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認知語言學是認知學科與語言學相結合而形成的交叉學科,認知語言學與翻譯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政府工作報告語言凝練,句式工整。本文將以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的英語翻譯為例,結合認知語言學理論分析具體的漢英翻譯實例,探究認知語言學視角下的漢英翻譯技巧。
關鍵詞:體驗;凸顯;互動;詞義
作者簡介:吳智婷(1995-),女,安徽宣城人,蕪湖職業(yè)技術學院應用外語學院,助教,碩士,研究方向:英語翻譯、英語教學。
一、引言
認知語言學主張通過認知方式和知識結構對語言現(xiàn)象做出統(tǒng)一解釋。翻譯是一門強調語言綜合應用能力的藝術,與人們對客觀世界的深刻認知和經(jīng)驗緊密相連。因此,從認知語言學的角度出發(fā)剖析漢英翻譯技巧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
二、認知語言學與翻譯
(一)政府工作報告翻譯原則
政府工作報告的翻譯要保證語言表達嚴謹且規(guī)范;其次,鑒于政府工作報告的內容多與政治事務緊密相連,因此在翻譯時要凸顯政治意識和大局意識,以體現(xiàn)國家政策的連貫性與前瞻性;最后,翻譯時需輔以相關的背景信息,以便于目的語讀者能夠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把握報告的精神內涵。
(二)認知語言學之體驗觀與直譯、意譯
認知語言學以體驗主義為理論基礎,致力于探究人們的感知、經(jīng)驗及觀察事物的方式是如何影響語言使用的,尤其當人們在一致的語言規(guī)范下,是如何作出多樣化的表達選擇的。面對客觀世界時,人們的認識和理解存在個體差異,因此所呈現(xiàn)的認知語言結果也不盡相同。翻譯作為一種深具體驗性的認知活動,要求譯者尊重文化和語境方面的差異,從不同角度解讀原文。翻譯既需要發(fā)揮譯者的創(chuàng)造性,同時又必須忠實于原文。
認知語言學認為,客觀世界在本質上是相同的,人們具有相似的認知能力,這就決定了翻譯中,原作者和譯者具有基本相容的認知,從而存在基本的共同思維,這種基本對等的認識方式在翻譯技巧上可以理解為直譯,即同時保留原文內容和形式,如將“小而美民生項目”譯為“small and beautiful projects for improving the people's wellbeing”;“標本兼治”直譯為“address both symptoms and root causes”。
但英漢兩種語言在邏輯思維、語言習慣和表達方式方面存在不同,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有很多內容必要時需意譯,即保持原文內容,改變原文形式的翻譯方法。譯者需掌握好增減詞的程度,不能造成譯文語義背離原文,既要保證譯文語法結構的完整,又要保證譯文意思的明確與完整。
例1: “三北”工程攻堅戰(zhàn)全面啟動。
The shelterbelt program in northeast, north, and northwest China entered a crucial stage.
例2:“一老一小”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
The special additional deductions for individual income tax, which cover children nursing expenses, children's education, and elderly care expenses.
面對高度凝練的漢語表達,為忠實傳達原文意思,譯文需要進一步解釋說明。例1中對“三北(防護林)工程”進行具體解釋說明,三北防護林工程是指在中國三北地區(qū)(西北、華北和東北)建設的大型人工林業(yè)生態(tài)工程。同理,例2中,針對“一老一小”,需要解讀政策背景信息,即根據(jù)《關于提高個人所得稅有關專項附加扣除標準的通知》,自2023年1月1日起,提高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子女教育、贍養(yǎng)老人(children nursing expenses, children's education, and elderly care expenses)等三項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簡稱“一老一小”扣除)標準。
例3: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循序漸進、久久為功,推動鄉(xiāng)村全面振興不斷取得實質性進展、階段性成果。
We will adopt a category-based, region-specific, and phased approach to continuously secure substantive progress and deliver anticipated outcomes in each stage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中文四字詞語的突出特點是言簡意賅、形式整齊以及表達效果形象生動。在翻譯中,若譯者能夠巧妙運用并精準翻譯這些四字詞語,不僅能做到忠實于原文,更能顯著提升譯文的流暢度,從而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
經(jīng)過分析可知,“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循序漸進、久久為功”這四個詞語之間存在緊密關聯(lián)。因此,譯者將前兩個詞語并列翻譯,同時明確“循序漸進”作為發(fā)展的方式,而“久久為功”是發(fā)展目標,考慮到目的語讀者的閱讀習慣,譯者運用長句結構將這四個四字詞語的翻譯有機串聯(lián)起來。
(三)認知語言學之凸顯觀與轉譯法
根據(jù)認知語言學的凸顯觀觀點,事件雖是由連續(xù)動作構成的,但人們的解讀和語言描述卻并不連貫,因此傾向于選擇重要的相關點以凸顯事件。凸顯性實為人的心理表征,并非事物的固有特性。相較非凸顯事物,凸顯事物更易于激活認知域。
鑒于中英文在認知環(huán)境方面的差異,兩者在語言表達上的側重點也不同。因此,認知語言學的凸顯觀對于翻譯中的語序安排有重要影響。為了使譯文通順流暢,符合目的語者的表達習慣,譯者在翻譯時需要轉換對原句中的詞類、句型和語態(tài)等進行轉換。具體而言,認知語言學的凸顯觀在翻譯技巧上可體現(xiàn)為轉換譯法,包括詞類轉譯、句子成分轉譯以及語態(tài)轉譯等。
例4: 讓脫貧成果更加穩(wěn)固、成效更可持續(xù)。
With these efforts, we will further consolidate and sustain our achievements in poverty alleviation.
中文表達中動詞的使用相對頻繁,除了常見的動賓結構之外,還存在諸如連動式、兼語式等多個動詞連續(xù)使用的情況。例4中,在翻譯時,譯者將形容詞“穩(wěn)固”與“可持續(xù)”轉換為動詞形式“consolidate”和“sustain”,旨在強調國家將積極采取行動,以應對脫貧問題,并確保其成果的穩(wěn)固性與可持續(xù)性。
例5 :提升外籍人員來華工作、學習、旅游便利度。
We will make it easier for foreign nationals to work, study, and travel in China.
在翻譯的過程中,為確保語言表達流暢自然,譯者通常需要對原文的某些成分進行轉換,使之適應目的語表達習慣。在此例中,通過添加主語“we”,不僅使得譯文的句子結構更加完整,更凸顯出我們致力于為國際友人提供優(yōu)質服務的意識,進而推動國際交流與合作的深入發(fā)展。
例6 :優(yōu)化海外倉布局,支持加工貿(mào)易提檔升級,拓展中間品貿(mào)易、綠色貿(mào)易等新增長點。
Efforts will be made to optimize the layout of overseas warehouses, facilitate the upgrading of the processing trade, and increase new growth drivers for foreign trade, including trade in intermediate goods and green trade.
英語中被動語態(tài)的應用范圍廣泛,常見于缺乏施動者,為了保持行文連貫或突出動作的承受者等情境中。由于人們對事物的認知側重點各異,被動語態(tài)的使用也會有所差異。英語中傾向于使用被動語態(tài)進行表達,而漢語則更常采用主動語態(tài)。在此句翻譯中,譯者將原文表達的主動語態(tài)轉換為被動語態(tài),更符合目的語的表達習慣。
例7 :政府工作存在不足。
There is also room for improvement in the work of the government.
視角轉換即換個角度看問題,由于英漢語言在結構和表達習慣上存在差異性,在翻譯中運用視角轉換法可以使譯文通表達更加順暢,視角轉換不僅是一種翻譯技巧,也是種翻譯思想。正說反譯是常見的視角轉換方法,是出于對譯語優(yōu)勢、可接受性和可讀性的考慮而采取的一種翻譯方法。如對“工作存在不足”的翻譯,一方面考慮英語的表達習慣,另一方面,反譯不僅包括肯定與否定的切換,還委婉表達了我國發(fā)展存在的問題和之后努力提升的方向。
(四)認知語言學之互動觀與意譯、合譯
根據(jù)認知語言學的互動觀理念,翻譯既非簡單地以原作者和目的語讀者為中心,也非單純地以“文本”為主導,而強調應該在“人”(即譯者和相關參與者)與“本”(即文本及其背后的意義)之間的互動中尋求動態(tài)平衡,此“互動”包括四個維度,除原作者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與客觀世界間產(chǎn)生的“互動”外,譯者與原文,譯者與讀者之間也存在“互動”。在此過程中,譯者需要激活對整個文本背景的認知,確保準確全面把握原文的內涵。對原文的字面意思和深層次內涵的“互動”反映在翻譯中可以理解成對原文進行意譯處理?;谧g者與原作者之間的“互動”關系,翻譯時需遵循忠實原文的原則,在意譯處理時要避免偏離原意。除了意譯,政府報告中多含短句,如果采用直譯,往往會造成“中式英語”,因此,譯者需要通過采用從句、分詞、介詞短語等將漢語短句合譯成結構完整的、地道可讀的英語長句。
例8 :嚴禁搞面子工程、形象工程,堅決制止鋪張浪費。
Prestige and vanity projects and wasteful and excessive spending will be strictly prohibited.
例9:各級政府要習慣過緊日子,真正精打細算,切實把財政資金用在刀刃上、用出實效來。
Governments at every level must get used to keeping their belts tightened, run on lean budgets, and ensure that fiscal funds are used where they are needed most and to the best effect.
例10: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Lucid waters and lush mountains are invaluable assets.
以上例子中,“面子工程”“形象工程”“過緊日子,把資金用在刀刃上”“綠水青山”“金山銀山”均為漢語特有的習慣性表達,充分展現(xiàn)了漢語的語言特色。為掃除目的語讀者的理解障礙,翻譯時應對上述表達進行靈活處理,即將不符合目的語文化的表達轉換成符合其表達習慣的表述方式。
(五)認知語言學與詞義選擇
認知語言學視角下的詞義選擇是一個復雜而精細的認知過程。漢語中一詞多義的現(xiàn)象比比皆是,如何進行詞義選擇成為翻譯中的一大難題。譯者可以結合語境、個人經(jīng)驗和認知機制更好地進行詞義選擇,提高語言表達的準確性和多樣性。
例11:我們這樣一個人口大國,必須踐行好大農(nóng)業(yè)觀、大食物觀,始終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As China has a large population, we must adopt an all-encompassing approach to agriculture and food and ensure that China’ s food supply remains firmly in our own hands.
第一個“大”字為形容詞,用以修飾名詞“國家”,意在凸顯國家人口基數(shù)的龐大;而第二個“大”字亦作為形容詞使用,用以表達“全面性的、綜合性的”意義。因此,在漢英翻譯中,譯者需根據(jù)具體語境靈活選擇恰當?shù)脑~匯來翻譯同一漢語詞匯。
三、結語
本文從認知語言學的角度出發(fā),結合對政府工作報告英語翻譯實例,對英漢翻譯技巧進行了簡要剖析。通過剖析發(fā)現(xiàn),政府工作報告的翻譯,在忠實于原文的基礎上,力求表達精準且形式多樣,旨在有效發(fā)揮政府工作報告的對外宣傳作用,并展現(xiàn)漢語的獨特魅力。因此,譯者在翻譯過程中,需充分發(fā)揮自身創(chuàng)造性,調動知識儲備,基于對原文的深刻分析理解進行翻譯,以實現(xiàn)信息的準確傳遞。同時,譯者還需根據(jù)詞語的性質、具體語境以及詞語間的搭配關系,精選詞匯和表達,從而提升翻譯質量。
參考文獻:
[1]劉有發(fā).漢英筆譯基礎教程[M].北京:對外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出版社,2013.
[2]魏志成.漢英比較翻譯教程練習[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3.
[3]趙彥春.認知語言學:批判與應用[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14.
[4]周婷.大學英語翻譯技巧與實踐教程[M].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7.
[5]包蕾,曹新宇.認知語言學對文學翻譯的啟示[J].海外英語,2016:129-130.
[6]束定芳.語言的認知研究—認知語言學論文精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5.
[7]王平,楊蘊玉. 從認知語言學的翻譯觀看譯者主體性的發(fā)揮[J].武漢工程大學學報,2009(6):65-69.
[8]楊群艷.認知語言學理論對翻譯的闡釋[J].商丘師范學院學報,2011(27):12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