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中的維生素D主要是在紫外線照射后獲得,因此被稱為“陽光維生素”,在人體代謝過程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多項研究表明,食用菌經過紫外線照射后,其中維生素D2的含量會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升高,但是轉化率會受影響,因此需對轉化條件進行優(yōu)化,最大限度地提高食用菌中維生素D2的含量。曲面響應是一種常用的統(tǒng)計方法,可以在受多因素影響的問題中,利用模型獲得最佳解決方案。目前,尚無利用曲面響應法優(yōu)化金針菇紫外轉化條件的報道,故本文以金針菇為材料,優(yōu)化紫外轉化條件,以期為金針菇中維生素D的開發(fā)和利用提供理論依據(jù)。
1.材料與設備
1.1材料與試劑
食用菌(購自南昌農貿市場);維生素D2標準品(COOLBJC,純度99%,10mg);甲醇(SIGMA,色譜純);乙腈(SIGMA,色譜純);無水乙醇(SIGMA,分析純)。
1.2儀器與設備
高效液相色譜儀(Agilent1260);高效液相柱(ZORBAX300SB-C18);精密電子天平;凍干機(霍爾德HD-LG10A);超聲機(尚儀SN-QX-08E);紫外燈(星創(chuàng)紫光)。
2.實驗與方法
2.1色譜條件
色譜柱:ZORBAX300SB-C18(4.6×100mm,3.5μm);流動相:甲醇:水(95:5);流速:1mL/min;檢測波長:282nm;柱溫:30℃;進樣量:10μL。
2.2樣品處理
精確稱取1.0g金針菇子實體粉末,加入10mL無水乙醇,60℃超聲提取15min,靜置沉淀,移取上清。之后向殘渣中繼續(xù)加入10mL無水乙醇,60℃超聲15min,合并上清,離心10min,無水乙醇定容至10mL即得。
2.3單因素試驗設計
2.3.1時間。準確稱取100g金針菇子實體3份,在30℃、紫外線UVB波段下,分別照射15、20、30、60、90、120min,立即冷凍干燥,按照提取方法提取后進行色譜分析,每個重復3次。
2.3.2溫度。準確稱取100g金針菇子實體3份,分別置于10、20、30、40、50、60℃環(huán)境下,給予紫外線UVB波段處理60min,立即冷凍干燥,按照提取方法提取后進行色譜分析,每個重復3次。
2.3.3波長。準確稱取100g金針菇子實體3份,在30℃環(huán)境下分別給予UVA、UVB、UVC波段紫外線處理60min,立即冷凍干燥,按照提取方法提取后進行色譜分析,每個重復3次。
2.4Box-Benhnken中心組合試驗設計
在單因素試驗的基礎上,選擇對維生素D2含量影響較大的三個因素,利用Design-Expert13軟件設計三因素三水平的響應面試驗,如表1所示。
3.結果與分析
3.1維生素D2標準曲線繪制
以峰面積為縱坐標、維生素D2濃度為橫坐標,得出標準曲線及回歸方程為:Y=31125x-4314.9,R2=0.9994,線性范圍為1.0-40μg/mL,維生素D2濃度與峰面積之間存在良好的線性關系。
3.2單因素試驗結果分析
3.2.1時間。不同照射時間下,維生素D2的含量會隨時間增加呈現(xiàn)先上升后下降的趨勢。在15、20、30、60、90、120min的維生素D2含量分別為28.18、35.79、49.46、52.71、47.32、46.27μg/g,在60min時含量最高,故最適時間選擇為60min。
3.2.2溫度。在不同溫度影響下,維生素D2的含量隨溫度升高呈現(xiàn)先上升后下降的趨勢。在10、20、30、40、50、60℃溫度下維生素D2的含量分別為13.11、18.21、23.28、18.6、16.45、14.89μg/g,在30℃時含量最高,故最適溫度選擇為30℃。
3.2.3波長。不同紫外波長對維生素D2含量的影響十分明顯,在UVA、UVB、UVC的含量分別為0.65、18.6、392μg/g,在UVC波段含量增長最明顯,故最適波段選擇為UVC。
3.3曲面響應試驗結果分析
3.3.1響應面設計方案及結果?;趩我蛩卦囼灲Y果,以時間(A)、溫度(B)、波長(C)為自變量,維生素D2含量(Y)為響應值,對金針菇中維生素D2進行響應面試驗優(yōu)化,結果如表2所示。
3.3.2回歸方程擬合及方差分析。采用Design-Exper13軟件對所得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回歸分析結果如表3所示。對各因素回歸擬合后,得到回歸方程為:Y=418.2-7.47A-5.94B+22.87C+11.33AB+2.16AC-1.03BC-46.47A2-45.48B2-347.34C2
回歸模型的R2=0.9983,R2adj=0.9961。由方差分析可知,回歸方程模型顯著(P<0.01),說明模型與實際擬合良好,方法可靠;失擬合不顯著(P>0.05),說明所得方程與實際擬合中非正常誤差占比小,可用該回歸方程進行分析。
3.3.3響應面圖分析。因素交互作用響應面和等高線如圖1所示,通過該組圖對任意兩因素的交互影響進行分析,從中確定最佳因素范圍。
通過響應面實驗,分析得到維生素D2最佳工藝參數(shù)為:時間90min、溫度30.5℃、波長257.7nm,在此條件下維生素D2的理論含量為364.87μg/g。為驗證模型所得最佳工藝參數(shù)的可行性,采用上述參數(shù)進行驗證實驗,考慮到實際操作,調整參數(shù)為:時間90min、溫度31℃、波長254nm,通過3組平行實驗得到維生素D2的含量為361.32μg/g,與模型預測值接近,證明響應面試驗所得工藝條件可行。
綜上所述,本研究在單因素的基礎上,以維生素D2含量為指標,通過響應面法對金針菇紫外轉化的工藝進行優(yōu)化,最終得到的參數(shù)為:時間90min、溫度31℃、波長254nm,為富含維生素D2的金針菇產品的開發(fā)和利用提供了一定的參考。
課題項目:2020年度江西省教育廳科學技術研究項目“五種常見食用菌中麥角甾醇生成維生素D的條件研究”(GJJ207606)。
作者簡介:萬安露(1991-),女,漢族,江西南昌人,講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藥物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