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一農民祁某利用國家種植補貼政策,大肆虛報土地面積,導致累計80余萬元的補貼被冒領。祁某因此被法院以犯詐騙罪判處有期徒刑7年3個月。
我國政府歷來高度重視農業(yè)和農村發(fā)展,長期推行種植補償政策,以鼓勵農民推進糧食生產,提升農業(yè)生產效益。種植補貼是國家對農民進行農業(yè)生產的一種經濟補償,補貼范圍廣泛,主要包括農田補貼、耕地深松補貼、農業(yè)保險補貼以及地力保護補貼等。
本案主犯祁某是黑龍江省黑河市遜克縣克林鎮(zhèn)克林村人。雖然祁某只有小學文化程度,卻很有“經濟”頭腦,竟然變著法子利用國家鄉(xiāng)村振興的惠農政策騙取補貼。
2009年,為貫徹落實上級的種植補償政策,遜克縣部署落實土地種植補貼申報工作,當時的克林鄉(xiāng)(2013年撤鄉(xiāng)設鎮(zhèn))召集轄區(qū)內各個村的主任、會計開會,要求各村統(tǒng)計所在村的土地面積,以兌現種植補貼??肆执鍟嬙S某參加會議后,按照上級要求,通知克林村村民上報土地面積及地塊。當時,祁某作為該村村民上報了200余畝。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村民誤以為上報土地面積是為了繳稅,所以當年存在一些村民故意少報土地面積的情況。這些村民在獲悉上報土地面積可以獲利補償后,遂提出補報要求。于是,遜克縣政府于第二年組織補報土地面積。這一次祁某又報了400畝,加上前一年上報的,祁某兩年累計上報土地面積663畝。
按說,土地面積是兌現補償的依據,因此村民上報土地面積后,村委應當進行核實后才能上報。但據許某證實,克林村委對村民上報的面積沒有核實,最終上報的面積及地塊均以村民自己填寫的為準。據時任克林鄉(xiāng)主管農業(yè)工作的副鄉(xiāng)長姚某華證實,2011年補報土地面積時,遜克縣政府要求上報時間短,只有半個月的時間,克林鄉(xiāng)政府根本來不及核實完土地實際情況。當時各村將土地面積補報上來,鄉(xiāng)里便按村領導上報的補報面積直接報到了遜克縣財政局。
那么,祁某真的有663畝土地嗎?答案是否定的。相關證據顯示,祁某上報的663畝土地中,有440畝并沒有相對應的耕地,也就是說是虛報的。由于祁某是許某的遠房親戚,盡管其兩次上報的土地面積都大得驚人,但許某出于種種原因并未揭穿,加之克林村委也沒有組織核實,最終導致祁某這440畝虛報的土地(以下簡稱“案涉虛報土地”)享受到了補償政策。
當地民間將類似祁某這種虛報土地獲得的補貼稱為“空地補”,即沒有土地卻獲利補貼。在2l2XprjKYiph4lbOz+o73kQ==012年至2013年間,祁某因此領取案涉虛報土地對應的空地補合計69986.4元,其中包括良種補貼每畝10元、地力補貼每畝57.76元。
古語有云:“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祁某的這440畝土地既然是其虛報的,自然就無法使用和轉讓。然而,令人咋舌的是,這塊子虛烏有的土地,竟然在祁某的一手策劃下成功進行了流轉,被其轉手賣給了黑龍江省伊春市一名叫曾某(另案處理)的人。祁某還因此獲得了一筆巨額轉讓費!
當然,曾某這個買家也并非什么冤大頭,其明知土地子虛烏有仍花巨款買下,自然有他的道理。雖然案涉虛報土地并不存在,但由于每年可以憑它領取補貼,存在實實在在的利益,于是曾某就萌生買下案涉虛報土地后高價轉讓牟利的念頭并托人與祁某接觸。
2013年下半年的一天,祁某接到一個陌生電話,電話那頭的人自稱叫宗某生。宗某生說自己聯系到一個叫曾某的人,此人愿意以3500元一坰地(舊時土地面積單位,東北地區(qū)1坰合15畝)的價格購買案涉虛報土地的空地補。
由于案涉土地是虛報的,祁某也心虛,心想既然能有償轉讓以后就不用擔心自己名下有空地補的事了。祁某遂在電話里答應了宗某生并提出讓曾某聯系自己面談。幾天后,曾某與祁某相約在遜克縣某賓館見面,雙方商定祁某向曾某轉讓案涉虛報土地,按每坰地3500元計算,轉讓費為10.25萬元。
雙方達成一致協(xié)議后,當即簽訂土地轉讓合同。曾某當場將10.25萬元轉讓費以現金方式支付給祁某。然而,由于祁某此前用案涉虛報土地辦理了貸款且尚未還清,故案涉虛報土地當時無法辦理過戶。不久,曾某幫祁某歸還了貸款后,順利辦理了案涉虛報土地使用權轉讓的過戶手續(xù)。
曾某在遜克縣平臺村北大溝18公里處和21公里處有三塊土地,這三塊土地是真實存在的。曾某購買案涉虛報土地的目的,是為了加價轉讓。他買下后就四處聯系買家,通過親戚介紹,聯系到了愿意加價購買的買家——雙鴨山市人孫某兵。曾某提議將其名下的這三塊土地和案涉虛報土地一并轉讓給孫某兵,孫某兵表示要先看地。
2013年11月,曾某帶著孫某兵去看地,兩人先后來到北大溝18公里處和21公里處,曾某稱北大溝18公里處有2塊地(共10坰地),北大溝21公里處有1塊地(共20坰地)。當時由于下著大雪,孫某兵并未看清上述土地實際情況。看完地后,雙方商定,曾某將其名下土地及案涉虛報土地轉讓給孫某兵,孫某兵支付曾某60萬元轉讓費,先支付定金20萬元。10天后,孫某兵按雙方約定向曾某支付了定金20萬元。2014年4月14日和6月5日,孫某兵分兩次向曾某各支付20萬元轉讓費。
孫某兵買下曾某名下土地及案涉虛報土地后,發(fā)現曾某名下土地里面都是石頭,就不想要,遂又聯系其同鄉(xiāng)、遜克縣居民葛某。雙方商定孫某兵以50萬元的價格將曾某名下土地及案涉虛報土地轉讓給葛某。不久后,葛某分兩次付清50萬元轉讓費。盡管當時土地尚未過戶到葛某名下,孫某兵還是將案涉虛報土地2014年和2015年的地補都給了葛某。
盡管案涉虛報土地幾經轉讓,但案涉虛報土地的空地補一直在發(fā)放。2014年至2020年,因案涉虛報土地使用權轉讓,導致該虛報土地上的空地補被一并轉讓,累計79.13萬余元的種植補貼被他人冒領。
2020年8月19日,被告人祁某到公安機關自首;同日因涉嫌犯詐騙罪被遜克縣公安局取保候審;2021年8月18日被逮捕。在被提起公訴前,祁某主動將違法所得69986.4元和10.25萬元上繳至遜克縣財政局財政專戶保證金戶。
黑龍江省遜克縣人民法院經審理查明,2012年至2020年,被告人祁某土地面積虛增440畝,騙取國家種植補貼款86.13萬余元。法院還查明被告人祁某于2012年至2013年騙取國家種植補貼款69986.4元,以及于2013年將案涉虛報土地以10.25萬元的價格轉讓給曾某,后曾某又以60萬元將案涉虛報土地轉讓給孫某兵,孫某兵買下后又以50萬元轉讓葛某的事實。
遜克縣人民法院認為,被告人祁某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用虛構事實、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國家種植補貼款,數額特別巨大,其行為構成詐騙罪。
2022年9月26日,遜克縣人民法院作出一審判決:祁某犯詐騙罪,判處有期徒刑9年,并處罰金10萬元;對祁某上繳的違法所得17.24萬余元依法予以沒收,上繳國庫。
一審宣判后,被告人祁某不服,提起上訴。黑河市中級人民法院(以下簡稱“黑河中院”)經審理,認定一審法院認定犯罪數額有誤,即一審認定葛某在2016年領取了440畝的輪作補貼款35904元,因現有證據不能證明其實際領取該款項,故應將該款從祁某詐騙數額中扣除。
2024年6月21日,黑河中院對外公布本案二審判決結果:維持一審刑事判決第一項中對被告人祁某犯詐騙罪的定罪部分及第二項;撤銷一審刑事判決第一項中對被告人祁某犯詐騙罪的量刑部分;上訴人祁某犯詐騙罪,判處有期徒刑7年3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5萬元。
(本文謝絕轉載)
編輯:黃靈 yeshzhwu@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