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五年級英語課上,教師針對學生對熟悉的《灰姑娘》故事缺乏學習興趣的情況,決定運用問題策略來激發(fā)他們思考。為了激活學生的思維,讓故事變得新鮮和有啟發(fā)性,教師沒有采取常見的講述法,而是通過提出引人深思的問題來引導學生重新審視這個經(jīng)典故事。通過這種方式,教師激發(fā)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讓故事獲得了新的生命,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通過重新解讀《灰姑娘》,學生能夠更深入地理解故事中人物性格、故事情節(jié)以及背后深層次的道德觀和價值觀,這不僅豐富了他們對文本的理解,也拓展了他們的思維寬度和廣度。而這種授課方法還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思想品德,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關鍵詞:小學英語;課堂互動;高效教育
作者簡介:朱靜(1981-),女,江蘇高郵人,金陵華興實驗學校,中小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英語。
一、案例背景
精彩紛呈、波瀾起伏的課堂生活是自教師富有智慧與思想的啟發(fā)。教師規(guī)行矩步的指示只會讓學生的思維被牽制著,亦步亦趨,很難在課堂中呈現(xiàn)“步步蓮花”的精彩效果。其中,教師精心的問題預設是精彩課堂生成的源泉。同時,教師引而不發(fā)、導而弗牽的導引與回應,是生成課堂風景的妙筆。唯有開放教師的思想,才有解放的課堂,才能激發(fā)學生的才情。因此教師要依托單元主題,挖掘文本素材,實踐教育智慧,建構開放生成的、充滿活力和生機的課堂,在英語教學中提升學生思維的寬度和廣度,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品德,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世界觀。作為一名五年級的英語老師,筆者將一節(jié)“老”課“新”上,采取問題策略引發(fā)學生新的思考,啟發(fā)學生獲得新的感悟,帶給學生新鮮的學習體驗。
二、案例描述
開學伊始,五年級下學期第一單元的課文是“Cinderella”,筆者問道:“你們知道《灰姑娘》的故事嗎?”“我小時候就聽過啦!”“我都會背了?!睂W生你一言我一語地議論著,話里話外都表達著對這個“老”故事不感興趣。筆者早已預見這個情況,因為往屆學生也會有同樣的表現(xiàn),也早已想好了解決對策——問題策略。筆者示意大家安靜后,向?qū)W生展開提問。
教師:你們喜歡故事里的哪一個人物?不喜歡哪一個?為什么?
學生:我喜歡灰姑娘和王子,不喜歡后媽和姐姐們。因為灰姑娘勤勞、9UhBtf6BrO/uafL8RVlkBZI60M8gpcFI2QBugynlWy8=善良。后媽和姐姐們很刻薄,心腸很壞。
教師:如果灰姑娘沒有在午夜十二點跳上南瓜馬車,后果會怎么樣?
學生:她會變成那個穿著破舊衣服,灰頭土臉的樣子。估計還會把王子嚇一跳。
教師:所以,請你們一定要成為一個守時的人,否則會給自己帶來麻煩。好了,下一個問題,如果你是灰姑娘的后媽,你會阻止她參加王子的舞會嗎?為什么?
學生可能沒想到教師會問這樣的問題,沉默片刻后,有個別學生試著舉手回答:“我想我會阻止她去參加舞會。因為如果我是一個媽媽,我愛我的女兒,我肯定是希望我親生的女兒能當上王后?!?/p>
教師:是的,人是有多面性的,考慮問題也要從不同的角度。我們眼中的惡毒后媽也是一個愛自己孩子的母親,但是她的愛是自私的、狹隘的。我們不僅要愛自己的親人,也要關心我們身邊的人,盡力去幫助他們。下一個問題,灰姑娘的后媽把她鎖在家里,不讓她參加舞會,她為什么能夠去,并且閃亮登場呢?
學生:因為仙女幫助了她,幫她準備了漂亮的禮服和南瓜馬車,還把狗和老鼠變成她的仆人。仙女好給力。
學生:狗和老鼠也很給力呀,如果他們不幫她,她不可能在最后時刻成功跑回家,那一切不就露餡了。
教師:所以,同學們,無論走到哪里,我們都需要朋友的幫助,我們的朋友可能不是萬能的仙女,只是普通的凡人,但朋友一定會讓我們更有底氣和勇氣。最后一個問題,如果灰姑娘因為后媽的阻止而放棄參加舞會,那她最終能成為王后嗎?
學生:當然不會。
教師:所以,同學們,即使灰姑娘沒有得到家人的愛,這也沒讓她不愛自己,沒有讓她放棄自己追求幸福的權利。所以,同學們,沒有人可以阻止你愛自己,如果你得不到別人的愛,那你就加倍愛自己;如果別人沒有給你提供機會,你就自己給自己創(chuàng)造機會;如果你認準了一個目標,即使困難重重,也要克服困難去實現(xiàn)目標。同學們,以后的日子里,你不一定要成為王后,但你一定要努力蛻變成更好的自己。
學生若有所思,而后歡欣鼓舞。
三、案例反思
新課標背景下,英語課堂教學具有“多向互動,動態(tài)生成”的特點,然而動態(tài)生成的課堂具有很多不可控因素,教師應該扮演什么樣的角色,才能有效促進動態(tài)生成,讓學生真正享受課堂生成的精彩呢?
(一)教師要成為課堂智慧的“助產(chǎn)士”
作為一名教師,要做學生思想的“助產(chǎn)士”,為課堂動態(tài)生成的智慧“接生”。動態(tài)的課堂生成是師生互動所創(chuàng)造的結果,但教師一定要適度發(fā)揮主導作用,避免課堂生成中出現(xiàn)失誤,要給學生提供有效的價值觀引導,為學生提供豐富的信息資源。
在教育的世界里,教師的作用至關重要。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播者,更是學生心靈的塑造者。為了更好地承擔起這一職責,教師需要不斷修煉自身,提升專業(yè)素養(yǎng),拓寬知識視野,并掌握一定的教學技巧。
一方面,深入鉆研教材是教師的基本功。教材是教學的基石,是教師與學生溝通的橋梁。教師需要深入挖掘教材,把握其精髓,將教材內(nèi)容內(nèi)化為自己的知識。這要求教師不僅要具備深入挖掘教材的能力,還需要有大膽跳出教材,將教材知識與現(xiàn)實生活相聯(lián)系,使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應用英語知識。另一方面,教師必須具備寬廣的知識面和豐富的背景知識。教育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是引導學生探索世界、認識生活的過程。因此,教師需要具備跨學科知識儲備,為學生創(chuàng)設多樣化的學習情境。
再者,教師需要掌握引發(fā)課堂精彩生成的教學策略。本節(jié)課筆者主要運用了問題策略,通過提出問題引發(fā)學生積極思考。一個成功的課堂不僅僅依靠教師單方面的傳授,更需要學生的積極參與和互動。因此,教師需要運用各種教學策略,如問題策略、討論策略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主動思考。同時,教師還需要對學生的回答給予及時、簡明、精妙的反饋,幫助他們理清思路,深化知識理解。只有這樣,才能促成有效的課堂生成,實現(xiàn)教育目標。
(二)教師要做課堂智慧的“引路人”
教師要從兒童的學習心理入手,深刻了解學生學習的客觀規(guī)律,深入了解任教班級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知識儲備和思維特征。教師不應只把心思放在教學設計上,還要注重傾聽學生、觀察學生和與學生互動,這樣才能準確把握學生的興趣點和興奮點,從而成為課堂智慧的“引路人”,促進有價值的課堂生成。
面對學生對已知的“Cinderella”故事不感興趣的情況時,如何打破常規(guī),引導他們探索更深層次的內(nèi)涵,使這堂課變得生動有趣且富有成效呢?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教師往往會按照一讀了解故事大意、二讀解構文章脈絡、三讀學習句法結構的流程來進行教學。然而,筆者深知學生早已熟悉這個故事,他們了解了灰姑娘的遭遇,知道王子的出現(xiàn),以及最終的幸福結局。這樣的教學方式對他們來說無疑是無趣且無效的。因此,筆者采取了一種全新的教學方式。筆者設計了一系列可以引發(fā)學生思考和討論的問題鏈,這些問題旨在引導他們從不同的角度審視這個故事,挖掘其中的深層含義。筆者給予了學生足夠的學習時間和空間,讓他們能夠自由地思考、探索、交流,并鼓勵他們盡情表達自己的看法和觀點,讓他們在課堂學習中充滿活力和熱情。
筆者引導學生思考“Why did Cinderella suffer so much? What kind of social reality does her experience reflect? Is the appearance of the prince just a turning point in the story, or does it have a deeper meaning? Whether Cinderella's happy ending is just a beautiful fantasy of fairy tales, or has a real possibility?”。這些問題驅(qū)動學生開始重新審視他們熟悉的故事,他們開始發(fā)現(xiàn)其中隱藏的細節(jié)和深意,從不同的角度思考,開始嘗試理解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探討故事背后的深層含義。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讓學生對“Cinderella”這一故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還激發(fā)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思維能力。他們再課堂上積極參與討論,爭相表達自己的觀點,碰撞出思維火花。筆者把學生引向了一條有更多新風景的路,這條路上充滿了思考和探索的樂趣。筆者為他們的
“精彩綻放”做好了鋪墊,讓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發(fā)現(xiàn)自我、超越自我。
(三)教師要做課堂智慧的“守望者”
僅僅為了體現(xiàn)新課標理念,追求生成性的課堂教學容易導致教師該講的沒講清,學生該聽的沒聽懂,最后只落得個形式上的熱鬧,最終導致教學行為上的偏差和教學目標的無法達成。如果把生成性的英語課堂比作塞林格筆下的“麥田”,學生在麥田里奔跑跳躍,教師就是站在“麥田”邊的守望者,守望者麥田里的學生,不讓學生迷失方向,阻止他們往“麥田”旁邊的公路或者懸崖跑去。
在追求“滿堂問”的課堂教學中,常常能看到一種現(xiàn)象:教師提出的問題缺乏思維含量,機械而單一,學生則做出應付式或揣摩式的回答,而教師又往往只進行簡單的點評。這種教學方式看似熱鬧,實則空洞,不利于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思考和真實表達。
當教師提出的問題缺乏深度和思考性,學生就沒有機會進行深入的思考和探討。例如,當教師提問“Do you like doing housework?” ,學生往往只會簡單回答“Yes”或“No”,而不會去深入思考為什么喜歡或不喜歡做家務,這其中涉及的個人興趣、家庭環(huán)境、責任感等因素都被忽視了。這樣的提問方式不僅限制了學生的思維空間,也剝奪了他們表達自己真實想法的機會。這種教學方式還助長了學生為了迎合別人心理而說假話的行為。當教師只關注學生的回答是否正確,而不關心他們的思考過程和真實感受時,學生可能會選擇說謊來迎合教師的期望。例如,即使一個學生并不喜歡做家務,他也可能會因為覺得說“Yes”會得到教師的認可而說謊。這種行為不僅違背了教育的初衷,也影響了學生正確的道德觀和價值觀的形成。
為了改變這種狀況,教師應該采取更加有效的教學方法。第一,教師應該提出有深度、有思考性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深入的思考和探討。例如,教師可以提問:“What do you think are the benefits of doing housework?”。這樣的問題不僅給予了學生更多的思考空間,也能讓他們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和感受。第二,教師應該注重學生的思考和表達能力發(fā)展。在學生回答問題時,教師應該給予他們足夠的支持和鼓勵,讓他們敢于表達自己的觀點。同時,教師還應該對學生的回答進行針對性的點評和指導,幫助他們發(fā)現(xiàn)問題并改進自己的思考和表達方式。第三,教師還需要關注學生的道德觀和價值觀的培養(yǎng)。教師應該以身作則,用自己的言行來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道德觀。例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說真話、表達真實的想法和感受,讓他們明白只有真誠才能得到別人的尊重和認可。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xiàn)培養(yǎng)有思想、有情感、有道德的學生的教育目標。
四、結語
布魯姆說過:教育教學中如果沒有預想不到的結果,那么教學活動就不能成為一種藝術。課堂不是提前排練好的演出,而是思維和智力碰撞的火花盛宴。學生參與課堂,表達自己的機會變多,出現(xiàn)課堂矛盾、質(zhì)疑和爭辯,都不是壞事,教師要用心去發(fā)現(xiàn)每個課堂生成點,做到隨機應變、機智敏銳,那一個個精彩的課堂生成一定會讓英語課堂五彩繽紛。
參考文獻:
[1]丁杰琳.精讀英語故事發(fā)散英語思維強化雙重表達:淺談Cinderella中的故事教學心得[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5(12):89-90.
[2]楊曉.對小學英語互動教學困境的探尋[J].考試周刊,2020(67):121-122.
[3]丁君.新課改下小學英語互動教學的有效策略[J].黑河教育,2021(3):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