能夠吸引國際目光,促進國際合作與交流;城市可以通過與世界各地的城市建立友好城市關系,或者主動發(fā)力宣傳,拓展國際交流的渠道。例如,深圳市舉辦“深圳故事”城市文明全球交流計劃,向國際推介深圳市的城市魅力。城市可以積極參與或舉辦國際文化活動,展示城市文化的魅力,例如,景德鎮(zhèn)舉辦國際陶瓷藝術雙年展,積極打造與世界對話的國際瓷都形象。與國際媒體合作,是提升城市國際知名度的有效途徑,通過制作城市形象宣傳片,在國際媒體平臺上播放,能夠有效地將城市形象傳播到全球。同時,也可以利用國際社交平臺,如海外版本TikTok、Facebook、Twitter等,發(fā)布城市形象內容,與國際網友互動。例如,近年來,重慶市以其立體而有特色的城市空間,被稱為8D魔幻之都,其科幻感十足、富有特色的城市建筑及美景美食的形象在外網火爆。引進國際人才,促進人才的國際交流,也是城市形象國際化的重要方面。海外高層次人才的加入不僅提升了城市的國際化水平,也為城市形象的國際傳播提供了新的內容和視角。通過跨文化交流與國際傳播,城市不僅能夠提升自身的國際影響力,還能夠促進文化的交流與融合,構建開放包容的國際形象,這對于城市的長遠發(fā)展,特別是在經濟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今天,具有重要的戰(zhàn)略意義。
持續(xù)監(jiān)測與評估是確保城市形象宣傳策略有效性的關鍵環(huán)節(jié)。隨著城市形象宣傳活動的不斷推進,及時的監(jiān)測和評估能夠幫助城市管理者了解宣傳效果,發(fā)現問題,不斷優(yōu)化宣傳策略,實現城市形象宣傳的持續(xù)改進和提升。數據收集是評估的基礎,需要收集來自線上線下多個渠道的數據,對收集到的數據進行深入分析,評估宣傳效果,如受眾覆蓋面、受眾滿意度、品牌形象提升等。城市管理者可以根據評估結果,及時調整宣傳策略。監(jiān)測體系還需要具備危機預警功能,及時發(fā)現可能對城市形象造成負面影響的問題,并迅速制定應對措施,通過持續(xù)監(jiān)測與評估,不斷提升城市形象宣傳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對于城市形象的長期建設和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
城市形象的危機管理與維護也是城市品牌建設中不可忽視的一環(huán)。城市應建立一套完善的危機預警機制,制定詳細的危機應對預案,明確不同類型危機的應對流程和責任分工,通過有效的危機管理與形象維護措施,城市不僅能夠在危機中保護自身的形象,還能夠通過危機應對展現城市的責任感和行動力,進一步提升城市的品牌形象。
綜上所述,全球化的發(fā)展和新傳播技術的出現,讓城市形象宣傳在面臨挑戰(zhàn)的同時,也迎來更多的機遇。做好城市形象宣傳,要明確城市品牌定位,講好城市故事,充分利用好新的傳播技術和新媒體平臺,創(chuàng)新傳播形式和傳播內容,強化政府與社會的互動,做好評估與危機管理,讓城市形象更加立體生動、深入人心。
參考文獻
[1]伍廉瑜,鄔玲.創(chuàng)新城市形象宣傳的網絡化表達[J].新聞前哨,2023(8):46-48.
[2]孔亮.從宣傳片到短視頻:城市形象傳播的媒介變遷與范式革命[J].當代電視,2024(4):9-13.
[3]張曼.短視頻時代的城市形象塑造與傳播研究[J].聲屏世界,2022(10):114-116.
[4]閆貴石.短視頻新聞在城市宣傳中的作用[J].中國報業(yè),2024(2):86-87.
[5]李振山.融媒體語境下城市形象傳播策略探析[J].東南傳播,2023(3):95-96.
[6]李瓊.新媒體創(chuàng)意發(fā)展與城市形象傳播策略探析[J].美與時代創(chuàng)意,2021(1):31-33.
[7]范紅,黃麗麗.重大公共危機事件中的城市形象塑造與傳播策略[J].對外傳播,2020(9):28-30.
[8]夏利梅,陳良,趙秋雨.新媒體視角下提升城市形象傳播力的創(chuàng)新宣介路徑分析[J].江蘇商論,2023(10):122-125.
[9]汪恭禮.城市品牌形象塑造提升路徑研究[J].全球城市研究,2023(2):175-183.
[10]操瑞青.從奇觀到故事:城市宣傳片跨文化傳播的創(chuàng)作思考[J].對外傳播,2015(5):53-55.
(責任編輯:趙立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