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有言:“雅之為言,正也?!保ā讹L(fēng)俗通·聲音》)
雅稱,本是“官方稱呼”“通用稱呼”的意思——“雅”,是當(dāng)時朝廷官吏和公卿大夫們所推崇的規(guī)范樣式,也是朝廷大力推廣的“標(biāo)準(zhǔn)”樣式——卻因公卿士族在言行舉止中強調(diào)舉止有禮、言辭避諱和委婉含蓄,逐漸變成“別稱”和“美稱”。如《荀子·榮辱》中所言:“君子安雅?!碧拼鷹顐娮⑨專骸罢忻赖抡咧^之雅。”
“雅”與美德掛鉤后,“雅稱”一詞便也有了更多“美”的內(nèi)涵。
“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比寮易怨胖亓x輕利,文人士大夫認為金錢既粗鄙又俗氣,可“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件件離不開錢,不提錢又不行。因此文人墨客給金錢取了許多委婉含蓄的雅稱,如孔方兄、青蚨等。
孔方兄很好理解,“孔方”即為錢幣外形圓而內(nèi)有方孔,“兄”即言兄長。西晉的《錢神論》里便有這樣的描述:“親愛如兄,字曰孔方。失之則貧弱,得之則富強。無翼而飛,無足而走?!?/p>
青蚨是一種傳說中的蟲。漢朝劉安的《淮南萬畢術(shù)》中記有“青蚨還錢”一條:“青蚨一名魚,或曰蒲,以其子母各等,置甕中,埋東行陰垣下,三日后開之,即相從。以母血涂八十一錢,亦以子血涂八十一錢,以其錢更互市,置子用母,置母用子,錢皆自還?!?/p>
可以看到,在這個神奇的“術(shù)”里,由于青蚨母子相依的屬性,涂著青蚨蟲血的錢幣都會自行飛回。人們都希望自己的錢財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因而“青蚨”便成了錢的雅稱。
除了不愿直言錢財,生死疾病也一直是人們所忌諱的,因而當(dāng)涉及生死、壽數(shù)時,便衍生出許多雅稱。
談及年齡,有豆蔻(女孩十三四歲)、弱冠(男子20歲左右)、而立(30歲)、不惑(40歲)、知命(50歲)、耳順(60歲)、古?。?0歲)、期頤(100歲)。
談及王侯逝世,用“薨逝”。談及別人的逝世,用“謝賓客”?!爸x賓客”,字面意思是謝絕賓客不再相見,實則是含蓄表達人的離世。
長輩離世,則用“見背”。這個詞不僅表明了死者的身份,也表示說話之人對長輩的敬重。
而當(dāng)言及不愿直談、難以啟齒的事物時,古人也會用雅稱將其美化一番,諸如“如廁”稱為“出恭”,“工資少”是“鶴俸”……使用較含蓄的語言表達,這種雅稱,也屬于委婉語的一種。
使用這般含蓄委婉、美好中聽的雅稱,一是能避免刺激,給人以安慰之感;二是消除粗俗,給人以文雅之感;三是摒棄陳腐,給人以新穎之感。善用委婉語,也是文人墨客修養(yǎng)高的表現(xiàn)。
說到吟詩作賦,其實很多雅稱都來自古人的詩情畫意,他們將之應(yīng)用于生活中再尋常不過的事物之上,使其變得詩意美好。今天的我們在熙攘紅塵中向往詩和遠方,卻不知自己缺少的也許只是發(fā)現(xiàn)詩意和美好的眼睛。
無論是琴棋書畫詩酒花,還是柴米油鹽醬醋茶,被古代詩人詠過的,幾乎都有其獨特的雅號。
琴作“綠綺”“焦桐”,下圍棋是“手談”“坐隱”,書多而博學(xué)之人稱為“經(jīng)笥”,畫為“丹青”,酒稱“杜康”,落花稱“虹雨”,茶號“不夜侯”。
竹子遇風(fēng)搖擺的姿態(tài),叫“竹笑”。漫天飛的既是雪,也可稱“寒酥”。
很多人知道貓的雅稱是“貍奴”“銜蟬”,因黃庭堅的詩句“聞道貍奴將數(shù)子,買魚穿柳聘銜蟬”而來。
那狗的雅稱,你知道嗎?是“韓盧”。辛棄疾《滿江紅·和范先之雪》:“記少年,駿馬走韓盧,掀東郭。”
蝸牛雅號“篆愁君”。下雨天蝸牛頻出,地上留下蝸牛爬行的痕跡,酷肖篆書。陰雨綿綿之時,詩人的愁緒被蝸牛足跡勾起,故得此雅稱。
除此之外,顏色也有很多別有意境的稱謂,如“鴉青”“荼白”“藕荷”“天水碧”等,讀來便覺如臨其境,詩意盎然。
(扶桑摘自微信公眾號“國家人文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