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南北朝時期,謝靈運與陶淵明同為熠熠生輝的詩人。更為準確地說,當時的文人更推崇謝靈運的詩。南朝文學(xué)批評家鐘嶸在《詩品》中就將謝靈運的詩評為上品,而陶淵明只得中品。但,時光流逝,千百年后的我們,好像更親近陶淵明?!吧剿飯@詩人”的稱號在大眾認知中,似乎也是陶淵明更為貼切。
謝靈運是妥妥的豪門貴族。謝靈運的叔曾祖謝安是東晉的中興大將,祖父謝玄也是決定東晉存亡的“淝水之戰(zhàn)”的大功臣。當時的謝家,可謂名震天下。
謝靈運在極為優(yōu)渥的環(huán)境中成長。他從小飽讀詩書,才思敏捷,更喜山水風(fēng)景。20來歲時,他承襲祖父謝玄的爵位“康樂公”。這位“天之驕子”的性情如何呢?《宋書》中說:“陳郡謝靈運有逸才,每出入,自扶接者常數(shù)人?!碑敃r更有指向謝靈運的民間歌謠流行:“四人挈衣裙,三人捉坐席?!鼻昂艉髶恚瑯O為氣派。他“性奢豪,車服鮮麗,衣裳器物,多改舊制”。他還發(fā)明了一種登山鞋,后世李白亦為之傾倒:“腳著謝公屐,身登青云梯?!本褪沁@樣一位才子,史書有八字評價:“為性褊激,多愆禮度”。
是的,如果我們說,謝靈運的詩歌絢爛華麗、山水奇崛,那么他的內(nèi)心則是高傲的、自負的、矛盾的、痛苦的。
潛虬媚幽姿,飛鴻響遠音。
薄霄愧云浮,棲川怍淵沉。
進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
徇祿反窮海,臥疴對空林。
衾枕昧節(jié)候,褰開暫窺臨。
傾耳聆波瀾,舉目眺嶇。
初景革緒風(fēng),新陽改故陰。
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
祁祁傷豳歌,萋萋感楚吟。
索居易永久,離群難處心。
持操豈獨古,無悶征在今。
東晉末年,劉裕篡位,建立劉宋。謝靈運骨子里其實瞧不起市井底層出身的劉裕,所以一直不被重用。后謝靈運被調(diào)派遠離政治中心的永嘉(今浙江溫州)任太守,這對他來說無疑是極為強烈的打擊。在永嘉,他將滿腔怨氣宣泄于山水中,十天半個月不回衙署,醉于山水美景,寫出許多山水佳作?!兜浅厣蠘恰繁闶瞧渲写怼?/p>
虬龍有“幽姿”,大雁有“遠音”,“我”如今陷入世俗泥沼,卻愧對虬龍、羞見飛鴻。可“我”進又“拙”于入仕為官,退又“力”不能勝任躬耕。現(xiàn)在“我”違背意愿到這偏遠地方任職,卻終日臥病在床,苦對空林?!拔摇睗u漸忘記了時節(jié),偶然掀開窗簾從高處欣賞景色:側(cè)耳傾聽,遠海波濤壯闊;舉目遠眺,青峰高峻重疊。時節(jié)已是春天,一切有了新樣子:池塘邊,嫩綠的小草已然萌芽生長;園子里的柳樹上,婉轉(zhuǎn)鳴叫的變成了布谷、黃鶯。這讓“我”不禁想起《詩經(jīng)》《楚辭》中那些描寫思鄉(xiāng)之情的句子?!拔摇彪x群索居,孤獨寂寞,心緒不寧。難道只有古人才能堅持清高的節(jié)操嗎?避世隱居可脫離苦悶,“我”現(xiàn)在也要證明這點。
約500年后,一位叫劉禹錫的詩人作《烏衣巷》,“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就是在用吊古之思感慨昔日六朝貴族盛況?!爸x”就是謝靈運所屬的謝家。
讀謝靈運的詩,我們往往會感受到堆砌、雕琢的意味。鐘嶸稱謝靈運的詩“富艷難蹤”,就是在說他極盡用典、工于技巧,而到了渾然一體的境界。從《登池上樓》中,我們可明顯感受到謝詩的這些特點。
雖然謝靈運每次出游都浩浩蕩蕩,動輒上百人在其左右,但他時常感覺孤獨。孤獨是永恒的主題。謝靈運三次出仕、兩次退隱。他第一次退隱,是在調(diào)任永嘉太守后,不滿到濱海地區(qū)任職;第二次退隱則是不滿回到京城后,朝廷給他“掌管圖書”這一無關(guān)痛癢的官職。在京城任職時,謝靈運依然是敷衍了事,常裝病不朝,實則徑自出游,有時甚至十天半個月不告假。此叛逆行徑下,朝廷要求他辭官歸養(yǎng),于是謝靈運開啟了又一次退隱。此時,他45歲。
朝搴苑中蘭,畏彼霜下歇。
瞑還云際宿,弄此石上月。
鳥鳴識夜棲,木落知風(fēng)發(fā)。
異音同致聽,殊響俱清越。
妙物莫為賞,芳醑誰與伐。
美人竟不來,陽阿徒發(fā)。
一次,詩人往西南方向去到一處山名曰石門。他夜宿石門別墅,賞景弄月,有感而發(fā),作《石門巖上宿》。早上,摘下花園里的蘭花,因擔(dān)心秋天的冷霜會把它摧殘;晚上,回到高聳入云的別墅中,獨自賞玩著石上的月影。石上月光伴著婆娑樹影,詩人此時是從容悠閑,也是孤獨寂寞的。
如果說,陶淵明是在塵網(wǎng)中悟得自己真正所想并終得其所,那么謝靈運就是在仕與隱中不斷徘徊與掙扎、放浪且不甘?!斑M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就是他進退失據(jù)的明顯體現(xiàn),亦是他一生掙扎與痛苦的點。
“鳥鳴識夜棲,木落知風(fēng)發(fā)。”周遭如此安靜,偶然傳來幾聲鳴叫,才知這夜晚有在樹上棲息的鳥兒;葉子飄落,才知這山間起風(fēng)了。鳥鳴、木落,無不透露出深山夜晚的寂靜。而鳥鳴、木落,以及各種不同的聲音同達耳際,“殊響俱清越”,這是多么美妙!此刻,詩中的幽靜達到極致;詩人的孤獨也達到了極致。
可惜的是,這些“妙物”并沒有人與“我”同賞,醇香的美酒又有誰與“我”共品同醉呢,共享這良辰美景的“美人”又為何遲遲不來?一切都成了徒然的等待。有人說,謝靈運的孤獨,是因思念故友,“美人”正是他引以為知己的劉義真等人。但,在他其他詩作中,我們也能看到“美人”這一意象的存在,而與“美人”同時出現(xiàn)的也一定是他“賞心”難求的孤獨。謝靈運的身邊從不乏熱鬧,但以其孤傲,又有誰能擔(dān)得起他心中的知己呢?
謝靈運喜與屈原自比,“朝搴苑中蘭”就是在映照《離騷》中的“朝搴辟之木蘭兮”。在《離騷》中,屈原用“美人”比君王,用“蘭草”自比品格。那是對美好政治的追求、對黑暗勢力的對抗,且“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謝靈運向往屈原一樣高潔的情操,只是他追求的是于政治中心大展才華,且在現(xiàn)實困境中消極放浪。屈原愛楚王、愛黎民;謝靈運愛山水、也愛自己。
三度出仕,二次退隱,謝靈運的個性并沒有改變多少。他第三次出仕是因為在隱居時大肆修建園林,并一再想占領(lǐng)地方的湖水以作自家良田美園之用,而被當?shù)靥厣媳韽椲馈Vx靈運譏諷那太守并非為了民生,而是怕傷害湖里的魚蝦而妨礙自己以后成佛。宋文帝為避免矛盾加劇,只好把謝靈運召回建康,不久,將他派至臨川(今江西臨川)任職。這一年,謝靈運48歲。
正如十年前赴永嘉任職時一樣,在去往臨川的途中,謝靈運依然慵懶懈怠,一路游山玩水。雖年近半百、宦海浮沉,他的內(nèi)心依然未曾平靜,憤懣中更添了許多凄冷的悲傷。赴臨川沿途,他寫下《道路憶山中》。
《采菱》調(diào)易急,《江南》歌不緩。
楚人心昔絕,越客腸今斷。
斷絕雖殊念,俱為歸慮款。
存鄉(xiāng)爾思積,憶山我憤懣。
追尋棲息時,偃臥任縱誕。
得性非外求,自已為誰纂?
不怨秋夕長,??嘞娜斩獭?/p>
濯流激浮湍,息陰倚密竿。
懷故叵新歡,含悲忘春暖。
凄凄《明月吹》,惻惻《廣陵散》。
殷勤訴危柱,慷慨命促管。
路途中,聽到有人在唱楚地的《采菱》曲,這讓“我”不禁想到家鄉(xiāng)《江南》的歌謠。昔日屈原悲憤欲絕,如今自己也是肝腸寸斷。雖然“我”與屈原相隔數(shù)百年,卻被同樣的思歸之情所沖擊。屈原啊,你的心中一定積存著厚厚的苦悶;“我”的心中也滿是悲憤難耐?;叵肫鹱约涸诠枢l(xiāng)隱居的時光,那么縱情任性、無拘無束?!拔摇币乐约旱奶煨远?,從不受他人約束。那時“我”也從不怨秋天夜晚漫長,卻常嫌夏天白天短促。在激流中,“我”縱情戲水;在樹蔭下,“我”背靠翠竹休憩。那是多么美好的時光??!但,回憶只是回憶,現(xiàn)在的悲憤讓“我”感覺不到歡樂和春日的溫暖。也罷,就讓我把這深切的悲傷訴諸琴與笛吧,正如《明月吹》曲的凄涼,也如《廣陵散》的傷痛……
詩歌傳唱千古,但謝靈運本人卻始終內(nèi)心痛苦。痛苦不得解,故而行為越來越失據(jù)。他在臨川的行為又遭監(jiān)察官糾彈,更有人去臨川想逮捕他。這一次,謝靈運情急之下將來人扣留,且居然狂放地聲稱要興兵造反。兵敗被擒后,宋文帝念他為功臣之后,只將他流放廣州。戲劇性的是,不久后他又被控告糾集村民,意圖謀反。盡管此事是誣陷,但朝廷也已經(jīng)沒了寬恕的理由。于是,宋文帝下詔“于廣州行棄市刑”。
一個狂傲、孤獨、矛盾、掙扎的靈魂就此黯然離場,終年49歲。人們常說,痛苦讓人反思。在謝靈運身上,我們看到的并非如此?;蛘哒f,事實本來就是這樣,痛苦其實只是痛苦而已。李白崇拜謝靈運,是因為謝靈運的文才,也因為謝靈運的狂傲;蘇軾贊賞陶淵明,是因為陶淵明的真誠,也因為陶淵明的通透。歷史演進,陶淵明成了文人們永恒的精神家園,謝靈運成了一位擅長寫山水詩的“美髯公”。
縈于山水,謝靈運并未融入山水。
(責(zé)編:常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