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生物是多種多樣的。依據(jù)生物之間的相似程度,可將生物分成不同的類群。本文將對軟體動物這一主題進行專題復習,以期幫助同學們把握重點,提高復習效率。
一、專題復習,緊跟課標
《義務教育生物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要求強化課程綜合性和實踐性,著力發(fā)展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軟體動物這一主題的核心素養(yǎng)如下。
1.生命觀念:明確軟體動物的主要特征及代表動物。
2.探究實踐:通過觀察縊蟶的外部形態(tài)特點,提高觀察、判斷、推理及科學實驗能力。
3.科學思維:在實際的實驗操作中,提升學生對問題的分析能力。
4.態(tài)度責任:分析軟體動物與人類生活的關系,關注我國的生物資源狀況。
二、立足教材,夯實基礎
1.軟體動物的概念:身體柔軟,體表往往有堅硬的貝殼。
2.常見的軟體動物:河蚌、扇貝、文蛤、縊蟶、蝸牛等。目前已命名的軟體動物超過10萬種,是動物界的第二大類群。
3.軟體動物的分類
(1)腹足綱:有明顯的頭部,體外有一枚螺旋卷曲的貝殼。頭、足、內(nèi)臟囊、外套膜均可縮入殼內(nèi)。如蝸牛、紅螺、扁玉螺等。
(2)頭足綱:頭部發(fā)達,貝殼退化,兩側有一對發(fā)達的眼,足的一部分變?yōu)橥?,位于頭部口周圍。如烏賊、章魚等。
(3)雙殼綱:具有大小完全相等的兩個殼。如河蚌、扇貝等。
(4)多板綱:身體一般呈橢圓形,背腹扁平,貝殼由八塊鈣質(zhì)板片組成。如石鱉。
4.軟體動物的對比
[分類 貝殼數(shù)量及作用 1個;保護 貝殼退化 2個;保護 8個;保護 有無外套膜 有 有 有 有 足的種類 腹足 腕足 斧足 斧足 ]
5.雙殼類軟體動物
河蚌、扇貝、縊蟶等是我們熟悉的雙殼類軟體動物,它們都有兩片大小相近的石灰質(zhì)貝殼,殼內(nèi)柔軟的身體表面包裹著猶如外套一般的肉質(zhì)膜,稱為外套膜,貝殼就是由外套膜分泌的物質(zhì)形成的。
6.軟體動物與人類生活的關系
(1)食用價值:牡蠣、扇貝、鮑魚等富含蛋白質(zhì)和多種維生素,且脂肪含量低。
(2)藥用價值:鮑魚殼(石決明)、烏賊殼(海螵蛸)、珍珠粉可入藥。
(3)裝飾價值:螺殼和珍珠可作為裝飾品。珍珠的形成過程如圖1所示。珍珠與貝殼內(nèi)表面的成分相同,主要成分為碳酸鈣。
此外,軟體動物也有一定的負面作用:生活在淡水中的軟體動物釘螺,是日本血吸蟲的中間寄主,與血吸蟲病的傳播有關。
三、強化重點,攻克難點
1.重點:縊蟶的形態(tài)結構。
如圖2,打開縊蟶的貝殼后,揭開部分外套膜,觀察其內(nèi)部結構。
(1)貝殼的作用是什么?
(2)縊蟶是靠什么結構運動的?又是靠什么結構呼吸的呢?
(3)它是如何獲取食物的?
答案:(1)貝殼具有保護作用;(2)縊蟶依靠足運動,用鰓呼吸;(3)縊蟶通過入水管將水吸入體內(nèi),攝取水中的食物顆粒并排出食物殘渣,然后再通過出水管將水排出體外。
2.難點:軟體動物的主要特征。
軟體動物的主要特征:柔軟的身體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貝殼,運動器官是足。
四、 關注熱點,學以致用
通過本主題的學習,同學們要形成健康生活的態(tài)度和行為習慣,初步形成生態(tài)文明觀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積極參與環(huán)境保護實踐,立志成為美麗中國的建設者。生活中,同學們要多關注身邊與生物學學科有關的信息,感受軟體動物與人類生活的密切關系,感受探索生命奧秘的樂趣,并應用到生物學學習中。
五、 典例剖析,巧闖難關
例1 河蚌的身體柔軟,有貝殼保護。河蚌屬于( )。
A.腔腸動物" " " B.扁形動物" " C.環(huán)節(jié)動物" " D.軟體動物
例2 軟體動物是動物界中的第二大類群,它們大多生活在海水中,也有許多種類生活在淡水中和陸地上。種類眾多的軟體動物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請回答下列問題。
(1)日常生活中,軟體動物用途廣泛,如生活在海水中的鮑、牡蠣、扇貝等富含蛋白質(zhì)和多種維生素,可以 ;鮑的殼(石決明)和珍珠粉等都可以 。不過也有些軟體動物對人類會造成危害,如生活在淡水中的 是日本血吸蟲的中間寄主,可以傳播血吸蟲病。
(2)如圖3所示的縊蟶是常見的軟體動物。它具有兩片大小相近的貝殼,因此屬于 類軟體動物。
(3)縊蟶的貝殼是由[" " ] 的分泌物形成的。縊蟶在水中生活時,通過身體后端的[" " ]
吸入水,水流經(jīng)身體的一些器官后,再通過[" " ]
排出體外。
在吸水和排水的過程中,攝取水中的食物顆粒并排出未消化的食物殘渣,同時,利用[" " ] 與水流進行氣體交換。
(4)縊蟶的運動器官是[" " ] 。
答案:1. D 2. (1)食用 入藥 釘螺 (2)雙殼 (3)④外套膜 ①入水管" "②出水管 ⑤鰓 (4)⑥足
(作者單位:丹東市第三十三中學)