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雙減”背景下,初中英語分層教學成為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生學習效率的重要策略。教師可以通過以下策略實施分層教學,分別是針對性安排教學內容以適應學生個體差異、增加應用型學習活動、采用技術和多媒體工具和定期評估與反饋,旨在通過個性化的教學方法和現(xiàn)代化的教育工具,提升教學互動性和學習個性化,以確保在減輕學生學習負擔的同時使教學質量和效果得到保障。
關鍵詞:“雙減”;初中英語;分層教學;教學有效性
作者簡介:林孝義,泉州師范學院附屬培文實驗高級中學。
初中英語作為基礎學科,在“雙減”背景下,教師也需要探索更為有效的教學路徑。分層教學作為一種差異化的教學方式,能夠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提高教學效率。在“雙減”背景下,分層教學的開展顯著降低學生的學業(yè)壓力,提高教學效率,教師可根據(jù)學生水平差異設計課程,促進學生個性化與全面發(fā)展。因此,在“雙減”背景下,教師應當積極探索并靈活運用分層教學策略,為學生提供更為優(yōu)質、個性化的英語教學服務。
一、精心安排教學內容以應對學生的個體差異
在“雙減”背景下,初中英語分層教學要求教師精心安排有差異、有層次的教學內容以適應學生差異。分層教學作為滿足學生差異化需求的重要途徑,其核心在于精制,以確保每一層次的學生都能獲得合適的學習資源和支持。教師在實施這一策略時需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能力和需求,為每名學生提供個性化、差異化的學習內容,以確保每名學生都能在適宜的層次中學習和進步,提升教學效果。
首先,教師應該通過評估學生的英語水平和學習習慣,了解他們的實際學習能力和需求,并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層次,根據(jù)其英語水平和學習能力采用不同的教學策略。教師可以通過課堂小測驗、觀察課堂參與情況和表現(xiàn),以及學生作業(yè)反饋等方式完成對學生水平的評估?;趯W生的觀察,以及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來為學生劃分層次,按照層次設計符合當前學生認知水平、難度適中的學習任務,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促使學生在學習中能夠建立學習英語的信心,為將來的英語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例如,在教學仁愛版初中英語七年級下冊Unit 5時,針對英語基礎較好的學生,教師可以設計更具挑戰(zhàn)性的教學任務。教師可以引導他們進行深入的討論和實踐活動,如小組討論、角色扮演等。在現(xiàn)在進行時態(tài)的學習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組活動,模擬不同場景下的英語對話,鍛煉他們的英語表達能力。同時,鼓勵他們自主學習,拓展閱讀材料和任務,以豐富他們的英語知識,提升其知識應用能力。
針對英語水平居中的學生,教師可以給予更多的示范和輔導。在教學現(xiàn)在進行時態(tài)時,可以通過示范和模仿的方式幫助學生掌握句型結構和用法。同時,可以提供一些簡單的練習題目,以檢驗他們的學習成果。此外,也可以組織一些小組活動,讓學生在合作中相互學習和提高。
而針對英語基礎較薄弱的學生,教師應采用更直觀、更簡單的教學方法。例如,在教學現(xiàn)在進行時態(tài)時,可以通過展示圖片或實物進行輔助教學,幫助學生理解句子的含義。同時,可以通過反復練習和口頭示范,加深學生對所學句型的記憶和理解。重點是要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鼓勵他們在學習中不斷進步。
此外,新課標還強調推進信息技術和英語教學的深度融合,為了確保在實施差異化教學時能夠保證學生高質量學習,教師應兼顧教學的靈活性和針對性,運用智能教育技術對學生學習情況進行實時評估和跟蹤,以便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及時調整和反饋。比如,利用在線學習平臺進行歸類練習,以數(shù)據(jù)驅動方式調整教學計劃。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應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并尊重他們的學習節(jié)奏,同時促進學生積極互動和合作學習。教師應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總結和優(yōu)化教學方法,確保分層教學能更好地滿足每名學生的學習需求,實現(xiàn)真正意義上的因材施教,既符合“雙減”政策要求,又提升了教學有效性。
二、注重開展應用型學習活動
在“雙減”背景下,教師實施初中英語分層教學時,注重深化應用型學習活動要求,教學不僅僅停留在知識傳授的層面,更要注重知識的應用實踐,這種策略的核心是通過實際應用導向的學習活動(如角色扮演、情景對話等),學生能夠在真實或模擬的語境中使用英語,從而提高語言實際應用能力。
為了適應每名學生的學習水平和需要,教師可以基于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設計多種多樣的、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語言實踐活動。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分別設置角色扮演、英語海報、英語情景短劇表演、辯論賽等活動來加強學生對英語的實踐運用,促使學生主動探索語言的深層含義,并鍛煉他們的批判性思維和創(chuàng)新性表達能力。
以仁愛版初中英語七年級下冊Unit 5的主題“我們的學校生活”為例,教師可以設計一系列圍繞“如何上學”的應用型學習活動。利用教材1a部分介紹的各種交通方式(如自行車、地鐵、公交車、步行等),教師可以創(chuàng)建模擬對話環(huán)境,讓學生討論交流他們各自采用何種方式上學。
針對英語基礎較好的學生,教師可以設計更具挑戰(zhàn)性和深度的應用型學習活動。教師可以創(chuàng)建模擬對話環(huán)境,讓學生討論交流各自采用何種方式上學。每個小組可以選擇一種交通方式設計對話,這種方式不僅能活躍課堂氛圍,還能促使學生在實踐中深化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記憶。在討論如何上學的過程中,教師應強調副詞表示頻率(often、 usually、 always)和一般現(xiàn)在時的使用,通過問答形式加強語法練習與鞏固。學生需要在實際對話中靈活運用所學的詞匯和語法知識,包括副詞表示頻率和一般現(xiàn)在時。教師可以利用交通工具模型、圖片和錄音機等教具,增加學習的互動性和趣味性。此外,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活動,模擬每天上學的情景,讓他們選擇一種交通方式進行劇情創(chuàng)作。
針對英語水平居中的學生,教師可以通過簡單的對話示范和練習幫助他們掌握關于交通方式的詞匯,并在實際對話中使用表示頻率的副詞和一般現(xiàn)在時。教師可以利用圖片或實物展示交通工具,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并加強語法練習與鞏固。教師通過展示各種交通工具的圖片或模型,引導學生描述這些圖片,如“I usually go to school by bus.”或“She always comes to school by bike.”。這樣的描述活動有助于學生在實際語境中應用語言,理解和記憶新詞匯。在角色扮演活動中,教師可以提供更多的指導和支持,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運用語言。
針對英語基礎較薄弱的學生,教師需要采用更直觀、更簡單的教學方法??梢酝ㄟ^圖片或實物展示交通工具,進行簡單的詞匯教學,并組織學生進行簡單的對話練習。教師應提供更多的示范和指導,確保學生能夠理解并正確運用表示頻率的副詞和一般現(xiàn)在時。在角色扮演活動中,教師需要提供更多的支持和指導,確保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參與到活動中并取得進步。
三、靈活運用多媒體教學輔助手段
在“雙減”背景下,采用多媒體技術和工具成為提高初中英語教學效果的關鍵途徑。這種途徑通過引入現(xiàn)代信息技術手段,不僅極大豐富了教學資源,還增強了學習的趣味性和互動性,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和活動參與度。教師運用錄音機、視頻、互動軟件等工具能夠幫助學生以多感官的方式接觸和學習英語,從而更好地適應各種學習風格,提升學習體驗。
利用多媒體和現(xiàn)代技術工具來激活課堂教學,這種方法可以幫助教師更有效地傳遞信息,同時也使學生在互動中學習,提高他們的語言實際應用能力。視聽結合的方式可以更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增強對知識的記憶,同時通過實時反饋和互動,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針對英語基礎較好的學生,教師可以引入更高級的多媒體技術和工具,利用多媒體技術呈現(xiàn)真實的英語使用環(huán)境,比如借助國外新聞網(wǎng)站、紀錄片等素材,讓學生接觸到地道的語言和文化,以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學習效果,提高他們的跨文化交際能力。例如,在教學“如何上學”這一話題時,教師可以使用多媒體課件,其中包括高質量的動畫或視頻片段,展示不同交通工具的實際使用情景。結合視聽材料,學生可以更直觀地理解有關詞匯和英語表達,并在情境中學習使用頻率副詞和一般現(xiàn)在時。此外,教師可以利用互動軟件進行課堂小測驗或語言游戲,以增加學習的趣味性和互動性。
針對水平居中的學生,教師可以采用適度的多媒體技術和工具,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和運用所學知識。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簡單的多媒體課件展示關于交通工具的圖片或簡短視頻,輔以錄音機播放真實的交通工具聲音?;蛘咄ㄟ^互動軟件和在線游戲等方式,引導學生進行更為復雜的語言實踐活動,如完成角色扮演任務或參與模擬對話等來增加學習的趣味性,促進學生主動參與到英語學習中。這樣的教學方式既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夠幫助他們更好地學習和應用英語。
針對英語基礎較薄弱的學生,教師需要選擇簡單易懂的多媒體技術和工具,以幫助他們提升英語語言能力。在教學中,教師可以使用簡單的多媒體課件,展示關于交通工具的圖片,并配以簡單的英語口頭講解,向學生介紹新單詞或基本語法規(guī)則,讓學生在生動鮮活的語境中理解和記憶新知識。同時,教師可以利用錄音機播放交通工具的聲音,并讓學生模仿。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還可以利用互動軟件進行簡單的語言游戲,如單詞拼寫或圖片連線,以增加學習的趣味性和學生的課堂參與度。
四、做好定期評估與反饋工作
在“雙減”背景下,教師在減少學生課業(yè)負擔的同時,應保證教學質量。這需要教師采取有效的教學管理策略。定期評估與反饋機制能夠幫助教師監(jiān)測學生的學習進展,評價教學方法的有效性,并根據(jù)學生的反饋及時調整教學內容和策略。
針對英語基礎較好的學生,教師可以設計更具挑戰(zhàn)性的評估活動,以深入評價他們對學習內容的理解和應用能力。例如,教師可以設計開放式問題或項目任務,要求學生表達他們的想法,并提供相關論據(jù)支持。同時,教師可以定期組織小組討論或辯論活動,讓學生在交流中相互學習和反饋,以促進他們的思維能力提升。
針對英語水平居中的學生,教師可以設計結構清晰的評估任務,以評價他們的知識掌握程度和能力發(fā)展情況。例如,在課堂中,教師可以組織小組活動或配對練習,讓學生在合作中相互學習和交流,并在實踐中應用所學知識。此外,教師可以定期進行簡單的書面測試或口頭問答,以檢查學生對知識的記憶和理解水平,并根據(jù)評估結果調整教學策略。
針對英語基礎較薄弱的學生,教師需要采用更具體、更直觀的評估方式,以培養(yǎng)他們基本的語言能力和學習自信心。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使用圖片配對、簡單的問答或角色扮演等形式,評估學生對基本詞匯和句型的掌握情況。此外,教師可以通過口頭反饋或簡短的書面評價,及時表揚學生取得的進步,并提供具體的建議和指導,以激勵他們繼續(xù)努力學習。
定期設計針對不同層次學生的小測驗,以評估他們對學習內容的掌握程度,可以進行課堂快速問答或借助電子設備進行互動測驗。教師通過觀察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xiàn),包括參與度、合作精神和回答問題的準確性等方面,評估他們的學習態(tài)度和能力發(fā)展情況。教師還應鼓勵學生參與自我評估,可以提供自我評估表格或引導學生寫學習日記,讓他們記錄學習情況和自我感受,增強自我監(jiān)督能力。教師還需要定期與家長進行溝通和交流,分享學生在校學習表現(xiàn)和進步情況,同時了解家長對學生學習的期望和建議,促進家校合作,共同促進學生成長。
此外,評估后的及時、針對性反饋是改善學生學業(yè)表現(xiàn)和學習態(tài)度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教師在進行反饋時應注重方法和效果,避免泛泛而談,而應提供具體、操作性的改進建議,使學生能夠明白如何在下一階段提高自身的學習效率與成效。針對不同層級的學生,教師可以采取不同的反饋方式:對基礎層學生提供溫暖、鼓勵性的反饋,增強其學習動力;對中等層學生則可給予更專業(yè)的學習技能指導,幫助他們攻克學習難題;高層次學生更需要深度的思維引導和高階目標的設定,以激發(fā)他們追求成功的欲望。在此基礎上,倡導學生互相之間給予正向反饋,營造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促進同伴之間的學習共建與交流。
五、結語
“雙減”背景下的初中英語分層教學中,教師通過綜合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和工具,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習效果。這些策略的實施不僅優(yōu)化了教學過程,也增強了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自主學習能力,為實現(xiàn)個性化教學和提高教學質量提供了有力支持。未來的教學實踐應繼續(xù)在這些策略的基礎上進行創(chuàng)新和優(yōu)化,以更好地適應教育政策的變化和學生的多樣化需求。
參考文獻:
[1]謝淑珍.“雙減”背景下初中英語分層教學策略的探究[J].亞太教育,2022(15):99-101.
[2]田世彩.“雙減”背景下英語作業(yè)分層設計探究[J].甘肅教育,2022(7):79-88.
[3]龍敏.初中英語分層作業(yè)在“雙減”政策中的設計[J].智力,2022(8):40-42.
[4]洪敏娜.“雙減”背景下初中英語分層作業(yè)設計研究[J].校園英語,2022(37):33-35.
[5]郭長娣.“雙減”背景下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研究[J].名師在線,2022(15):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