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60分)
本試卷現(xiàn)代文閱讀Ⅰ提到,長久以來,人們只能看到月球固定朝向地球的一面,嫦娥四號探月任務揭開了月背的神秘面紗;隨著天問一號飛離地球,航天人的目光又投向遙遠的深空……
正如人類的太空之旅,我們每個人也都在不斷抵達未知之境。
這引發(fā)了你怎樣的聯(lián)想與思考?請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審題思路
2024年高考新課標Ⅱ卷作文題是材料作文題。作文題材料關聯(lián)新課標Ⅱ卷現(xiàn)代文閱讀Ⅰ的三則材料。材料一摘編自布萊恩·弗洛卡《登月》,材料二摘譯自斯蒂芬·克拉克《中國計劃在2020年前登上月球背面》,材料三摘編自吳偉仁《(月背征途)推薦序》。這三則材料展現(xiàn)出人類探索月球的歷程。
作文題材料第一段是一個引子,主要作用在于引出第二段的關鍵句“正如人類的太空之旅,我們每個人也都在不斷抵達未知之境”。這句話將考生的注意力從人類的太空之旅,拉回到日常生活、學習等情境中,引導考生思考“我們每個人”是如何“不斷抵達未知之境”的?!安粩嗟诌_未知之境”,既包含了“抵達未知之境”之前滿懷期待、充滿艱辛的探索進程,也蘊含著“抵達未知之境”之后因充滿信心,渴望再度踏上征程、永不止步的愿望。
“我們每個人也都在不斷抵達未知之境”直接指向作文立意。因此,寫作前應深入分析,準確把握其內(nèi)涵,著重思考以下問題。
首先,什么是“未知”?什么是“未知之境”?“未知”的事物未必是未曾看到、聽到、感覺到的事物,也可能是未曾深入、全面地了解和認識過的事物?!拔粗场?,是我們未曾認識的境地、領域。那么,探索“未知之境”時,我們可以向“外”延伸,探索地球、月球、太陽系乃至整個宇宙,認識自然與社會,認識整個宏觀世界;我們也可以向“內(nèi)”探究,探索自我,認識自己的思想狀態(tài)、身體狀況等。按照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天人合一(張載《正蒙·乾稱篇》)”“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莊子·齊物論》)”的觀念,人類與自然、社會和諧而統(tǒng)一,所以,人類對宏觀世界與對微觀自我的探索也是相輔相成的。
其次,我們?yōu)槭裁匆ヌ剿?,要“不斷抵達未知之境”?第一,“不斷抵達未知之境”是人類的本能、天性、責任。人類具有探索精神和創(chuàng)造力。創(chuàng)造力是發(fā)現(xiàn)未知、探索未知、形成新知的能力,是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斷抵達未知之境”是人類通過努力,不斷迸發(fā)出創(chuàng)造力的表現(xiàn),是人類擁有探索精神的表現(xiàn)。第二,只有人類不斷探索、“不斷抵達未知之境”,社會才能不斷發(fā)展和進步。人類如果停下探索的步伐,社會將停滯不前。第三,人類知道得越多,發(fā)現(xiàn)的“未知之境”就越多。雖然人類文明進程很漫長,人類積累的知識也越來越多,但是人類也會因此發(fā)現(xiàn)有更多的“未知之境”需要探索、抵達。
最后,怎樣才能“抵達未知之境”?怎樣才能“不斷抵達未知之境”?“抵達未知之境”需要有好奇心、探究欲、創(chuàng)造力、造福社會的事業(yè)心和責任感等。如:袁隆平、屠呦呦等科學家熱愛科學、崇尚創(chuàng)新,對“未知之境”有著強烈的癡迷;蘇軾在《石鐘山記》中展現(xiàn)出探索求實的精神。“不斷抵達未知之境”,既然是“不斷”,就要不滿足于現(xiàn)狀,堅持不懈地突破藩籬,在新的領域有所發(fā)現(xiàn),有所創(chuàng)造,從而“抵達未知之境”。如“探界者”鐘揚,主動到西藏采集種子,踏足百年來許多無人涉足的地方,為人類建造了一個來自世界屋脊的種子“寶庫”。
寫作時,要特別關注材料中的關鍵信息之一“我們每個人”。考生應聯(lián)系個人實際,聯(lián)系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志趣,表達堅持“不斷抵達未知之境”的信念,并且闡明將以實際行動去探索、創(chuàng)造,不斷超越自我,“不斷抵達”新的“未知之境”。
這道作文題與統(tǒng)編高中語文教材有一定關聯(lián)。從審題和立意上看,與必修下冊第三單元人文主題“探索與創(chuàng)新”、選擇性必修中冊第一單元人文主題“理論的價值”、選擇性必修下冊第四單元人文主題“求真求實”等有密切的關聯(lián)。
作文題要求“明確文體”。寫作時,應選擇恰當?shù)奈捏w。
如果寫議論文,應注意提出、闡釋、論證自己的觀點。努力做到觀點明確,論據(jù)充實,論證充分,結構嚴謹,邏輯嚴密,語言準確。統(tǒng)編高中語文教材中,必修上冊第六單元學習任務后文章《議論要有針對性》、必修下冊第八單元學習任務后文章《如何論證》、選擇性必修中冊第一單元研習任務后文章《深化理性思考》等提供的寫作技巧都值得借鑒。
如果寫記敘文,應注意通過記人、敘事,表達自己的見解。努力做到內(nèi)容充實,情節(jié)生動,形象鮮明,感情真摯,寓意深遠。統(tǒng)編高中語文教材中,必修上冊第二單元學習任務后文章《寫入要關注事例和細節(jié)》、必修下冊第六單元學習任務后文章《敘事要引人入勝》、選擇性必修下冊第三單元研習任務后文章《說真話,抒真情》等提供的寫作技巧都可以運用。
立意導引
參考立意角度舉例:
1.“未知”背后的不確定性,讓探索“未知之境”變得迷人,而好奇心、探究欲、創(chuàng)造力、事業(yè)心和責任感等,促使青年“不斷抵達未知之境”。
2.“不斷抵達未知之境”意味著探索永不停歇、永無止境。青年要樹立不斷探索的信念,在探索與創(chuàng)造中實現(xiàn)人生價值。
3.在日常生活、學習中,青年要勇于探索“未知之境”。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探索未知是成長的必然要求。“不斷抵達未知之境”能促使青年在日常生活、學習中成長與進步,讓青年在人生道路上獲得更大、更長遠的發(fā)展。
4.對于“未知之境”,不要畏懼,而要付諸行動去探索、抵達。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青年要不懈追求,用科學精神照亮“未知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