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習作例文是小學語文統(tǒng)編版教材習作單元中一個獨有的板塊,需要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認真思考習作例文的定位與功能作用,梳理分析習作例文的內(nèi)容與教學指向,積極探索習作例文的運用與優(yōu)化策略,讓習作例文在學生形成相應的習作關鍵能力上充分發(fā)揮獨特的價值與作用。
[關鍵詞]統(tǒng)編版教材;習作例文;小學語文
[作者簡介]李薇薇(1983),女,江蘇省南通市北城小學,一級教師,從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G623.24"""""""""""""" [文獻標志碼]A
習作例文是小學語文統(tǒng)編版教材習作單元中一個獨有的板塊,從位置看是安排在精讀課文、交流平臺、初試身手之后單元習作之前,從形式看一般由兩篇文章組成,不像其他課文有序號,從助學系統(tǒng)看有旁批和課后習題,沒有安排字詞類學習任務。有的教師對這些獨特性沒有認識清楚,導致在教學實踐中出現(xiàn)多種偏向:有的將其與精讀課文整合成群文閱讀,用于提取指向習作專項能力的表達方法;有的直接將其當作遷移運用精讀課文所學寫作方法的略讀課文處理;還有的覺得不好歸類就讓學生在課外自由讀一讀等。有鑒于此,在習作單元教學中,教師需要認真思考習作例文的定位與功能,重視每篇習作例文所蘊含的表達方法對學生掌握相關習作關鍵能力的影響,積極探索運用習作例文提高學生習作能力的有效方法與路徑,讓習作例文在習作單元教學中發(fā)揮出應有的價值與作用。
一、習作例文的定位與功能作用
習作單元中的習作例文最重要的定位在于示范性,通常情況下所安排的兩篇習作例文,從不同方法或?qū)用娼o學生提供與關鍵習作能力有關的寫法示范,是學生學習和運用習作關鍵能力相關的寫法進行習作之間的橋梁。這種示范性,可以借助王榮生教授在論述“語文教材的選文類型鑒別”中對“例文”的表述,站在習作單元整體的視角,看清楚習作例文在選材立意、布局謀篇、提煉寫法、語言運用等多方面的示范作用。
(一)在喚醒學生生活經(jīng)驗中豐富習作素材
統(tǒng)編版教材創(chuàng)新設置習作單元的目的,是通過小學生習作關鍵能力的培養(yǎng)帶動學生表達能力的全面提升。這種習作關鍵能力既有解決學生素材的觀察、想象的方法與路徑方面的專項訓練,又有常見習作內(nèi)容(記一件事、寫人物特點等)方面的專項訓練。習作例文作為習作單元的獨特板塊,所選的文章在內(nèi)容上普遍貼近學生生活實際或者學生熟悉、容易理解的生活對象,也很符合學生的情感特點、認知特點。學生閱讀這樣的習作例文后,能夠有效喚醒學生積累相關的生活經(jīng)驗,相應的生活素材也紛紛從大腦中涌現(xiàn)出來,使學生習作時不再出現(xiàn)無話可說的局面。
三年級上冊習作單元的兩篇習作例文是《我家的小狗》和《我愛故鄉(xiāng)的楊梅》,呈現(xiàn)的就是作者對身邊熟悉的動物和植物的留心觀察的結(jié)果。在《我家的小狗》中,作者在觀察教小狗“王子”認字時,留心到小狗在學“狗”字時會“叫得最歡”的情形,還有小狗“喜歡同火車賽跑”的情形等,這些都是與別人筆下的小狗不同的材料,能夠啟發(fā)學生在觀察動物時要抓住這一動物身上獨有的東西作為習作素材,越獨特越好,而這種獨特往往又體現(xiàn)在具體的細節(jié)中,像小狗學到“狗”字時叫得最歡就是很好的例子,能夠喚醒學生關注與自己喜歡的小動物逗玩時發(fā)生過的許多有趣的細節(jié)。在《我愛故鄉(xiāng)的楊梅》中,作者抓住楊梅的外形、顏色、味道從而調(diào)動多種感官進行觀察,尤其是顏色的“黑里透紅”、味道酸到牙齒“連豆腐也咬不動了”,同樣能夠喚醒學生對一些自己喜歡吃的瓜果曾經(jīng)留下的獨特記憶。這樣學生在完成單元習作“我們眼中的繽紛世界”時,就有了關于觀察植物、動物的豐富素材,可選擇的空間很大。
(二)在打破學生寫法套路上學習新的寫法
習作例文具有在關鍵習作能力上給學生提供范例的特點。針對學生習作關鍵能力的訓練在習作單元中不是零起點,學生在此前的習作中已經(jīng)有過零星的習作實踐基礎,有的甚至形成了簡單的套路,如寫人的習作,學生總是從人物的外貌寫起,寫外貌又總是千人一面地從頭發(fā)、眼睛、鼻子、嘴巴一樣不落地寫出來。而習作例文就具有新穎性、獨特性特點,因而有助于學生打破寫作套路,建構新的習作表達方法。
五年級下冊的習作例文《小守門員和他的觀眾》,在描寫人物特點上就很有示范性。盡管文章中的人物連姓名都不知道,但對小守門員的特點描寫有十分鮮明的效果:“看那個留平頭的小守門員,他身著深藍色的運動衣,淺藍色的短褲,腳穿運動鞋,戴著手套。只見他分腿彎腰,上身前傾……”其外貌描寫中的衣著與運動員很匹配,而人物的動作又顯示出足球守門員的專業(yè)性。從中可以看出在寫人物特點時,不需要面面俱到什么都寫,那樣的模式寫出來的結(jié)果反而沒有特點;范例中值得學習的就是在寫人物的外貌、動作方面的特點時,需要重視看看人物是什么身份,再寫出與之相配的人物外貌、動作方面的特點,這樣學生才能漸漸地學會寫什么人就像什么人的描寫方法。
(三)在培養(yǎng)學生審美情趣上提升人文素養(yǎng)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在學段中對學生習作的要求有:“觀察周圍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自己的見聞、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覺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nèi)容寫清楚?!薄岸脤懽魇菫榱俗晕冶磉_和與人交流?!逼渲械摹靶缕嬗腥ぁ薄坝∠笞钌睢薄白钍芨袆印钡染桶鴮徝狼槿さ呐囵B(yǎng)要求。習作單元的習作例文中,有許多文章中蘊含著自然之美、想象之美、情感之美等,學生閱讀習作例文能夠在潛移默化中陶冶情操,感受多方面的審美情趣,提升自己對多種美的認識與領悟。
四年級上冊的習作例文《我家的杏兒熟了》,學生閱讀文章,就能從奶奶說的話“果子大家吃,才真的香甜”中,充分體現(xiàn)出“分享”這一鄰里生活中的情感美,并影響到學生在生活中學會與人友好相處。又如四年級下冊的習作例文《七月的天山》,文章描繪了天山的美麗景色,學生閱讀后,能夠從中感受自然之美,學會像作者一樣去欣賞大自然的美麗。再如三年級下冊習作例文《一支鉛筆的夢想》,寫出了鉛筆的許多奇特的想象,學生閱讀后,能夠從中感受想象之美。學生從審美角度閱讀習作例文,漸漸地就能在自己的習作中追求美的表達。
二、習作例文的內(nèi)容與教學指向
習作例文自身有助學系統(tǒng),其在內(nèi)容上與精讀課文相輔相成,在寫法上與單元習作要求一脈相承,因此又充當了整個習作單元的助學系統(tǒng)。這種獨特定位與自身內(nèi)容,需要教師在教學中認真梳理和仔細分析,才能從中找準習作例文的教學指向。
(一)精選貼近學生生活語境的內(nèi)容
梳理統(tǒng)編版教材中16篇習作例文可以發(fā)現(xiàn),盡管有不少篇目是出自名家之手,但所表達的內(nèi)容都具有貼近學生生活語境的特點,所寫的內(nèi)容或者是學生熟悉的,或者是學生喜歡的,再或是給學生帶來享受的。因此習作例文的閱讀能夠有效促進學生沉浸在生活情境中,從中積累很真實、很獨特、很享受的生活體驗,并能夠激發(fā)學生進入創(chuàng)意表達的欲望與沖動。
六年級上冊習作例文《爸爸的計劃》中,所寫的內(nèi)容就是學生學習、生活中經(jīng)常遇到的“訂計劃”。學生一看到文章題目就能夠想到制訂一個需要實現(xiàn)的計劃內(nèi)容:主要任務、時間安排、實施方法、督促檢查等;當具體讀懂文中的爸爸所訂的計劃,就知道爸爸是一個嚴格按照計劃辦事的人,也是一個工作、生活都重視規(guī)律的人,進而懂得訂計劃對一個人的學習成長具有重要的作用;之后結(jié)合爸爸督促“我”訂的“暑假計劃”,學生就會明白,在學習上、生活中許多時候都需要先訂一個合理的計劃,再按照計劃去落實,才能保證相關的任務得以順利完成。受到文本中爸爸的影響,教師可以讓學生想一想自己當下的學習或生活中急需訂的計劃是什么,學著爸爸的樣子馬上把它訂出來,貼在醒目的地方,方便對照實行。
(二)批注涉及專項習作能力的寫法
批注是習作例文中最突出的特點,而且所批注的內(nèi)容都是指向習作專項能力學習的方法。具體的批注往往是針對習作例文中的一處內(nèi)容,或分析所運用的寫法是什么,通常用陳述句呈現(xiàn);或者體會運用某種方法表達的效果,有時候用疑問句引導思考、辨析。這些批注正是教師引導學生閱讀習作例文時需要重點關注的內(nèi)容。畢竟對于一篇文章來說,具體的寫作方法是隱含在字里行間的,學生閱讀上習慣于理解所表達的意思,而忽視思考作者是用什么方法進行表達的。編者在每篇習作例文中都以批注的形式將相應語段中隱含的寫作方法加以揭示,不僅是幫助學生學習習作關鍵能力,而且重視引導學生在表達實踐中遷移運用所批注的寫作方法。
五年級上冊的習作例文《鯨》中,編者安排了三四處批注內(nèi)容:一是在介紹鯨的外形特點時,先對“近四十噸重”“約十八米長”等數(shù)字說明,給出的批注是“用詞非常準確”,實際上是揭示在說明性文章中用數(shù)字說明方法,追求的是準確性,文章中的數(shù)字用了“近”“約”這些表達概數(shù)的詞語,因為所發(fā)現(xiàn)的鯨在海中,只能對碩大的體形進行估量;后對鯨的舌頭和嘴巴作比較進行說明,給出的批注是“鯨的龐大就具體可感了”,體現(xiàn)的是列數(shù)字、作比較兩種說明方法的效果。二是在介紹“鯨吃什么”時,批注的是對說明方法的體會,即這一段話采用分類的方法進行說明,把“鯨吃什么”進行了清楚的介紹。三是在說明鯨的呼吸時,批注顯示出了有一種說明方法——打比方的形象化方法。這樣文中的三處批注,就是針對三種主要的說明方法開展的,用意就是幫助學生認識說明性文章中要采用經(jīng)常運用的說明方法,具體怎么用需要根據(jù)所介紹的對象而定。
(三)探索體現(xiàn)自我個性的表達
習作單元有特定的主題,指向習作關鍵能力的學習,一般都聚焦在單元語文要素中;所以習作例文無論是內(nèi)容還是表達形式,都能幫助學生深入學習語文要素目標。教材除了以批注引領學習外,還在課后習題中設置探索類話題,讓學生在文本語境中重視對作者個性化表達的領悟。研讀習作例文課后習題設計,會發(fā)現(xiàn)編者重在破解套路化的引導,讓學生從中悟出寫法之“道”,避免過于追求寫法之“技”,這是習作例文教學的重要指向所在。
四年級上冊的習作例文《小木船》,課后習題是:“‘我’和陳明的矛盾持續(xù)了很長一段時間,課文只用‘轉(zhuǎn)眼幾個月過去了’一句話加以交代,你覺得課文有沒有把事情寫清楚?和同學交流?!边@一問題旨在引導學生探索在寫一件持續(xù)時間比較長的事情(因“小木船”引發(fā)的矛盾)中,體現(xiàn)寫清楚的過程不是按照時間順序平均用力寫,而是與事件有關的就詳寫,無關的就略寫甚至不寫。習作例文中“我”與陳明從產(chǎn)生矛盾到解決矛盾之間,盡管有幾個月的時間,但沒有因“小木船”在二人之間出現(xiàn)新的相關沖突,也就是與“小木船”無關,這正是生活中小學生之間鬧矛盾后互相不理睬的典型表現(xiàn),所以,作者以一句話交代,是避免出現(xiàn)節(jié)外生枝,集中筆墨寫清楚與一件事有關的過程。這樣的探索就讓學生明白,在寫清楚一件事中不僅要知道該寫好哪些內(nèi)容,而且要弄懂不該寫哪些內(nèi)容,從而能夠真正掌握寫清楚之“道”。
三、習作例文的運用與優(yōu)化策略
習作例文在習作單元中具有多方面表達支架的功用,因而需要教師因需提供、學生因需選擇,這樣才能在靈活運用習作例文上產(chǎn)生助力學生提升習作關鍵能力的效果。
(一)重視習作例文的常態(tài)使用
習作例文的初始位置在初試身手與單元習作之間,因為在初試身手中,學生對遷移精讀課文中提煉的寫法進行多次練寫活動,會發(fā)現(xiàn)自己在單元專項習作能力上存在的不足,并希望得到解決,習作例文的出現(xiàn)就正當時;同樣,學生在完成單元習作后,也會覺得有所欠缺之處,需要借助習作例文加以解決。這就規(guī)定了習作例文的常態(tài)使用,一般可用在習作之前或習作之后。
學生在習作前閱讀習作例文,可以從中獲得多方面的啟發(fā)與幫助:從文本內(nèi)容看,能夠關注單元習作話題,喚醒學生相關生活經(jīng)驗,幫助積累寫作素材;從表達方法看,例文中突出的批注,必然引起學生體會,與精讀課文提煉的方法對接,形成更深入的領悟;從解決問題看,學生在初試身手寫作中遇到的問題,就會用心在例文或批注中積極尋找破解方法與路徑。學生在單元習作后學習習作例文,主要針對習作中發(fā)現(xiàn)自己在習作關鍵能力的寫作方法上玩不轉(zhuǎn),希望從中獲得解決的良方,尤其是批注的引導往往有使人茅塞頓開、眼前一亮的感覺。
(二)關注習作例文的靈活運用
習作單元中的習作例文還可以靈活運用在更多學習活動中,尤其是通過批注與課后習題探索形成的單元習作知識,值得學生反復品味賞析、遷移借鑒。
首先是在精讀課文學習與交流平臺總結(jié)中,可以與習作例文的批注、探索相結(jié)合。如六年級下冊習作單元中,精讀課文《匆匆》是采用直接抒發(fā)感情的方法,交流平臺的總結(jié)中也說,“可以把心里想說的話直接寫出來”,即用一連串的問句表達出對時間飛逝的惋惜、感嘆;而《別了,語文課》中用批注呈現(xiàn)了另一種把心里話直接說出來的情形:“這段獨白,更加直接而強烈地表達了心情。”及時吸收習作例文中的表述,能夠幫助學生更全面地學習直接抒發(fā)感情的方法。其次是在習作過程中,學生并非完成之后才發(fā)現(xiàn)存在問題的,問題往往是習作過程中的攔路石,需要及時找到搬開的方法,學生就可以帶著問題去讀習作例文,現(xiàn)學現(xiàn)用。如三年級下冊習作單元的習作要求是“奇妙的想象”,學生往往不容易找到進入奇妙想象的門徑,教師可讓學生閱讀《尾巴它有一只貓》,從中學習逆向想象的方法,使原本看上去平常的事情變成了奇妙的想象,就能夠一下子打開學生開展奇妙想象的大門,讓眼前有紛至沓來的奇妙想象。
(三)探索習作例文的有效拓展
習作例文是編者提供的具有經(jīng)典意味的范文,相對來說,“例子”的價值比較高,但也并不是萬能的,更不是精準適合所有學生。有鑒于此,教師需要根據(jù)習作例文自身的定性,結(jié)合班級學情,探索推薦適合學生需要的課外例文,既能滿足學生習作中的差異化需求,又能有效拓寬學生的學習視野,幫助學生在習作關鍵能力發(fā)展上找到適宜的推進器。
四年級下冊習作單元教學中,綜合習作訓練的話題是“游”,單元中安排的兩篇精讀課文是《海上日出》《記金華的雙龍洞》,兩篇略讀課文是《頤和園》《七月的天山》,所涉及的景點、景物都是學生生活實際中難以接觸的對象,因而與學生習作時選擇自己熟悉的景點、景物難以形成對接感,導致學生習作中缺失有效的“例子”。對此,教師可以提供自己寫周圍景點、景物的下水文作為習作例文,讓學生從中獲得如何選擇身邊熟悉的景點、景物進行習作的路徑與方法,順利完成按一定順序?qū)懢拔锏牧曌饔柧殹?/p>
總之,在統(tǒng)編版教材習作單元教學中,教師需要重視認識習作例文的定位與有效運用,讓習作例文在學生形成相應的習作關鍵能力上充分發(fā)揮獨特的價值與作用。
[參 考 文 獻]
[1]劉璐,馬之先.架設讀寫橋梁,形成單元成果——統(tǒng)編教材三至六年級“習作例文”教學策略[J].小學語文教師,2023(03).
[2]林其雨.能力進階視域下的習作例文價值定位與優(yōu)化使用[J].福建教育,2023(04).
[3]劉冰.聚力開發(fā)“習作例文”,推動習作教學的深層次變革[J].七彩語文,202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